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看泰国大皇宫
到泰国是没有不到大皇宫的。我也与参会者一起游览了大皇宫。大皇宫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历经几代王朝的不断扩建而成。用金碧辉煌来描写大皇宫一点都不为过。郑王执政15年后,曼谷王朝开国君主拉玛一世登基。拉玛一世登基后,于1782年把首都从吞武里迁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相应地就在湄南河转弯处内侧建起了宫殿。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新宫居住。其实,大皇宫仅是泰国诸多王宫中的一座,也是历代王宫中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保存最完善的王官,现在这座大皇宫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
拉玛大皇宫(Grang Palace)分为外宫、内宫、主宫,四周有高五米,长一千九百米的白色宫墙,大皇宫建筑群共有二十八座建筑,其中四座各具特色的宫殿是主要建筑。进入大皇宫,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四座宫殿从东向西一字排开,并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一色的绿色瓷砖屋脊、紫红色琉璃瓦屋背、凤头飞檐、典型的泰国“三顶式结构”的屋顶。这里集泰国数百年建筑艺术之大成,难怪有人称此处为“泰国艺术大全”。
进入皇宫的规矩很严,其主要精神就是要庄重严肃,所以规定穿无袖衣饰者、穿膝上短裙者、穿短裤(含九分裤)者,穿拖鞋者不得入内。所好,我们的穿戴都不属于这几类,所以我们就很顺利地进了大皇宫。
走进大皇宫就有一片开阔草地,左侧草地的那头竖着似乎是用黄金垒起来的塔,这就是乐达纳舍利塔。塔身金黄,底下呈数个从大到小相叠的圆柱形,上面是圆台形,最上面是圆锥形。塔的四面有入口,每个入口都有门廊,门廊上方是与大塔形似的小塔。大皇宫里类似的大塔还有好多,有些是金黄色的方形尖塔,有些则是蓝色为主色调的方形尖塔。一座大塔的四周总会围着四个小塔,显得非常雍容庄重。
大道的前方就是节基殿(Hakri Maha Prasad)。节基殿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皇殿,建成于五世皇在位的1876年,“节基”含有“帝王”之意,也就是曼谷皇朝的名称。其基本结构属英女皇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殿顶却是三个属于泰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方型尖顶。该殿分正座、东座、西座三部分。正座顶层是安奉王族灵骨的地方,第二层是泰皇接见国宾的地方,下层是御林军总部;东座顶层古玩陈列室,二层国宾厅,底层客厅;西座顶层安奉历代皇后、亲王灵骨,中层皇后赐见臣民的客厅,下层图书室。节基殿的门口两侧各有一头大象高高地站立着。大门正中的前方站着带白色帽子,穿白色上衣和灰色裤子的卫兵。
节基殿的西边是兜律殿。兜率殿,又称律实宫(Dusit Maha Prasad)是一座泰国传统宫殿建筑。“Dusit”是印度文,中国佛经译为“兜率陀”或“睹史多”,为欲界六天第四层天的天名,弥勒佛就住在兜率天内院。该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里有第一世皇时代制造的御床。兜率殿主要作为国王、皇后、太后等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其他主要典礼如国王登基纪念日等也在本殿举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玛哈蒙廷殿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一个是阿玛灵达宫(Amarin Winitchai Hall),或者叫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二是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三是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变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在玛哈蒙廷殿,我们碰上了一队学生,看起来像是初中生,是集体来这里参观的。他(她)们见到我们很高兴,提出要与我们合影,我们就答应了他(她)们的要求,拍了一张集体照。这些小孩子很可爱。他(她)们之所以要求与我们合影,那就说明泰国年轻人的心理是开放的,友善的。当然也说明他(她)们具有走出去的强烈愿望。我很希望泰国的年轻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当然很相信中泰两国人民是永远友好的,何况泰国与中国历来就是血脉相连的。
大皇宫里还有一座欧式建筑,那就是“武隆碧曼宫”,建于1903年第五世皇时代,作为皇储的宫院。现在这里作为国家元首级国宾和皇室贵族的迎宾馆,因为属于内廷地方,一般不开放参观。
玉佛寺(Wat Phra Kaeo)是四座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皇宫北。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佛教,寺庙多不胜数,而玉佛寺则是泰国最出名的佛寺,也是供人们顶礼膜拜的最重要佛寺,它又叫宝佛寺。最初玉佛寺的壁上贴着宝石,后来由于被盗而改为镶嵌彩色玻璃片。泰国人民最崇敬的玉佛,就供奉在佛寺的大雄宝殿中的一座堇色高座上。玉佛是由整块翡翠雕琢而成的,膝宽48.3公分,高66公分。1464年,玉佛首次现身于青莱府的一座佛塔内。1778年,节基皇朝的第一世皇在郑皇时代出任大将军之职时迎玉佛至黎明寺供奉,后来节基皇朝的第一世皇在曼谷建立新都后,于1784年将玉佛请至现今的玉佛寺供奉。玉佛虽然已经阅世二千多年了,但是在灯光下,在香烟缠绕中,依然放出翡翠之光彩。依照泰国旧例,每年三季给玉佛更换锦衣,换衣仪式由国王主持。由此可见泰国人对佛的敬重和崇拜。同时,泰国人也把佛看成了人,所以还要更换衣饰。
实际上,佛是人造出来的。佛首先是人,比如来佛就是印度的一个王子。只不过这个人与众不同:或者他为百姓造福,赢得了百姓的崇敬,从而百姓敬重之崇拜之,渐渐地这个人被神化了,神化到最高层次就成了佛;或者这个人特立独行,其所作所为符合传统的社会规约的要求,而且其所作所为具有对全社会的表率意义,那么当时社会的主政者与百姓会尊崇之,这样的人或许会被后世的社会主政者所推崇,从而不断地被神化。经过长期的对这个人的神化,也就渐渐地造就了佛。其实造佛不仅是社会政治的需要,百姓也需要有一个佛来主持公道,为百姓解救灾难,使百姓脱离苦厄。在人的心里是不能没有佛的(当然也可以是上帝,或者别的名称),人的心中没有佛,人就会肆无忌惮地发展他的动物性而胡作非为,这样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人的心中有了佛,就会随时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发扬人的社会性品质,这样社会就会和谐。同时佛还会使人增强生存的信心。佛具有令人畏惧的势,人是不能没有畏惧的。一个人一旦无所畏惧,就会为所欲为,破坏社会的和谐。人的心中存有畏惧,那就会检点自己的言行而不损及他人,这样社会就会和谐。真正的佛是一种具有真善美品质的精神结晶体,也是一种在自然法则支配下的自然力量,所以人们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体的,于是就用泥塑木雕的像来代替。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不惜代价地建造气势恢宏而且金碧辉煌的寺院的原因所在。
从大皇宫里出来,我的心头有一种沉重感,要建造这样的大皇宫,尽管是历经几个朝代才建成的,毕竟需要付出多少老百姓的血汗啊!可以想见,在建造的当时百姓是不堪重负的,民间肯定是有怨言的。然而主政者的帝皇所思考的当然是祈求佛的保护以使自己的皇权永恒,福泽绵延,哪管奠基者的艰辛。但是在今天看来,当时建造的大皇宫又有了历史价值和新的现实价值。要是当时的君王不建造这样的大皇宫,我们今天来这里看什么呢?大皇宫是泰国历史文明的产物和见证,怎可没有?正如中国清朝的慈禧拿军费造颐和园,是耶?非耶?当我们评价慈禧当时的行为时,无疑是否定的。然而在今天看来,颐和园至今还在,后世的人们还可以来此游玩,她也成了中华文明的成果和见证。要是造了军舰,可能早就沉销在太平洋洋底了。秦始皇造长城,原本为了防御,却被后人骂了二千多年,为什么骂他?因为他劳民伤财。然而今天看长城,她不是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了吗?世事真是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