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的美丽梦

03-15 作者:孑然漠北

张三的美丽梦

夏延民

在贵州省委工作的青年公务员李雷发现,他已有一个多月没享受过周末双休。更郁闷的是,女儿才一岁多,早上他出门时女儿没醒,晚上回家时女儿已经睡着。“熬夜写材料,一改十几遍,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李雷说。因为回家太晚没有公交车,上个月他打车费花了700多元。在中国,遭遇李雷类似烦恼的年轻公务员不在少数:一方面,公务员被认为是理想职业,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刷新纪录;另一方面,不少年轻公务员却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新华网)

笔者试着按照新闻的路径描述一下农民工:在北京打工的青年农民工张三发现,他已经一个月没有吃上肉了,此刻正是这个城市大多数人休息的双休日,张三站在23层的楼顶,挥汗如雨的忙碌着,今天上午的工作是浇筑,他仿佛已经被这水泥糊住了双眼,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水泥。来京打工已经三年了,女儿也三岁了,可是他跟女儿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没有半年,昨天晚上妻子来电话说想他了,也是,这日子过的简直不像人,妻子跟了他等于守活寡。如今这打工挣的钱让生活在村子里还能过得去,但是一想到将来孩子上学,老人病了要看,张三一刻都不敢懒惰,因为这日子脆弱的如履薄冰,说不定哪天碰上个事,几年打工的辛苦就白忙活了。张三最羡慕的是同学二狗子,二狗子有个爹原来是副乡长,上完中专后就让二狗子到副乡长同学任局长的某局上了班,后来找人办了个事业编,那日子过的,简直美死了。只怪自己的爹是农民,害的自己只能这样出外打工。这会儿张三想起了李五,心里舒服了些,李五跟他也是同学,媳妇在一个毛毯厂打工,因为工作环境恶劣得了肺病。李五借了好多钱也没有治好媳妇的病,如今一个人成了光棍,打击太严重神经有了问题,借张三的3000块钱到现在也没还,估计是还不了。还有王六也比不上自己,王六在农村不愿出来,与媳妇一起养鱼,不知怎么回事,去年上游来水,挡不住水进入了鱼塘一部分,结果鱼全死了,王六是借钱养殖,媳妇一看觉得生活无望喝了农药跟鱼一块去了,王六本来希望靠养殖致富,结果人财两空。想到这里,张三偷偷瞅了一眼前面正在躬身干活的王六,这两年王六见老,才不到30岁,头发都白了。记者采访发现,农民工虽然生活工作很苦,但都很乐观。但是,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却没有改变,一直“活着不问生死、挣钱不问艰辛、牛马一样拼搏”的面貌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张三对记者说,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孩子培养上大学,然后让孩子努力当上公务员,这样自己的孩子就不用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苦日子,到时候如果配个公车,在城市买了房,自己还可以到城里过生活,说不定还能跟退休公务员一样,每天在公园里跳舞练剑呢。说道这里,张三憨厚的笑了,他的笑容是那样真诚,只有他沟壑纵横的眉头上,隐约有一种沧桑的无奈和艰辛透露出来。看到记者采访结束要走,张三使劲的把手在满是汗渍和泥土的衣服上擦着,握手的那会儿,张三的眼里有感动的泪花一漾。张三想的是什么?记者挥手的那刻,心里动了一下。张三的美丽梦一定会实现,记者默默的想,记者一行继续寻访下一个采访目标,一个公务员,这名公务员和张三一样,也有一个梦,据单位领导介绍,年轻公务员已有一个多月没享受过周末双休。作为正能量的报道,一定要好好采访一下,说不定真能挖出一个典型。只有公务员的日子们好了,张三们才能好。只有公务员的梦想成真了,张三们的梦才能成真。记者在笔记本上写着采访主题、报道重点,然后收起刚才莫名其妙沉重的心情,昂首挺胸的往前走去。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有梦就有希望,拭目以待。欣赏!2014-03-15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