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子”不再“潜伏”

03-06 作者:涛声依旧

愿“君子”不再“潜伏”

————向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致敬

作者山东省成武一中 王兴立

岳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尽忠报国的精神也是有口皆碑。小的时候看过关于岳飞的连环画,稍大一些读过钱彩著的《说岳全传》,上师范时欣赏过岳飞的《满江红》,对岳飞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岳飞文韬武略兼备,岳家军响彻寰宇,令敌闻风丧胆。难怪金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矣。”但是如此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竞被秦桧等人残害致死。难能可贵的人才,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怨也,恨也,惜也,痛也。

我既为岳飞的命运而叹息,更为那些残害岳飞的奸佞小人而义愤填膺。这两日看到《齐鲁晚报》上一位省作协主席在《青未了》栏目上写的《君子潜伏》这篇文章,读后感慨万千。象岳飞这样的君子最终还是被小人所害,真是君子难当啊。如果没有君子的报国之志,而是“君子潜伏”,岳飞也许就会在平淡中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但岳飞毕竟是岳飞,国家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领导着岳家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正当挥师北伐时,宋高宗和秦桧让其班师回朝,最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使岳飞入狱。岳飞和岳云带着冤屈和怨恨走完了人生之路。真乃虽有报国之心 ,而无报国之命啊。“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就这样被湮没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之心也破碎了,留下的只有后人对他的无比崇敬和仰慕。39岁,正是人生中的华年,就这样因小人的迫害而在绝望中含怨,愤然与世长辞。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看来是有道理的。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到最后还是授学为生。那么,孔子还教育他的弟子要“学而优则仕”,求仕治国的愿望还在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顷颓也。宋高宗正是亲近了秦桧这样的小人,疏远以致迫害了岳飞这样的贤臣,最后偏安一隅,从而遭受到了后人的垂骂和唾弃。战功赫赫的名将岳飞虽永远的离去了,可后人却对他代代敬仰,顶礼膜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代武将有如此下场,那么古代文人又有多么好的结局呢?

小时候看过关于《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既为曹操这样的奸雄而气愤,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啧啧赞叹。可历史上的曹操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既具有宽阔的胸襟,又特别注重招闲纳士,知人善任。在文学史上,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优秀,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淋漓悲壮。可是因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仅活了41岁。曹植也是君子,他的悲惨的结局同样令人痛惜。曹植走了,他留给后人的是精美的诗篇。有人把他称作“诗仙”,堪比李白,真乃天妒英才啊。

我羡慕李白,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和洒脱,还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仗义和豪放。李白是幸福的,既是李白的幸福,也是时代的幸福。岳飞的早逝令我气愤,本是民族英雄却被奸人所害,悲哉;曹植的早逝让我心痛,本是同根生,却遭嫉妒,屡屡受迫害,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哀哉。

假若岳飞和曹植生在当世,那么,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也许被重用,也许被埋没,我无法预测。我永远祝福社会越来越好,永远希望国家越来越公平、正义、和谐,并衷心期盼君子不再潜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