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我心
一转眼兵改工三十年了,但曾经当兵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让人无法忘却。
1981年7月,十七岁的我从安康第三中学毕业,带着高考落榜的复杂心情,又回到高洋山下的小关梁上,开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生。那时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国最小农村干部,八月我便成了公社茶场的一员,一天,我从安康广播站听到了当年的征兵命令,当即请假跑了十几里路回家告诉了父母,获得了全家的支持,我很顺利完成了报名、体检、应征。
1981年11月13日,我和安康籍二百二十名热血男儿告别亲人、告别了家乡,穿上整齐的绿军装,佩戴着鲜艳的大红花,乘坐闷罐军列,经过一夜行程,来到了四川达县河市区新训八连三排十班,这也是我第一次走出生我养我的大山。
第一次出远行、第一次坐火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对于我什么都是新鲜的,我时刻牢记父亲、亲人和老师的嘱托,发誓当兵就当个好兵。从新兵训练第一天起就认真学习领会军事训练每一个军事要领,了解掌握铁道兵发展的历史、作用和使命。集体统一起床、统一就餐、统一学习、统一讨论、统一训练,全封闭、全日制,紧张有序、整齐划一、蓬勃向上,学列队、学走路、学打靶、学投弹,有苦、有乐、有趣。记得有天深夜连队第一次搞紧急集合训练,我虽然第一个在规定三分钟打好背包,戴好生活用品和枪支跑了出来,可是把裤子的前后穿反了,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被首长和战友发现了,经过十几公里急行军下来,不但没有被人发现,而且这样还挺好,通风、凉快。后来这个“专利”只有我在夜间紧急集合享用,至今没有推广。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我以军事理论、军事科目、铁道知识三门全优的成绩和连嘉奖,完成了从民到兵转变。
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跋涉,1982年3月5日凌晨,我和战友乘座的闷罐军列在青海省大柴旦饮马峡车站停下,我和三十名战友被分配到三十三团直属汽车二连,坐上了马槽车,驶向那有点灯光的地方。第二天清晨,我急不可待的按时起床,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以帐蓬组成的四合院和停放整齐六十三辆军车,我暗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这个在家连汽车都没坐过山里娃子,现在分到了汽车连,一幕幕美好画面在脑海里浮现…… 接下听到了熟悉哨声,在老班长赵传明的带领下出操,我们这些新兵溶入到汽车连这个大家庭中。到连队的第一堂课是连长曹景星、指导员童济州分别讲述汽车连在青藏铁路建设的作用和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汽车二连的光荣历史。七天后,我和六名新兵被分配到炊事班,安排和另一名新兵的“专业”是切菜。天那,十八年来我都是饭来张口,从来没进过厨房,连队一百多人多人吃饭,一餐要切三箩筐菜,猪肉要切半片(一头猪两片),心中还有些紧张。上司张国庆、班长崔居顶热情、耐心地手把手的教,我还是在第一周左手五个指头全部“因公负伤”。在我勤学苦练一段时间后,切菜工作得心应手,我便利用空余时间学会了烧火、做饭、炒菜、包饺子、擀面,那时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优秀男人”。说心里话:分到汽车连,心里想着早学会开车,常常利用休班时间和老兵出去学开车,可是就在我当兵的第一个建军节,1982年8月1日,那天炊事班老兵帮厨,新兵休息一天,我开着老王的水车与他一起到饮马峡给通讯营送水途中,水车掉进了沙坑了,我和老王想尽一切办法还是前不能,倒不出。我们商量老王留下看车,我回连队报告,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沿公路返回,而是沿着电线杆通往团部的方向,两个多小时狂奔二十多公里向连首长汇报,我真正体会又急又渴又饿的感觉。
七个月后,我们下排了,可万万没有想到我被分到了修理排十一班,心里当时很不是滋味,转眼想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令行禁止,不论在任何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只要精通了汽车修理,开车也就不在话下,况且表现比我好的余业贵、艾家辉也分在修理排,我就安下决心,一定要把汽车修理学精,成为我今后生活的“家伙”。十一班是一个技术力量很强的班,有老技师张文旺、施永贤,有班长常锦祥、副班高祖军,他们修理技术精湛,为人正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常锦祥还收我为徒。白天指导我学习实践,晚上学习理论,从理论到时实践,从易到难,从小修到时保养,很快我就了解掌握了原理、构造,故障的原因和排除的方法。正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出了差错。一次师傅不在场,我把离合器的分离轴承装反了,离合器调不出来了,师傅来后一眼就出毛病。虽然是个小事,但是要把发动机调下个来,他没有批评我,让我在一旁认真观看。从此,我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在连队仅有两种车型中,调气门我还小有名气了。这也让我领悟到技术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们都说青海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可是我是幸运的。我们来到青海时,青藏铁路已基本建成,处在收尾调试阶段,我又分在汽车连队,从炊事员到修理工,都室内作业,没有施工连队战友吃的苦多,可也有一次刻骨铭心经历。1982年12月27日,连队的老易奉命到师部格尔木拉连队的副食品回来过元旦,可是在行至盐湖境内与地方车辆相撞,在-30℃车辆熄火后,人员生命十分危险。上级命令汽车二连火速营救,副指员林先贵率领副排长祁建军、班长常锦祥、副班长高祖军、修理工刘明宪和我六名同志火速前往,共用两小时完成了车辆修复和食品倒运,在天黑前返程。来时是白天,虽然-30℃,我们四名战士坐在马槽车上,穿上皮大衣、大头鞋、棉衣、绒衣,戴上皮帽和皮手套。来时还算不太冷,但是返回时天色已晚,寒风刺骨,越走越冷,好象血液凝固了,几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大柴旦,驾驶室的三人把我们四人抬进了招待所,屋里暖融融的,可我们的全身骨节痛的还是一夜没睡着……
“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部队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和修理任务外,每周有一场电影,经常组织学习、唱歌,但是业余生活非常单调,有时奢侈地从每月13.5元的津贴中拿上两块钱,买上点花生米和酒,叫上几个同乡趟在沙滩上一棵花生米一口小酒,简直美的了不得。
1984年元月1日,我们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从青海搬迁到河北阳原修建大秦铁路,两年的部队生活是我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前途的起点,理想的起点。我的工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收获了人生精神财富的第一笔投资。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拓展了我广阔的视野,养成了我严谨的作风,奠定了我世界观形成的基础。
1987年4月,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蒋效成升任队长,我随蒋队长一起调入山西平遥汽车一队当文书,一队与处机关只有一墙之隔,这为我学习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主要工作是接听电话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管理收发文件信件;按照队长、指导员安排,编制学习计划,并把队里的情况每周用黑板报的形式反映出来,得到了处机关领导的认可。
1988年3月,在处干部科科长王虎的举荐下,我调到处委工作。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就在这二层的小楼上,集聚着三处党群系统各路精英:有“老马列”—熊墨伟、“大笔杆子”—张学安,还有燕正安、朱海林、邓华、胡安鹏、余其平、倪宝光这些文人墨客,殷切的期望,谆谆教诲,激励我了解熟悉掌握共青团工作,利用大部分业余时学习新闻写作。年底,我的小小说“抓赌”在《铁道工程报》上发表了,张学安科长当即来到团委表扬了我,还给了十五元的奖金。从那以后每年都二十多篇稿子被报社采用,有几篇还上《人民铁道》、《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共青团》杂志。1992年12月我被处聘为团委干事。
1993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五月被全国铁道团委和山西团省委表彰,七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月收到团中央“希望工程”志愿者证书,十二月月升任处团委书记。全面主持共青团工作后,大胆创新教育方法,优化开展活动内容,落实兼职团干待遇,加强团干教育培训,保证青工活动经费,选树宣传特色典型等系列举措。三年中,团的组织工作、“双争”竞赛活动,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并在甘肃酒泉和江西吉安介绍经验;“青年文明号”和三个突击队受到团中央表彰,王雨涝被授予山西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郭久明、胡志林被全国铁道团委评为“青年功臣”,公司团委分受到全国铁道团委、山西团省委评为“红旗团委”,跨入省先进团委行列。
1997年至2003年我在处办公室和公司办公室任主任,我认真理解领会领导意图,严格承办、参谋、管理、协调、督办职责,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做用。
2004年至2008年任公司行政监察任科长,在纪委书记谢林坤领导下,每年进行劳务招标、物资采购、验工计价、设备租赁进行效能监察,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公司、集团公司的肯定。
2009年后我在项目任党工委书记,全力支持项目经理工作,在大广十五标,推行的工程管理过程“十公开”,在全线二十五个标进行推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组柴静还进行了现场采访。东庄水利项目上场后,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项目确定突出一个中心(建好一期工程),深化两个文明(物质、精神文明),加强四化建设(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管理标准化),抓好五项创新(创建“四好”班子、精品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廉洁示范点、和谐项目)的管理总体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党群一体化管理方案,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三十三年来,部队炼就了我听从指挥,雷令风行,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在共青团岗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奉献青春、建功立业的机遇;办公室工作提高了实事求是、协调服务、严谨务实的能力;纪检工作培养了坚持原则、秉公执纪、率先垂范的作风;项目工作养成了协调配合、共同负责、无私奉献的习惯。无论职务如何变化,我时刻谨记部队的锻炼,企业的培养,以感恩之心,尽职尽责,用忠诚、行动回报企业。“十年一刻”,兵心我心。这就是我一个“新兵老同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