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议(随笔)

04-20 作者:徐东风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议

作者:徐东风

今天闲来无事,邀几位在中学教语文的老同学吃饭、喝酒、聊天,谈到了文学创作,就散文创作都发表了几点意见,我归纳后有以下几点浅议,望大家参考。

--题记

感谢文友们对我的支持,在平日的交流中也跟你们学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散文创作方面,我受益匪浅,也使我的写作提高了很多,和你们交流是我一生难忘的事情。

关于散文的定义我想不用再给大家说了,至于散文的灵魂,写作模式,语言的把握更是我们这些写手们都已经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我只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建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文风问题

所谓的文风,就是每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每个写作者都有各自的文风,譬如,茅盾的粗犷豪放,鲁迅的深邃,冰心的细腻,余秋雨的厚重、大气磅礴,周国平的哲思,张小娴的婉约,他们的作品都是我们拍案叫绝的,可以说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是令人无可挑剔的,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是他们的文风。我说的不仅是以上几位大师的作品,还有很多诸如钱钟书,季羡林,吴伯萧,林语堂等等老一辈作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文风应该是各有特色并被广大读者接受的,要不然他们的作品也不会流传到至今,甚至是千古流芳。

首先,从语言上来讲,通俗易懂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更是广大读者所能接受的,然后,章法布局,条理性错落有致,不管叙述哪一件事情都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并按照主体的先后进行排列,这种写作的方法应该是在文章构思的过程中形成的,按照每一件事情的轻重进行排列,读来令人如入幽兰之景回味无穷。如有闲暇还希望写手们知悉品味一下老作家的精品,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第二、语言的运用

不管你是写小说、散文也好,还是写诗歌也好,都应该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淌,这些流淌的感情寄托于文字把他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在创作散文、诗歌的同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使用。

中国文学的改革从五四运动以后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很明显的改变,语言的运用已经彻底改变了那种八股式的晦涩难懂,现在讲究的是流畅易懂,也就是说现在的文章是我们抒发感情交流事情的一种方式,通俗易懂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写的文章很多人看不懂甚至说是一知半解,还有写作的必要吗,我经常进入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学网站,也拜读了一些很有名的写手的作品,但有些作者的文章是很好的,语言流畅,简洁,凝练,作品有深意,这应该是主流,可是有些作者的作品不是写情就是写爱,并且语言晦涩难懂,更有甚者生搬硬套一些古诗词里的句子,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强行加到作品里边去,艳词丽句罗列其中,本人根本就不知道古诗词里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就把它搬到自己的作品里,搞的是不伦不类,让人感到有一种复古的感觉。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应该发扬和推广,但也要剔除糟泊,为什么我们不去运用古老的文言文,而改变成现代文,不就是图个通俗易懂吗,说实话,我有好多拙作就是借用的古诗词里面的意境而创作的,并且得到了几个文学网站的推荐,可是谁又能看出来其中的奥妙呢?因此,灵活掌握,运用古代的文学精髓是我们目前活跃在文坛上的写手们所深思的问题。

切记,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我们写作的障碍。艳词丽句,堆砌辞藻是写作的一大忌,再就是无病呻吟更是令人作呕。

本来一篇很精美散文,一两千字就能写的很好,为了追求篇幅的长短,无病呻吟,萝莉啰嗦,把一些很牵强附会的事情都罗列其中,使本来一篇很好的散文搞得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让读者读起来愈来愈乏味,并诱发睡眠之意。不但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还浪费了自己的笔墨。

我们不妨把作品中要表达的散文主题比喻成一棵花,这棵花需要浇水、施肥,你可以适量的浇水施肥,如果过量了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些水和肥就相当于我们要表述主题的语言和过程。但这个度如何去把握就看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知识的丰富与否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文学网站要求写作者的散文必须要在几千字以上,诗歌要在多少行以上,我更纳闷了,鲁迅先生的《雪》才多少字呀,余秋雨先生的《垂钓》难道不是精品吗,再看看汪国真的经典诗歌有几首超过二十行的,还有普希金,泰戈尔的,当然了他们的诗歌也有很长的,那也要看看是写的啥内容吧。

作为文学网站,不要去要求文章的字数和诗歌的行数,关键看看作品的内涵和写作的手法,这才是主要的。如果刻意要求那就变成无病呻吟了,作品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写作的目的

我说的以上几位老作家,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还是写情都离不开一个大的环境,那就是写作的时代,和背景,无论你写什么都是为这个时代服务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写手们,都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的鼓舞下成长起来的,更应该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无论你叙事也好,抒情也好,都有一个大的写作环境,那就是要么针砭时弊,谩骂污秽,要吗提倡社会的正能量,为时代讴歌。不管你谩骂也好,讴歌也好,其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正值春季,我浏览了好多文学网站,一些描写四月春天的文章无不带着爱的缠绵,情的牵绊,并且这些文章都大量的引用了古诗词里面的语言和词句,不管准确不准确,甚至有的连自己都看不懂,牵强附会的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面去,可是这些文章偏偏被一些似懂非懂的文友们极力推荐,这些文章通篇看不见一个写作的主题,没有写作的目的,仅凭平时背诵了几首唐诗、宋词,就像那些没有反刍功能的动物一样,毫不消化、不求甚解的拿来应用,为此感到了某些悲哀。

关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想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从网站上看到了很多关于“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和散文,虽然好多作者把这个题目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但这些文章和诗歌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据梁思成和儿子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其实,林徽因的这首诗歌不是写给徐志摩的,而是写给刚刚出生的儿子梁从诫的,如果说此诗歌是悼念天国里的徐志摩的话,怎么从全诗中看不到林徽因一点伤感的痕迹来。大家看,诗中写道: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以上几句足以证明这首诗歌是写给一个初生生命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一点怀念伤感的气氛来。倒是林徽因喜得贵子的喜悦在这首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月是春意正浓之际,春天又是一年的开始,刚出生的儿子又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这种喜悦,这种激动当然会触动这个中国第一才女的诗意灵感了。如果不求甚解的把这首诗歌当成爱情诗歌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四、相互吹捧,跟风严重

曾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首怀念母亲的诗歌,好像是个女写手的作品,简直就是连小学生的作文都不如,生搬硬套、罗列了一些词汇,没有一点质感和意境,语言也不凝练,更没一点章法,整首诗歌错乱无致,可这样一首诗歌竟然被推荐了。我又一次感到了诗歌写作的悲哀。品读这样的文章还不如拿一本成语词典念呢!

的确,不管那一个网站都有一些优秀的写手,作品相当有深意,思想性也很强,有的还富含哲理,语言也很流畅精炼,并且大气磅礴,不管是宣传亲情,爱情,友情,还是有关国家大义上都可以堪称精品,从开始到结尾,娓娓而谈,渐入佳境,读来如品一杯甜美之茗茶,如喝一杯甘醇之美酒,作品的厚重和丰富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如入美景。这样的作品不管你编辑推荐也好,加精也好都是当之无愧的;文章的质量不是现在的商品凭一时的广告宣传就能占领目前的市场,可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不管你是否去吹嘘,去捧,他都有无限的生命力,即使你不用管它,它也像一朵山谷幽兰一样慢慢的散发她的芬芳的,早晚被路过的人们发现。

譬如,鲁迅先生的《雪》、《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还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等每篇文章读来令人如品百年老酒,回味无穷,那种浓烈的感觉令人荡气回肠,甚至百读不厌,感觉到不读是个遗憾,读了更是受益匪浅。

可是现在有些文学网站出现了跟风的坏习惯。

部分文学网站还是有伯乐的,好的作品就是有它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当然,语言是写作的最基本的功力,可是有些作品除了描写爱了,情了,就是无病呻吟的谈人生,谈回忆;无论你谈人生也好,谈回忆也好,谈着谈着就和爱了情了扯上关系了,难道你的人生就和爱了情了有关系,就没有其他可写的了;你的回忆就没有和父母、亲朋、老师、益友有关系的了,除了初恋就是晚恋,网恋,再就是婚外恋了,读起来令人回味无味,翻肠倒胃。

可是,不知道咋回事,偏偏就是这样的文章就能受到某些读者的青睐,不管作品的好坏,乱加评论,只褒不贬,每个评语几乎都是什么好啊,精美呀,推荐阅读呀,等等一些令人作呕的语言,还有一个作者,不管是谁的文章,写的好与坏,他的评论几乎都是“推荐阅读。”刚才我提到的那首怀念母亲的诗歌第一个“推荐阅读”的就是该朋友了。恐怕他连读都没有读一下就妄加评论,在他的空间里根本就没有看到他的“杰作”。

不分良莠,妄加评论,相互吹捧,是现在文学网站上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将会对文学尤其是散文文学的一个羞辱。

第五、结语

以上所谈可能看起来有些空洞无力,但是,碍于好多写手的面子没有具体到那个人或者那个作品,我也只不过是把自己对于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议写出来,和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有所心惊,但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把自己的写作尽量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歌颂时代的正能量,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这才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推荐阅读2014-04-20 19:26
  • 写的好啊,赞一个2014-04-20 19:29
  • 赞一个2014-04-20 19:37
  • 回复@丫丫:谢谢2014-04-20 19:52
  • 深有同感,写作无外因时而写,因事而作,情困于中而行于外,作者的水平可能因阅历或知识背景而不同,这无可挑剔,因为这本就是个大众的平台,可以学习与借鉴。但窃以为能以心写心,不作无病呻吟之状才是正理,向你学习!2014-04-20 19:56
  • 朋友说的很中肯,文学是要相互切磋。不要相互吹捧,否则拿来的进步。平时人总说:“文人相轻”。实际上相互吹捧就是“轻”的一种表现。2014-04-20 20:33
  • “艳词丽句,堆砌辞藻是写作的一大忌,再就是无病呻吟更是令人作呕。”“这些文章都大量的引用了古诗词里面的语言和词句,甚至有的连自己都看不懂,可是这些文章偏偏被一些似懂非懂的文友们极力推荐,这些文章通篇看不见一个写作的主题,我也为此感到了某些悲哀。”说得好!愿编辑们少推荐一些艳词堆积,不知所云的文章。2014-04-20 21:36
  • 回复@雪梦:谢谢2014-04-20 22:56
  • 回复@兵马俑:谢谢2014-04-20 22:56
  • 回复@妈妈的孩子:谢谢2014-04-20 22:56
  • 回复@刘昊:谢谢2014-04-20 22:56
  • 回复@LOVE黑妮:谢谢2014-04-20 22:56
  • 说实话,我有好多拙作就是借用的古诗词里面的意境而创作的,并且得到了几个文学网站的推荐,可是谁又能看出来其中的奥妙呢?切记,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我们写作的障碍。艳词丽句,堆砌辞藻是写作的一大忌,再就是无病呻吟更是令人作呕。不知道咋回事,偏偏就是这样的文章就能受到某些读者的青睐,不管作品的好坏,乱加评论,只褒不贬,每个评语几乎都是什么好啊,精美呀,推荐阅读呀,等等一些令人作呕的语言,还有一个作者,不管是谁的文章,写的好与坏,他的评论几乎都是“推荐阅读。”刚才我提到的那首怀念母亲的诗歌第一个“推荐阅读”的就是该朋友了。恐怕他连读都没有读一下就妄加评论,在他的空间里根本就没有看到他的“杰作”。 不分好坏,妄加评论,相互吹捧,是现在文学网站上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将会对文学尤其是散文文学的一个羞辱。 讲得很好!学习2014-04-20 23:48
  • 同意作者的说法。首先,这里面有的人纯粹是打酱油的,每一篇都是推荐阅读,每一篇都是欣赏赞,我想知道这些读者是不是真的看过文章了。其次,我写不出那种辞藻华丽的散文,但我认为散文应该是饱满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堆砌辞藻只能让读的人莫名其妙!第三,我认为散文可以去描述风土人情,沈从文、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就是如此;可以用大胸怀去旁揽天下,余秋雨老师就是如此。读完就如同看手机短信一样的文章,真的是文字浪费。2014-04-20 23:58
  • 回复@凯:同志们,我真学习,不要误会2014-04-21 00:54
  • 使本来一篇很好的散文搞得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让读者读起来愈来愈乏味,并诱发睡眠之意。不但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还浪费了自己的笔墨。 观点明确语言精炼同感好文章学习2014-04-21 05:52
  • 散文有多种吧,叙事抒情的,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景抒情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叙事说理的,如余秋雨的《垂钓》;真正脍炙人口的的文章并没有特别华丽的词句,而是做到了景、事、情、理的完美结合。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岁月静好”类的精美散文,语言很华丽,也算是一种风格吧。但是,文学评论的“过誉”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还是要改一改的。呼唤情之所至、言之有物的文章!以上只是一点浅见,和文友切磋!2014-04-21 06:44
  • 回复@希望在前:谢谢2014-04-21 07:11
  • 回复@明山才子:谢谢2014-04-21 07:11
  • 非常赞同老师的看法,我也有同感。文学作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现在的有些作品运用华丽的辞藻堆积,有的字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还大多都用情与爱烘托渲染,和现实生活极为不符。难道我们生活中除了情与爱就再也没别的了吗?生活中的油盐酱醋、生活的艰难曲折、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宣扬人世间的真善美、弘扬正气,抨击邪恶等,这些都可成为写作的内容。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还有关于人气的问题,经常看到一篇文发表后,点评非常多,都是赞扬声。而有的文写的也不错,就是无人点评。其实,点评是读者对文字的感受与理解。是对文字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这样,作者才能知道自己就是“对”或者“错”“好”与“不好”的所在之处。并不是一个“好”完事,也不是一个“赞”就通过了。2014-04-21 07:41
  • 回复@五十玫瑰:谢谢2014-04-21 07:52
  • 回复@火淼:谢谢2014-04-21 07:52
  • 推荐阅读。认真读过,这些作文的普遍价值标准,是写手的底线。 2014-04-21 09:04
  • 欢迎各位文友的到访,说实话,我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好,也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孬,只想你们事实求是的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笔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提高,谢谢你们!2014-04-21 09:13
  • 回复@老猫:欢迎各位文友的到访,说实话,我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好,也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孬,只想你们事实求是的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笔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提高,谢谢你们!2014-04-21 09:14
  • 回复@九月无花:欢迎各位文友的到访,说实话,我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好,也不想让你们无缘无故的说孬,只想你们事实求是的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笔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提高,谢谢你们!2014-04-21 09:15
  • 真是深有同感,我也是经朋友的推荐来的散文网,我不是文豪,不是作家,只是平时喜欢写一些小东西,记录自己的生活。结果,进来一看,榜上的全是很长的,浓情蜜意的,婉转琉璃的文章,看一篇还觉得不错,看几篇就觉得那什么。。。。。。还是杂文有感觉!2014-04-21 09:21
  • 赞一个。2014-04-21 09:40
  • 回复@雪梦:说得棒极了2014-04-21 09:54
  • 回复@醉死了算球:谢谢2014-04-21 10:13
  • 回复@璃璃之月:谢谢2014-04-21 10:13
  • 不分好坏,妄加评论,相互吹捧,是现在文学网站上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将会对文学尤其是散文文学的一个羞辱。 非常认同先生的看法,学习了!2014-04-21 10:52
  • 我 欣赏好文章!作者把当今散文网里爱好文字的文人们的弊端都找出来了,希望有名的,无名的都认真读读,对大家都有好处!文章切忌只有华丽的辞藻,假大空,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让读者读起来愈来愈乏味,并诱发睡眠之意。不但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还浪费了自己的笔墨。 推荐共享!!2014-04-21 11:18
  • 回复@小溪:谢谢2014-04-21 11:43
  • 回复@眉间月芽:谢谢2014-04-21 11:43
  • 回复@希望在前:“呼唤情之所至、言之有物的文章!”赞同!不喜欢华丽而不着烟火,读后不知所云的文字!2014-04-21 12:22
  • 回复@晓月清风:谢谢2014-04-21 12:23
  • 学习了,问好!2014-04-21 13:04
  • 回复@秦淮桑:谢谢2014-04-21 13:20
  • 深有同感,终于有人说出来了!希望网站越办越好。2014-04-21 13:22
  • 回复@少白:谢谢2014-04-21 13:48
  • 正能量才该是文字的最终的走向,文字最终面对的就是读者。欣赏这种感悟,问好作者!2014-04-21 14:05
  • 回复@雨一直下:谢谢2014-04-21 14:13
  • 也谈一点看法: 文章的好,好在哪儿?大概难有几人说清楚。究其原因,能把一篇文看完的实在不多。众多的推者、荐者,只是看那文是否顺乎自己,作文者是否面熟?也许有时作者还会四处拉“赞助”!这样的环境只能助长浮躁之心,难得更多的愉悦和清静。说实在的,人都好面子,但好了面子却于文、于事无益,最终,人会疲乏的。 问好作者!2014-04-21 16:11
  • 深有同感,实在不想看到那种华丽的近乎空洞的文章。。。可悲可叹。。。2014-04-21 16:19
  • 回复@龙飘飘:谢谢2014-04-21 16:21
  • 回复@潕塵劍客:谢谢2014-04-21 16:21
  • 支持,拜读!2014-04-21 16:29
  • 学习了很受益,欣赏:切记,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我们写作的障碍。艳词丽句,堆砌辞藻是写作的一大忌,再就是无病呻吟更是令人作呕。2014-04-21 16:37
  • 回复@燕归来:谢谢2014-04-21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