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切莫“亡羊”“补牢”
一个又一个的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带给我们的是警示,留给我们的是思索,是思考。
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一些单位,要等到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忙着去作自检自查,找不足,才想起去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去整改、去落实。难道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非要等到“羊亡了,才去补牢”吗?俗语说 “亡羊补牢、为期未晚”。但是对我们电力行业来说,却是“亡羊补牢,为期已晚”了。其实等事故发生了,就不是“亡羊补牢”的问题了,而是“追悔莫及”了。
今天,可以说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电在给人类社会创造了无穷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是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南方电网公司也提出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可见,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可是对于某些单位来说,却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发生后的整改,而不注重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
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怎样做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呢?虽然我们的安全管理中有各种规程、规章制度(包括两票三制的执行)来约束、规范我们的工作行为、操作行为。平时我们也都说,天灾不可避,人祸则可免,可是具体落实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的单位因为长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就放松了警惕,安全管理工作也就逐渐松弛了下来,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违章成了习惯,结果在不知道不觉中导致了与别的单位相同的安全事故在自己的单位的再次发生。
其实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管理一项持之以恒的管理工作。切忌一日瀑、十日寒,更忌半途而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经有那么个变电站的站长,经常开开变电站的大门进来后,骑着摩托一冲就完事,不转回去关好大门。当出去后,又是一流烟地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转回来关好大门,也不和值班的说一声,任凭变电站的大门敞开着。作为电力行业的人都知道,变电站是封闭式的管理,即便是运行人员进出也要随手关好大门,可是就他进出后,不随手关大门,又从不和运行值班人员交代一声,任凭大门在他出入后敞开着。
大门开着以许有的人只是往小偷、小摸上面去想,但是作为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就能够高瞻远瞩,洞察一切,能够想他人所不能想、虑他人所不能虑,把问题看得更远,考虑得更深、更透彻、更全面,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个变电站靠近公路,而公路上经常行走着一个疯人,平时变电站的大门关着的时候,还会把石头、砖头往里面砸,倘使变电站经常开着大门,说不定什么时候,那个疯人摸进去抬根棍子往带电设备上那么一挑,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也不是单单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了。
安全管理,应从小处着眼,细节至上,大处着想,以大局为重,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俗话说得好“小心使得万年船”。
虽然我们曾经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把“两票、三制”执行到位,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可是无票工作、无票操作的现象在某些单位仍然存在,安全工作依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有那么些人我行我素,把“两票”看作是可有可无,有没有都无关紧要的事情,还认为是一种束缚,一种负担、多余的框框套套。其实安全工作是不可以减免的,不管是那一道的环节。
在工作中,操作时,还有的人怕麻烦、图省事,认为办理工作票耽搁了工作时间,影响了工作进度,所以就常常被省去,而恰恰是省略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有效措施,也就是忽略保护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有的人图快,巴不得三下两下就把工作做完,因而就常常省略安全措施中的某些安全环节,结果是由于忽略了工作中的某些安全细节,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实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们都懂,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你对工作成竹在胸,有计划,有准备的去实施,又何愁工作完成不了呢?
在我们的操作和工作中,特别是野外作业,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天气的变化情况。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傅就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们去野外作业,那一天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三棵杆上的工作,分为两组人员进行,另外一个小组的人员为了让他们这个小组完成两棵杆的工作,就老是在杆下磨蹭,谁知那天的天气特别闷,太阳特别辣,没有一丝儿风,他一看有点不对劲,在监护人的监护下,立即上杆做好安全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棵电杆的工作,等到他拆出了安全措施下了杆的时候,忽然天色一暗,片云飘过,瞬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而另一组的作业人员却还在杆上没能够来得及下杆,就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如果碰上打雷,那么雷电也会随之而来。
在我们的生产管理中,人是生产发展的第一动力,人起着主导的作用,根据调查和了解,在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中,人为的安全事故就占90%左右,就近几年来我们电力生产单位在野外作业时所发生的事故类型来分析,不外乎是不具备工作条件、安全距离不够,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工作。工作存在随意性,在完全没有监护和在失去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而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可见在我们的安全管理中,人是主导的因素,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我们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只要人的安全保证了,那么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在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很多单位面临的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高低的不同、认识的不同,这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我们的很多生产单位面临的是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工期短,设备多,操作多,事故处理多的实际问题,一些工作基本是处于穷于应付、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一些县级供电公司还面临着供电范围广、供电半径大的实际问题,对于基层单位监督管理体系难免有失去监督管理和有效控制的时候;一些县级供电公司的基层单位管辖的区域输电线路长,就象某些山区县,山高箐深,交通不便,站在两只山头上的两个人是望得见、叫得音,若要面对面,就得经过翻山越岭,在荆棘丛中转上大半天。这都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忽略安全保证的前提和条件,而任意省略安全工作的某些环节。
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羊未亡”而能够“先补牢”,使三大敌人无机可乘,无空可钻呢?
一是人性化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员工明白得不偿失的道理,发生事故的利害关系,阐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严重性、后果性。培养员工在认识上具备安全意识,在思想上有“安全”这个概论,让员工人人做到“安全在我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自觉去遵守各项规章、规程制度,才能由“要我遵守”变为“我要遵守”的信念;树立员工“安全生产”的职业道德和“预防为主”的价值理念,让员工转变观念,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工作态度;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让作业人员把保证安全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工作行为规范;让员工明白“工作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保证工作”道理,;培养员工具有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良好素质,营造“班组安全我安全”的团队意识,团队理念精神,造就员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员工的自我防范保护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素质,强化员工具备娴熟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技巧,根除侥幸心理,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员工大胆提出问题,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使安全管理制度化,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和考评办法,督促、促使员工有章可行,做到违章必究,执章必严。以奖励的形式和处罚的手段,鼓励、驱使甚至迫使员工遵章守纪,从而达到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工作时的行为规范。严肃劳动纪律,增强员工的执行力度。决不姑息,对于各项规章、规程制度和管理措施实施到位,管理到位,执行到位,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真空。在执行上变员工的被动性执行为主动性执行,从而杜绝无票工作、无票操作的现象,杜绝工作负责人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的冒险行为。
三是使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让每一项工作具备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开展,严谨性和严肃性实施,使各项工作做到安全性管理监督保证,可能出现意外的可行性预防保证,工作地点所存在的危险点的可控、在控、能控保证,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有效控制保证,使每个生产性的工作任务按照科学管理的程序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去实施完成,做到人员布置恰当,时间和分工上的合理安排。使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化、责任化,更加细化,避免相互推诿,相互踩皮球,只想当率手掌柜的现象。规范工作人员工作行为,促使员工对工作想好了再去做,避免出现边做边想或是做完了才去想的无计划现象,杜绝工作现场不具备工作条件就盲目开展工作的瞎指挥、乱指挥的违章现象,杜绝工作人员工作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的违规现象,杜绝工作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的违规现象。
四是系统化安全管理,建立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的可靠有效运作,实行级级把关、层层防范,实现管理到位、监督到位,检查到位,执行到位。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一定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放在预防工作上来抓,认真查找出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实施工作中的某些不足,堵塞安全漏洞,铲除各种事故滋生的土壤,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让安全“三大敌人” 无空可钻,无机可乘,也只有这样能达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目的,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向良性循环发展,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最终构建平安电网、和谐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