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青春,倾洒在田野
一、
总是想;青春如那棵夏天地里疯长的庄稼苗。摊上的是好地还是赖地,遇上的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碰到的是勤快的农夫还是懒惰的农工。结果天上地下;羸弱的苗,果实稀疏瞎瘪,甚至夭折,自是颗粒无得,茁壮的苗,多会硕果累累。人的青春释放的质量绩效,无疑被所处的时代,出身的家庭,家中的财富,家长的权势,亲戚中的贵人帮助等要因制约。这些要因决定着获得释放青春平台的大小高低。青春是生命扬帆远行的初始,释放条件的不公,势必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获量及回报社会的业绩。给予同样青春不够公平的释放条件(最起码我们的社会,过去发生的事实是这样证明的,如今有改善进步,但远远不够),令有些青春释放输在起跑线或不公的社会规则上,是社会的缺陷,是领导者、决策者对生命权力的不够尊重或是无意的伤害。
在这一点上,太阳月亮时光,给人们提示一个公平的范例;给予同样的阳光雨露,风雪冰霜,不厚富薄贫,重势轻弱,只管往所有走过路过人的脸上刻记标识。自然启迪;公平,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历史也这样提示;民不患寡,而患不公。社会的制度、政策、法律完善进步,达到一定的理想程度,减少或尽可能排除不公平要因的制约,给青春的释放创造相对公平的条件,由自个儿的才智,禀性,毅力,天分,德行,志向,趣味,去释放青春。令绩大者无愧,绩中者甘心,绩小者服气,是我们对待青春最起码的态度和努力方向。
二、
我的青春所遇时代是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同处青春期的人面对的是公平与不平的相互交错、相互包含。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指示。不论什么人的子女,几个子女,可一人留城,其余上山下乡,这一点在执行上是相对公平的。下农村进步的快慢,返回城里的早迟,回城获得工作岗位的好坏,却又要面对不公要因的挑战。对正是读书好年华,被赶到乡下务农,又是青春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好大的时代不公平。相对于千百万农村户口的青年而言,又是幸运的。今能衣食暂无忧,电脑前喝着茶,忆着过往的咸淡,网上发些不咸不淡的感慨,比那些长眠田野、山村、边境线的知青,比那些回城后下岗失业,苦苦为生而挣扎的知青,要幸运多多。时光总会带走一切,平息一切,包括生命和生命赋予的理智和情感。人生有怨不可悔恨,因为不仅毫无用处,还破坏着现有的生活情绪,影响着日子健康前行。要记住历史,多是提醒人们不重蹈覆辙,但绝不会供人们追回点青春的欠账。
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广袤的辽北原野,丘陵起伏,土地的肥瘦差异颇大,一处惯见的多为土屋组成的小村庄 ,几株老柳树下有间属于我居住的土坯房,屋内火炕占地一半,余一半留给隔墙、锅台、过道、转身的地。冬天的炕烧得热屋跟着暖,热炕解乏能舒缓因劳作而僵硬的躯体。夏天的夜晚本就凉爽,白日的热,晒不透土墙和年年雨季前都要抹层泥的厚重屋顶,屋内凉爽宜睡适歇息。炕上有炕桌,桌上有煤油灯提供光明,供求思想进步,学习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陈伯达送给毛主席的三个伟大)、伟大统帅(林彪加送的)的最高指示,“两报一刊”社论”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村里获得外界信息的正式渠道;惟有报纸和到十几里远的大队开会,或包队干部、大队干部入村传达的精神。大队开会只有春种,夏季农田管理,秋收或开展什么运动、下传什么精神才召集。生产小队唯一的一份《人民日报》归我使用,是我负责政治学习的待遇。接信件收报纸是最为令我期盼的事,接信件是为掌握地富反坏右的信息,一般不拆看,只了解同哪地的、什么人联系,便于把握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由此对邮递员留印象颇深;和我同龄,人瘦小,小嘴小眼小瓜子脸,能说会道。因他父亲身体原因,送信是替父代劳。报纸信件没准啥时送来,一周,半月,由他和天气说了算。问其原因,他会解释的天花乱坠。我猜测他的语言天才、见多识广,肯定是利用工作之便读报看刊积累的。交锋结果,总是我理屈词穷,表示同情他的辛苦,理解他的不易,他才抬手抹去嘴角的口水沫,眼睛露出这回服了吧的得意神气,这得意很有些对我的蔑视,也许是自己自卑,加上实在羡慕他那辆浑身邮递绿的加重自行车,增加他的气势,全村毕竟只有小队会计有辆自行车,还没人家的牌亮身份正规。得意后,前倾着瘦弱的身子奋力地推动自行车,右脚狠蹬几下地面,飘上车左右晃动着奔向下一个村庄,甩头还飘来几句听不清的话语。
村里没人埋怨他的迟送晚投。毕竟自行车出现在村口,带来的多是希望,安慰,或惊喜。我总是感激多于腹诽,接到报纸的欣喜总要冲散等待的焦急。他的绿色加重车自行车加上那大大的邮袋,估计比他的身体还要重些,雨雪天,他是没本事扛着穿过那泥泞的。生产队通往外界的路,猜测是马车瞄准去往公路方向或下公路瞄准村子,按最近捷径在田野里轧出来的。因需经常在路的两边铲些泥土填满车辙坑洼,日子长了,路逐渐高出些田野,两边形成沟渠,才有柳絮安家,有稀稀落落的柳树或柳苗与土路相伴,既是路标,也能在夏季撒点阴凉。路干,可在车辙沟或人脚踩出的一条少些凹凸的窄道上,十分小心地骑动自行车,遇有雨雪天,通过约十华里的距离踏上县级的砂石路,是很艰难的过程。岁月流过,总会扔点东西放在记忆里,不管你是否喜欢回忆品味,它都带着苦辣酸甜的味道陪伴着你,那路和邮递员亦如此。
四、
队里拿我这唯一的所谓(除了小学认真学习几年,文化革命开始就跟着高年级的红卫兵屁股后头看热闹了,哪来的知识)知识青年当宝贝。不仅給间土屋,烧火的秸秆,吃的高粱米苞米面黄豆等保障供应,秋后扣我的工分折算。土屋的锅台有铁锅,烧火热炕的同时,能做菜、贴饼子、焖饭。令我吃得饱,住的暖,心里总是感激他们。倒是点灯的煤油时有时无,小屋的夜晚也时亮时黑。冬夜漫漫,风吼雪舞,天黑屋黑,只好钻进被窝取暖捱时间。偏偏冬日间劳动量少,至精神振奋,辗转难眠,于是胡思乱想;想家,想村里的哪个姑娘身材好,脸黑脸白,嘴快嘴笨,干活实诚或偷懒耍滑,哪个跟我说话脸老是一红一红的。想干活在男劳力中我能排到老几,排到我后边的有几个,有真本事却不出力的人估摸有多少人。扶犁播种,铲地收割,打捆拧要,装车赶车,扛麻袋挑土抡镐修梯田,技不如人多少,体力不如人多少,都在想的范围之内。唯独没有想到未来,更没有、的确也无思想意识去怨恨谁。跟着大帮热热闹闹且是志愿来的,就那么安之顺之服从之,懵懵懂懂在这里求取贫下中的赞赏或组织上认可的进步。现在的理性时有埋怨知青命运的不公,当时的感觉是要本分做事,尽力干好。完全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奋斗一生,或为解放全人类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口号是那样喊,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去具体落实。
五、
姓“公”,贫穷,是当时村庄的特点。除了各户的几间土屋和屋前的院子属于各家私有,一切皆姓“公”。人的思想,上边的各级领导也努力想给贴上姓“公”的标签,力求统一到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来。社员白天下地劳动,晚点上煤油灯生产队里开社员大会,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示,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各家院里收获的产品不准拿到集市上交换,只允许自己消费,否则划入搞资本主义的阵线。我不仅组织学习,还经常巡视村中各户的人口去向,到集上撵回卖农产品的人。毫不手软,理直气壮地拔掉各户院子外的边边角角栽种的烟苗、菜苗等,还要在社员大会上点名批评。因为那是资本主义的苗。现在想来,不管当时高层领导者的认识怎么受到局限,马克思主义理论已传入中国很多年,而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社会要往物质丰富,社会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公平方向发展。我们没有驾驭好这个理论。政治狂热,还是经济狂热,带给几代人的都是流血、伤痛,贫穷。有很大的无知幼稚的成分;想把几亿人变成机械人,人类社会还怎么产生前进的动力?群众还怎么能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英雄”?人的基本生存保障与所追求的目标相剥离,意识形态怎么能代替人的生老病死的条件改善。吃饱肚子才能进行一切活动的道理很浅显。嗨,不是谁都能想明白的问题,随他去吧。指责谁都会,谁都会往往毫无用处。
收入很少,男壮劳力一天10个工分 ,妇女、老弱、未成年的孩子一天8个工分,一个工分约合6分钱,风调雨顺也有合8分钱,全年下来去掉买口粮,买秸秆,去掉上交、预留再生产部分,个人能得到的余钱少得可怜,劳力少的户还得往回返钱。绝大多数家庭缺吃少穿,缺一切生活必需品。上下的干部们在高喊;让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黄河指600斤,长江800斤,当时实际亩产多少斤我是记不住了,肯定低于黄河、长江),我当然也跟着无数次的喊,因要组织学习传达精神鼓气动员,而且喊的真诚激动,发自内心。管生产的老队长会上不说话,私下里嘀咕;“不给几十吨化肥,就凭这累了多少年的地,要过黄河跨长江,纯粹是裤裆拉二胡;扯蛋”,有人补充一句;“男人裤裆拉二胡”。我不全懂,地薄地累的概念,只管开会读报纸,下地干活卖力气,或弄点白灰往显眼的泥墙上刷标语口号。
六、
喜欢大多数贫下中农和地富反坏右分子。他们勤俭勤劳,精打细算。口粮不够喝稀的,冬天两顿饭。带着吃不饱的肚子下地干活。生产队庄稼成熟了,几乎没人去偷。他们朴实顺受;他们很少有人懂“四书五经”,仅靠代代相传的家教家风,骨子里就育有一种纯朴、善良,安于艰苦,坚韧生存的素质。
我感觉地富反坏右对生产管理,主意多、点子对,模范遵守劳动纪律,对生产队贡献大,让我高看。反而有些贫下中农,偷奸耍滑、占便宜耍横。我还真有倾向地多点名批评他们,对屡教不改者,横的没边者,敢挥拳上去武斗。
负责看护成熟的庄稼,两年纪大些的右派归我指挥巡逻,右派多管撵猪驱羊,或报告发现的丢失情况。我负责“破案”,抓住几起都是妇女为给孩子尝鲜掰了二穗玉米,或撸几把毛豆夹,批评教育放过。还真有耍横的妇女被抓多次,竟解怀解裤带吓人,只好喊多人来处理,人未到放下东西跑掉。没发现黑“五类”(即地富反坏右)分子,偷过庄稼,这也是高看的原因之一。
敢到右派家里住宿,听书听故事听天文地理,好过瘾好解渴的享受。能托关系搞到好一点的烟卷塞给右派老师几盒。感动的右派老师能借我或干脆赠我几本书。
单调的生活,鼓动一帮同龄人地头休息时摔跤,看的人多,尤其有一帮小媳妇在旁鼓劲或贬损,大姑娘笑看。于是摔得认真,面子那时好值钱。打赌赢人家豆包,输了给一支烟卷。在学校跟体育老师学过几招,赢得豆包不少。兑欠很难,多是等到春节前后,也有到现在也没兑欠的。兑欠得等人家叫,去家上热炕,吃热热腾腾的豆包,还有酸菜,偶尔能碰上肉星。长了,摔跤是由头,合得来,看得起你请你吃是根本。
七、
收到过村里姑娘用白线钩织的衬领;有不知在兜里揣了多长时间磨得没边的月饼;有带烂斑的但散发着香气的海棠果;经常把她认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悄悄塞给我,尽管大多数是她妈贴的玉米面饼子。在小屋或小屋门前迎接过借本书、借报纸、探讨问题、听我吹口琴等原因,来找我说话的一些好脸红的姑娘。心忐忑,可能脸也红,毕竟偷偷想过评价过她们。不知什么东西约束,或许是父母的交代,或许是环境的道德、风气的制约,或许是只是青春期异性相互好感的本能萌动,或许是劳累和繁忙冲淡的结果,或许是愿望不够清晰、情感没足够动力的结果。总之,给记忆留下的只是淡淡的涟漪,但足够我忆青春时无缺憾,何况她只有甜蜜而没有伤痛。
那间土屋,不,那群土屋;那亲切的脸火热的心,那群亲切的脸火热的心;那片黑黄宽阔的土地,春的勃勃,予希望满满;夏的青绿,予欣慰多多;秋的斑斓,予欣喜无限。雪后的坚实清白寥廓,那缕缕炊烟,那热腾腾的黏豆包、大饼子、高粱米饭。粗糙了皮肤宽厚了心,强健了筋骨垫厚了底气,煅直了腰杆凝固了精神。倾洒 的是青春,换回的是知识、力量、耐劳、韧性、淳朴、善良、自食其力的精神和生活能力。忆青春我不后悔!
2014——4——29——4:40草完 30日修改5月3日再次修改,编辑修改后主页不显示,多次操作无果,很可能是我操作不当,但以前无此情况。只得重新发布。
- 但生在田野历经风雨的青春,虽非繁花似锦,却让人更看到一片勃勃的生机。赞。2014-05-03 17:03
- 青春仍然在心里,仍然在路上。赞2014-05-07 22:33
- 回复@李正亭:写您的宝贵时间。2014-06-20 05:24
- 回复@漠之月:写您的宝贵时间。2014-06-20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