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首诗,本来是描写西湖的雨后风情,却正好合辙了水墨画的特点。一支软笔、一张宣纸,心无旁猿的将面前的仙景美色铭记于画卷上,简简单单的勾勒,便转化成了真实的锦绣山河。
绘画的本质是执着的创造,执笔的手尽情描摹飞禽、走兽、芳草、山川……不去想什么生命如流水,所以千百年后那风吹雨打的画卷,虽被渲染成昏黄的落日,即便结满蛛网,可那描绘的生活与风景依然荡人心魄,永不退色。
谁也说不清,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只是日复日的做着该做的事情,过着该过的生活,至于生命终将回归何处却不得而知。纳兰《采桑子》中这样描述了雪中花“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等弄明白富贵跟冷寒有什么关系的时候,雪跟花都已经改变了本来的面容。雪化水是因为遇暖则融,雪凝冰是因为遇冷则寒,雪从天上来世上一回,遽然消融或者冻结,何曾真正眷恋过凡尘种种?呈现出的也恰恰是纯净无暇的魂魄。 于是想,如花美眷,金碧辉煌,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是微末的生命可以聊以自慰的壮观风景而已。只是疑惑,人之初何必要经历这一世,谁又能猜度到来的是苦是甜呢?平凡如你我,富贵如他人,谁能重新选择人生呢?唯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希腊人赞誉维纳斯为美丽的女神,不知是因为缺少了双臂令人心痛,还是赞叹维纳斯体现了这个婆娑的世界不得完美无缺。画不同于照片,较生活而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画讲究精气神的妙感,灵魂是依托于色彩与黑白间的转换上,这样才不至于游弋于笔墨中,而放弃本心的坚持,这就是绘画的气质和素养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在用她神秘的微笑征服者世人,随日月沧桑,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倾城。但是,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印证了天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闲言秽语的负面情绪总是不停的宣泄和攻击,想从复杂的幻想中抽离出最简单的生活理念也并不容易。就像快乐是一种简单至极的情绪,但是有人会说,除非人变傻才能获得纯粹的快乐,我不以为然却无从辩驳。饱食终日的人会感觉无聊,不甘寂寞的人会夜夜笙歌,真能清净寡欲的隐士却飘渺不可追索。谁不想单纯地自由自在,孰不知,一味自我的坚持,最后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舶来品,供人们休闲娱乐。究其原因,却是世上有几个哥白尼和托尔斯泰呢?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一心相濡以沫的痴情人总能激荡诗人和画家的灵魂,历经沧桑之后,方知,胸中坦然、处事得体方才是君子之道,隐士之道,这时才会感悟心安即是家的道理吧!席慕容说:这世界,美丽的东西总是不会停留太久……幽幽千年画,循循万载情。恍惚中,耳边仿佛响起了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像三国诸葛孔明的出师表,那可谓是字字泣血,句句入心。可摊上了一个刘禅尽皆让孔明的鞠躬尽瘁,一班忠良的心血都随那月夜寒江的水流悄然东逝,化作“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声声叹息。世间万象都无法逃脱画家的笔墨所概括的世界,不管是坚硬还是柔软的笔触总能将它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感叹时光不为人知地消逝在有意无意的漠视里,再也寻不回遗漏的时间。即使迢迢不断如同春水,也只能感慨一句,时光不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风花雪月,煮酒话长。仿若一夕之间,朱颜已成皓首。再回首晓看东窗,又叹良宵苦短了。望着车轮滚滚,念着此情悠悠……只能千难万难的喊出一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欣赏2014-04-25 11:37
- 欣赏作者的文采,问好。2014-04-25 17:33
- 欣赏2014-04-25 19:34
- 欣赏。2014-04-28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