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
我是一只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
近日在人民网“观点频道”读到梁恩明老师《莫斯科郊外的老人》一文,作者用第一人称写真的手法描述那“一身灰色西服,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奖章……”的独坐在莫斯科郊外的老人,并静心聆听老人“当年,我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这座城市。没有我们,哪有莫斯科的今天……”的话语之后,感叹的说道:“老人已是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了。”
咯噔一声,我的心也似乎也跟着震颤了一下:梁恩明老师用“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来形容“莫斯科郊外的老人”当时的境遇和状况,是何等的贴切和慑人人心魄啊!我想,大凡到了五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不是也会在经意不经意间地想:自己是否也属于“已是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了”呢?别人的心思我不猜,起码,我本人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我知道,鸟类因为生态习性上的差异可分为留鸟和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一个地区,或是仅作短距离的漂泊或短距离的垂直迁徙。候鸟则具有因季节不同而作长距离迁徙、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如:燕子春来秋去,鸿雁春去秋来,它们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一自然现象。候鸟为了能找到适宜的外界环境来觅食、繁殖、避开天敌和不良的气候条件,不惜消耗大量的体力来作长距离的迁徙。
我还知道,鸟类刚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与晚成鸟之分。凡雏鸟刚出壳眼睛便睁开,全身覆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待绒羽干后能立刻跟随亲鸟自行觅食的雏鸟,叫做早成鸟。如鸡、鸭、鹅、雁等。而雏鸟从卵壳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睛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和足也软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留在巢内由亲鸟来喂养,这样的雏鸟叫做晚成鸟。如家鸽、燕子、啄木鸟、麻雀等。晚成鸟一般筑巢隐蔽而安全,亲鸟大多凶猛足可护雏,所以雏鸟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早成鸟。正因为如此晚成鸟每巢的产卵数明显比早成鸟多。有趣的是,树栖鸟类的脚有一个锁扣机关,长有屈肌和筋腱,非常适合抓住树枝。当鸟全身放松蹲下睡觉时,它能用身体的重压使脚趾自动紧握住树枝,这样只管放心睡觉,万无一失,摔不下来。我想,我本人或许是属于一只晚成的留鸟罢!
明代钱鹤滩在《明日歌》中说:“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牢铭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对啊!管他“迁徙”不“迁徙”呢,珍视今天才是正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于是,我便更加敬重那“大器晚成”的“角色”们了,比如朱琳61岁演《洋麻将》名享海内外,63岁的叶德娴演《桃姐》,奖项拿到手软。梅丽尔·斯特里普60岁后演《铁娘子》,成为奥斯卡的获奖专业户;凯瑟琳·赫本凭《金色池塘》领奖时,已74岁高龄了……这,全都是“一切从现在开始”的典范啊!
上周六,孩子单位的领导来访,席间我还说起自己“是从何等的坎途中走过来的”呢!今天想想,“过来的”都是一个个今天的积累,无所谓坎坷与平坦。只有“一切从现在开始”才不会心存“已是秋来无力迁徙的候鸟”之虞了。
笑铀
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