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青春(2-1)

02-28 作者:平凡的世界

第二章

(1) 我在老乡“大姐”家住了几天,这期间大姐和姐夫给我介绍了几份工作。但是由于我体能太差不能胜任,还有就是我不想单纯依靠出力气挣钱,所以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已我来到了“解放广场”寻找出路,谁曾想这一来“解放广场”,便开启了我在大连多年的年寻梦之旅。

老乡“姐夫”告诉了我“解放广场”的准确位置,经过了焦急等待的一夜,次日清晨我早早的来到了“解放广场”。所谓的“解放广场”其实就是个十字街的路口,远没有大连的“人民广场”和“中山广场”的规模。我来的太早了,街上没有多少人。以“十字街”的中心为定位点西向是太原街,我就是从这个方向做28路公交车过来的。东北方向有个十几层的高楼,那高楼的一层和二层之间探出约一米多的雨搭,给人的感觉是那个地方比较遮风避雨。我看到在那座高楼下边的排水坡上睡着十几个夜宿街头的和我一样的农民工,他们倚着行李打瞌睡,也有的干脆把行李展开盖在身上和衣而卧。

我焦虑的踯躅在“解放广场”的街头一直到了大约七点之后,人们才陆陆续续的上来了。早晨这段时间到“解放广场”招工的都是一天或几天就能完工的短期工作,工资是完工就给钱一把一利索的,不过这种活都是老混市场的“资深民工”在做,竞争特别厉害。像我这样的身材矮小又不懂水电建筑技术的生手根本无法靠近,我只能在人群外边看着人家三三两两的走上了工作岗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解放广场找工作的人越聚越多,大概是我感觉工作机会应该会来了吧,因而我的心好像也没有开始那么焦虑了。我在“解放广场”民工聚集区穿梭寻找工作机会,一直等到了十点多也没找到。这段时间来解放广场招工的大部分是餐饮行业,供我选择的机会太少了。选择做服务员我身高不够,做厨师我没有那个工作能力,只能在后厨做勤杂工,但是我没有寻找到这个工种需要人的机会。我很想去附近的“公共职业介绍所”里边去找工作,因为当时在那里找工作是收费服务,所以那里边还很少有人光顾,我实在是舍不得自己兜里的钱只好作罢。

中午过后我等到了一个机会,一个红光满面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老者叫住了我,问我是不是要找工作啊?听到问话,我连忙回答说:“我是在找工作”,就这样我和那位老者交谈起来。老人告诉我:他要找一个学徒工,包吃住一天五块钱,单位是集体性质。我一听是集体单位,工作条件和环境肯定要比我刚来大连打工的那家要好,虽然工资低点,集体单位肯定不会坑人,一定会学到技术的,我就答应了。我们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在“解放广场”见面,然后一起去工作单位,就这样我回到了老乡“大姐”家,告诉他们我找到了工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二天清晨我按约定的时间在“解放广场”等候,那位老者果然如约而至了。一路无话,随着汽车的颠簸我来到了大连之行的第二个驿站。这个地方是大连市的郊区,不知道为啥中国农村表面上几乎都“个人化”了,为啥这个地方还保留集体经济呢?我打工的这家单位是“封斋河镇棋盘村”的集体企业隶属于“万宝实业集团总公司”,在这呆的时间长了我才知道原来是这里所有的地都被工厂和各种不知名的单位给占了,农民没有地种实行“承包责任制”也就失去了意义,索性就把集体经济保留了下来。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我真得感谢我这次在这学徒的经历,因为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下的工厂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模式。这种状况以前只是在电视剧里见到,即使多年以后直到现在这种工作机会我再也没有遇到到。在私企里打工,大家都是竞争关系,彼此的勾心斗角,貌合神离,人不为己将很快就会被扫地出门,真正是教会个徒弟就饿死了师傅。现在很多私营公司的运营模式就是鼓励员工向先进员工学习,一旦有人可以顶替原来那个“先进员工”的工作,结果那个“先进员工”或是降工资,或是被辞退。就像我现在打工的私企,虽然我们都在同一间办公室,但是彼此的电脑都设了密码,本人不在其他人根本无法打开他的电脑,即使你想偷艺也不可能了。现在我国中小私企里边工人技术难以更新换代,没有师傅真心的教徒弟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甚至有些企业还对关键技术进行分割,就更大的损害了技术的可持续进程,继承都继承不好,何言以发展呢!

初到这家工厂,我感觉到很拘谨。这家工厂位于村东南方向的一个角落里,工厂的西侧是村里的小学,其他三个方向是道路。由于这家工厂原来从未招收过异地打工的工人,所以厂里没有职工宿舍。为了实现对我的包吃住的承诺,厂里安排我暂时住在了门卫,在门卫值晚班的是个将近六十岁的中等身材的单身老者,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我在夜里睡觉经常的会被他的咳嗽声音吵醒。我在此打工期间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是和老人一起度过的。

“门卫”位于工厂大门的西侧是个非常典型的值班室位置,房间不大也就十平方左右,东西走向,西边有可以容纳两个人睡觉的土炕,南北各有一个大窗户方便瞭望,门在东侧可以直视走进工厂的人。房间东侧靠门的南边有一个桌子,桌子里侧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出入登记薄”,是值班工人用来对“非本厂员工”进厂实行登记的记录手册。这个门卫值班室就是我曾经生活了八个月的起居室,过了这么多年我都没能忘记他,我曾经在梦里无数次的梦到他,我的欢乐,我的梦想,我的人生都在此地刻上了深深地烙印。(未完待续)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