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路上---广州印象之一百五十四
年前的天气很给力,太平洋暖流从南到北轻轻漫过腊月的中国,气温一直徘徊在宜人的十几二十度。春天提前临门,长江沿岸的杨柳已经抽出了细长的枝条,新绿的芽苞像水珠一样娇艳欲滴。南方的紫荆花开得正艳,犹如繁星点缀着葱茏的街头地角。离春节还有几个昼夜,在丽日当空的原野上,或在灯火辉煌的城市里,都可以听到由远及近震撼大地的蹄声。马年还没有到来,万马奔腾的景观已经搅沸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飞往国外的航班已经减少了班次,国际物流货代快递公司陆续放了春节长假。我们公司也只留下少数人上班,接受一些少量的货物,去少数航班未停的国家和地区。货很少,毕竟中外大规模的交往也有几十年了,生活在广州的外国人也被迫接受了我们的习俗,过年不发货只发疯,到处游玩欢乐去了。也有新来的不知国情严重性,节前买了大量货物,等到发货时才察觉险乎得了心脏病。
小年夜,我在仓库外自斟自饮,茂密的紫荆树遮没了昏黄的路灯。凉风习习,院里落满了紫色的花叶,寂寞之情对景难排。这时,一辆面包车鸣笛驶进货场,一个满脸胡茬的中东人跳下车手舞足蹈,大声对我说:人山人海的中国哪里去了?我找了七八家货代公司,都是人去楼空,好不容易问到你们这里。你们还接货吧?我走迪拜。
这是一个老中国了,普通话说得挺顺溜,就是没有能够走进中国的心灵。我指着高架路上奔流不息的车河,醉眼惺松地告诉他,中国,在路上。你如果需要日常用品,你这几天赶紧购买,春节期间广州将是一座空城。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户口,另外几百万人都要回到各自叫家的地方。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预测客运量将达到三十六亿人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瞪眼望我,说不出来。我说,这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一半,在四十天的时间里,进行着长途大迁徙。每年春节返回中西部的人流,会把地球压扁半公分。
中东人恍然一笑,摊开手说:就像我们的斋月,日出到日落不能进食,很神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对,应该说很世俗。中国是个无神国度,没有上帝和真主给我们领路,只有割裂不断的亲情牵引我们的灵魂。
迪拜还有航班,他一边兴高采烈地卸货,一边嘟哝:放假非得要回家吗?
我笑了。无论在中国生活了多久的老外,吃得了中国的饮食,消化不了中国的文化。我从剖冰求鲤谈起,简洁地介绍了中国孝道传统。但他的话,也引起我浮想联翩。一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突然间大街小巷关门闭户萧索冷清,该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惊讶和不便?所有带轮子的运载工具,驼上近一半的国人,在蓝天上、在高铁上、在乡野小径上奔驰,又给世界带来了多大的震撼?这个传统难道真的放弃不下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血脉,难道非得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体现出来?
从古到今我们把家看得很重,超越了世界上的所有民族。即使在外地做高官的,每逢年关,也要顶风踏雪千里奔波,回家看望父母,或者到父母坟头扫墓。打工潮兴起,亿万底层人离乡背井四处谋生,更需要在除旧迎新之时,借助于家的温暖,将息伤痕累累的身心。也有在外面的世界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样需要亲友们欢聚一堂,在杯盏交错里,分享自己精彩的人生。
然而,亿万人返乡,一票难求。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设置许多障碍,不能让人们把家安得近一点,这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人的回乡难度,也能减轻运输部门的一点负担。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来工,能够指着日新月异的城市由衷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家。返乡之路还会那么艰辛、那么凄苦而又那么漫长吗?
我的第三发邻居,那一对做水晶相片的湖南夫妻,也在苍茫夜色里拉下了卷闸门,回头和我打了一声招呼,携儿带女,踏上归程。开春还不知道来不来,十多年的辛苦,积攒不了几个钱,这边的赞助费太贵了,大儿子明年就要上学。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蹒跚的身影显得很单薄,仿佛风一吹就会贴紧大地,化为泥土上的一层暗色。静静的背街上,不时有人带着大包小箱穿过,赶往人车噪杂的车站码头,为返乡大潮加进一滴又一滴水珠。
中东人早已下完货,默默地站在我的身旁。湖南夫妻告别时,他也扬起了手臂。我回过头惊奇地发现,这个阳刚十足的异国男子,眼角湿润了,流露出了少许的温情。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道,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序幕刚拉开就很感人了。没有亲身经历,不知道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他们公司很忙,一年四季在阿拉伯世界和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即使斋月里也很少回家和亲人团聚。现在他特想打电话回家,让父母和妻儿明天乘飞机赶到广州来,和中国人一样合家团聚,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春节。
这个外国佬,他也想让全家加入春运大军。
中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