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星形广场凯旋门

02-21 作者:竹子

与到法国不能不去观瞻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一样,到法国是不能不去观瞻凯旋门的。法国有三座凯旋门,罗浮宫前面的凯旋门我们已经观瞻过了,今天我们要去观瞻星形广场凯旋门。凯旋门原本是为皇帝树碑记功的产物,但是她现在已经成了巴黎的地标、法国的骄傲。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观瞻,正好印证了“主观为个人,客观为人民”的那个人生观点。

说到星形广场凯旋门,人们可能会认为凯旋门是建在星形广场之上的,其实正好相反,星形广场是以凯旋门为中心建造的。先有凯旋门然后才有星形广场。之所以称这里的凯旋门为星形广场凯旋门,那完全是为了使之区别于巴黎的另外两座凯旋门。这个广场之所以称星形广场,那是因为这个广场是十二条主要街道的交汇点,她是法国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广场之一。香榭丽舍大街是十二条大街中最著名的一条,她与协和广场正好是香榭丽舍大街的两端。星形广场又称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那是为了纪念他在二战期间对法国作出的贡献而命名的。

一从地铁站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宏伟的凯旋门。凯旋门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真雄壮,真伟岸。凯旋门引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我从各个角度拍下凯旋门的整体照片,然后拍下每个浮雕的照片。岚东自然是我们的义务摄影师,他拍下了许多家人的照片和合影。凯旋门更引起我们去寻找去认识的热情。

凯旋门是历史的产物,是法国人民显示其威力的见证。凯旋门从为皇帝记功的目的出发,达到了显示国威的效果。1805年12月,法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败俄奥联军。1806年凯旋归来的拿破仑就下令建造一座凯旋门以纪念法军的胜利。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建筑设计师夏尔格兰负责了此项工程建设,他设计了凯旋门,而且随即于同年在塞纳河北岸(右岸)沙佑山丘的制高点上动工建造。只可惜拿破仑没有看到凯旋门的落成。后来因为旧皇朝复辟等因素的影响,工程一直未能顺利进展,中间曾经停工。工程一直延续了30年,终于在30年后的1836年7月才建成。

全部由石材建造的星形广场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整座星形广场凯旋门由三个拱组成,从西北通东南方向一个主拱,主拱门宽14.6米,从西南通东北方向被主拱分为两个拱,这样就形成了四面通达的结构。整座凯旋门正好像由四根大方柱支撑着。凯旋门的四个拱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星形广场凯旋门虽然是石材建造的,但她不是僵硬的石头建筑物,而是一座艺术的精品。僵硬的石头外面附生的精美的雕塑像,赋予石头以灵魂和灵性。他向人们诉说着法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以及令法国人民自豪的英雄业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凯旋门主拱顶内,装饰着111块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场战役的浮雕。可见拿破仑是好战的,拿破仑的英雄是战争造就的。我不知道喜欢战争的拿破仑是否真取得过那么多的胜利,但我知道拿破仑最后是以失败告别人世的。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是英雄,这就不好以成败论英雄了,因为他毕竟是败于外国人之手的。他的失败原因或许那是因为拿破仑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不正义之故吧。

凯旋门外墙上有四组浮雕。第一组是大方柱上的四幅浮雕,第二组是大方柱上部拱边的六幅浮雕,第三组是四方横眉上的四长幅浮雕,第四组是每个拱的上方两角上的雕像。

第一组浮雕看得最真切,也最为著名。那我们就先读读第一组浮雕吧。我不懂艺术,只能自言自语说些外行话。

面向东南,即面向香榭丽舍田园大道(Champs Elysées)的大方柱上的浮雕为第一第二两幅。第一幅是东北侧大方柱上的浮雕,那是非常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这幅浮雕取材于1792年—1815年那场法国的战争,表现的主题是“志愿军出发远征(le Départ des Volontaires)”。是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雕像大体上可以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有自由女神展开双翅,向前飞行,或许是正从天上飞下自由女神背后伴有飞鹰。她右手握指挥刀指向前方,左手挥舞激励人心。好像她正在呼喊:向前进军奋勇杀敌吧,英雄的法国人民。下部则是激昂的勇士,中间一个长着胡子的长者,背着武器,迈开大步向前,右手高举钢盔,像在指挥;傍边有一个左手持刀的雄赳赳的裸体小伙子;小伙子的背后有两个年长的人,长胡子,外面的那个头戴钢盔,右手握刀;里面的那个留着长发,略举右手前指。中间那个长者的腰间有一个背向上的人,左手握长矛,右手抓着什么,俯身前进;其前边有一个乃年轻人正转过身来吹冲锋号。背景有大旗招展有矛剑林立。这是一幅进军的画面。构图和谐,人物生动传神。进军的画面出现裸体,那不是写实,那是浪漫。肌肉奋起,显现力量。生殖器的暴露,展示了男性的进攻性的力量之美。

第二幅是西南侧大方柱上的浮雕,那是表现“拿破仑凯旋归来(Le Triomphe de Napoléon)”这个主题的,由 让-皮埃尔 科特(Jean-Pierre Cortot)于1810年雕造。整座雕塑也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自由女神飘然飞来,她左手握着着一个牌子的杆扛在肩上,牌子上刻有“EF”字样,牌子的顶上蹲着飞鹰,右手正拿起长长的号角转过身去吹着。她身穿吊带衫,系着腰带。胸部突出,充分展示了女性美。风吹长长的宽大的裤子,飘动着,飘动的皱折清晰可见。翅膀上横着玉米,后面还有大大的夸张的麦穗。下部的正中,挺立着在一个左手握着剑右手摊开的小伙子。小伙子的一副宽大,显得很潇洒轻松。小伙子的左边站着一位裸着上身的年轻女士,左手拿着竖的蕉叶,右手拿着一颗好似白菜的东西正往小伙子头上放,神态显得很安闲平静,脸上透出喜悦和自豪,其女性美展示得很充分。看来,英雄归来美女是不能没有的。小伙子的左边,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刻着什么,好像是在读书写字,也好像是在刻写着某人在战斗中的功绩。在中间小伙子的右手下方还有一个小伙子蹲在他的脚边,摊开双手,想做点什么。女士背后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人一脚跪着,低着头,背着手,显得很不高兴,我想不出这个人代表什么,或许是战争的俘虏吧。这是胜利归来的情景。

面向西北,即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ée )的大方柱上的浮雕为第三第四两幅。第三幅是西南侧大方柱上的浮雕,她是由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é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ésistance)”。雕像正中央有一位年轻的长着翅膀的勇士,右手握剑,左手握拳,奋飞在上方。他怒目而视,神情严峻,肌肉奋起,头顶上一绺长发竖立。他做出了奋斗向前的姿态。雕像的对角线上有一匹高头大马,那是战马,正在奋蹄。马上坐着一位长满胡子的战士,仰着身子,块块肌肉突起。右手屈曲握剑,剑头落身后,左手伸直似乎抓着什么,好像正在巨箭欲劈的样子。正前下方立着一位年轻的勇士,左手握拳,右手持短刀,迈开双腿,很显威武。他的右手下有一个没有露头的人抱着他的大腿。还有一个人却露出头颅。勇士的左手好像被下方的一位女士拉着,这位女士仰面看着勇士,左手抱着一个仰面而躺的女孩。这好像是一幅表现正在生离死别场面的雕塑。那是共和国面临战争被迫反抗的情景。

第四幅是东北侧大方柱上的浮雕为“和平之歌(La Paix)”。这幅浮雕中有七个人,其中位于正中的一个青年,骑在马上,左手握着马角,右手斜放着。他器宇轩昂,头戴很像中国的皇帝戴的帽子。他的左下方有一位老者,站在马的内侧,左手拉着马缰,右手抱在马背上。老者的前方站着一个裸着身子的年轻勇士,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握着武器。年轻勇士的右边坐着一位年轻美女,美女怀里抱着小孩,傍边站着一位正在看书的小孩。勇士的左下角,正好在马蹄下有一个人跪着,弓着身子,双手抱着一个坚硬的建筑物。这个人究竟是干什么的我难以读出,或许他是战争的罪人,所以被踏在马蹄下。

至于其它三组浮雕,位置高,看不真切,只能简单说说了。第二组六幅浮雕,分别表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战役,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及阿布奇(Aboukir)战役。第三组浮雕则是表现拿破仑庆贺胜利的场面的,四长幅浮雕展示了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第四组浮雕就是每个拱的两角上的雕塑,共8个人像。东南方向两角上的人像是两边成轴对称的女性形象,赤身裸体,长发飘洒,伸展躯体,似在向中轴方向飞跃,而且正举着长号在吹,那是和平的号角,那应该是自由女神吧。西北方向上的两个人像也是对称的,看来也是自由女神,只不过不是在吹号,而是在奋飞。西南方向的两个人像是裸体的男性形象,不成轴对称,一个面向外,一个背向外。东北方向上的两个人像正好与西南方向上的两个人像相应,在西南方向上背向外的那个男人在东北方向上正好面向外,而西南方向上面向外的那个男人在东北方向上则背向外。我想这一组浮雕所表达的应该就是人类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我们没有乘电梯登上拱圆顶,只是在凯旋门下走过。当我走过凯旋门的时候,似乎感受到了法国人民的那种自豪感。想当年,拿破仑进军欧洲,打击俄国,所向披靡,真应该是法国的骄傲。即使拿破仑兵败被俘,后来在一个岛上离世,人民没有忘记他,法国没有忘记他。1840年12月15日, 法国七月王朝的一个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SAINT HELENE)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法国。据称有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最后被重新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拿破仑生前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命令成为现实,但是死后还是看到了雄伟的凯旋门,也走过了这座凯旋门。他应该满足了吧,一个人的意愿会在身后被实现,那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法国不但没有忘记拿破仑这样的英雄,也没有忘记许许多多为法国而战的无名英雄。1920年11月11日,在凯旋门的正下方,建造了无名战士墓,就是很好的证明。墓是平的,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睡着的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设有长明灯(又称“长明火炬”),每天晚上都准时举行一项拨旺火焰的仪式。

凯旋门成了法国的骄傲,所以走过凯旋门也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事。外国人来观瞻凯旋门,走过凯旋门,虽然是局外人的欣赏,但是机会也很难得,所以也值得自豪。至于法国人在身后能够再过凯旋门那显然更是一种荣耀。1885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逝世,法国人民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他的遗体就曾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寺(PANTHEON)。 雨果的灵柩停在凯旋门下是雨果的荣耀,而雨果也使凯旋门增强了灵气,现在的凯旋门凝聚了文武之英气,在天宇之下更加显得雄壮了。

凯旋门成了法国重大节日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1919年7月14日,由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官兵组成的队伍穿过凯旋门以庆祝他们的胜利。现在,每天都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迎风飘扬。每逢重大节日时,则有一名身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度国庆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位总统在其卸任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据传,每当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丽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圈里。那显然是一种幻觉,或者就是荒诞的闲言。当然也说明法国人民心中有着很浓厚的英雄崇拜情结。英雄是战争造就的,所以我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法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美女和战争的国度,但愿战争不要再发生。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