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杂文之美

03-03 作者:杏林鸿雁

何为杂文?说到底杂文属于论说文。所以论说文的论点、论证、论据也就同样适合于杂文。我以为,杂文是否优美主要还是看:其文结构是否优美、逻辑是否通顺、论证是否有力。杂文之所以被喻为“匕首”,是指杂文所述之观点、主题一定要鲜明、直抵人心;论证一定要有理有力,能说服教育读者。否则,文字再优美、语言再豪华,也如无钢筋的大楼,外表再漂亮,也是银样镴枪头——无用——不能称之为美文!现以千古名篇韩愈的《杂说四》为例说明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此文中,韩愈首先点题: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这就与常人的观点不同。通常以为,就是伯乐没有,千里马不是还在那儿吗?何况伯乐是人,与马何干?而韩愈的观点就是: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哪怕千里马就在眼前!

论点一出,你要以理服人呀!所以韩愈举例说明:没有被相中的千里马,只能在“奴隶人”手中受辱,只能死在马槽之内——谁知道你是千里马?

然后再举例:由于不知道你是千里马,所以就不按千里马来使用,你千里马再好,表现不出来,无用!于是,也不按千里马的标准来喂养,千里马的才能就更加湮没不为人知了。这时,吃不饱的千里马和一般的马相比也无什么出众之处,于是更加悲惨了。

韩愈最后又举例:千里马不服呀,于是“鸣”——叫呀——我是千里马!可是,由于没有伯乐。无人理睬呀!而此时,你却拿着鞭子对着眼前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一个有眼无珠的“饭桶”活灵活现在人们眼前。千里马的悲哀——没有伯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杂文的逻辑应当遵循数学证明的逻辑:充分必要条件。即“是”且“只能是”的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说明问题之意,叫人无懈可击。你看:韩愈此文,连标点符号在内,178个字!把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不是从伯乐和千里马的不同角度而阐述的淋漓至尽?!美文当如斯也!

当然,韩愈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若此文再加入论述:伯乐因为一己之私而指千里马为驽马——说不行你行也不行,则论述就更加完美了。

附:狗尾续貂之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他日,伯乐至。哀而鸣之且通其意。奈何囊中所贿之金。策而临之曰:“此乃驽马!”呜呼,旋即桌中佳肴也······

共 7 条文章评论
  • 回复@丫丫:谢谢2014-03-03 09:19
  • 不错2014-03-03 19:57
  • 再续狗尾:今时之世,因弃而不用,不值金银,故食之;因是千里马,被人猎奇,亦食之。呜呼!2014-03-03 21:36
  • 回复@戒你如烟:谢谢2014-03-04 17:54
  • 回复@伍味子:续的好2014-03-04 17:54
  • 谈得头头是道。2014-03-05 18:02
  • 欣赏,欣赏,有个性。2014-03-27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