为官的风险
这个话题我是在看了一篇题为《听说儿子调到清水衙门,父亲高兴地笑了》(见3月27日的新华博客)之后想到的。文章的大意是,某市领导干部岗位调整,听说在政协任职的儿子调到了统战部,而不是先前传说的权利部门,父亲 “心里悬着的一块岩石落地了”。父亲不希望儿子到浑水的地方去,觉得还是任职清水衙门好,虽说没有油水可捞,但安全。作者赞誉这位父亲的德行、人品、睿智和清醒。可是我看过之后,却还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官场上并不干净,有清水,也有浑水;为官尚有油水可捞,但也会有犯事的风险,也会让家人担心。
官场上的“清水”“浑水”、不干不净由来已久。那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经历了,我曾给所在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送过礼。主管部门的科室多,领导也多。哪些科室送,哪些科室不送,那个领导送,那个领导不送,都很有讲究。同在一层办公楼上,逢年过节,有的科室、有的领导那儿不断有人来送礼,有的科室、有的领导那里则是门庭冷落,无人问津。送礼有没有科室或领导拒收的?没有,全是笑纳。主管部门有没有人对这种按权力分配的送礼方式公开提出过异议?没有。大家都心知肚明,部门和领导的权力不一样,含金量自然也就不一样。时光过去二十多年,逢年过节,给主管部门和领导送礼的传统一直没变,只不过是由过去大包小包的送礼品,发展为今天的直接送礼金,送信用卡,送购物卡。
官场上的污浊,使一些官员有了灰色收入和违法所得。有所得,就会有所失。违法所得越大,风险自然也就会越大。记得是在十来年前吧,我曾有幸参加过一个大型监狱新监区工程的奠基仪式,我们好几百监狱民警列队站立在冬天的寒风里,恭候了两个小时,为的就是迎接当时的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王昭耀和巢湖市委书记周光全一行前来剪彩。可是没隔几年,王、周二人都因贪腐数额特别巨大犯案,一个被判为死缓,一个被判为无期。这些年来,我们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的同时,也滋生了一大批腐败分子。随着国家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中因贪腐被投进监狱服刑的逐年增多。以致有监狱新设立了职务犯罪监区,专门收押那些过去曾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罪犯。但在监狱围墙的外面,“当前……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依然突出。” (温家宝2012 年3月26日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如今官场上的贪腐现象、贪腐官员,可谓是层出不穷,前腐后继,剪不断,理还乱。这显然不能仅从为官者的个人素质方面找原因。这些年来的实践表明,在预防和惩治腐败问题上,尽管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但是离开了严密的制度设计、法律约束和广泛而又充分的民主监督,任何道德上的说教和领导者个人良心的发现,都会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