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得妙趣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酒。微醺,心中惬意,时有温暖。读到妙处会心一笑,流露痴迷。记得《西游记》中描写悟空入道学艺听得祖师讲经,不由得手舞足蹈,众人大惊,祖师停下问他:答曰:听到妙处,情不自禁。想必这是读书解惑的境界到了,自然流露出性情本源,没有责备,只有钦羡。
读一本好书,犹如识一杯香茗。淡香,情纳于怀,间有愉悦。品到妙处怡情多乐,渐有呆狂。就像古人推崇的“六境三得”,讲究的是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这是识者的境界,槛外人难得悟出壶中千秋。
记得清代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要博览;其次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吸纳那么多东西,就要互相比较,
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历史与现实比较,就会有所得和收获,就能够达到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回归本源。这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到天地合一。
读书,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又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等凡夫俗辈很难达到如此境界,但凡读到书中精品,能自得其乐,登高山而知其巍,临沧海而识其阔,闻书香懂风雨,品酒厚爱茶馨,看到妙处,已实属不易。
- 书,是光阴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岁月伴我们最忠贞的情人。好书是水中珍珠,好书是黑暗里的光明。谢谢大家!2014-03-04 08:57
- 能和这么多朋友共同走在铺满文字的路上,就犹如沐浴阳光的花朵开在美丽的池塘!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鼓励和认可,相惜的朋友,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能如约相逢在行走的墨香。2014-03-19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