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一场玩笑——观《告白》有感
如果人轻贱生命,生命也同样会轻贱你!
宣闹的教室,每个人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春假的欢乐中。欢快的背景音乐以及人潮的涌动无不渲染出一片祥和的情境。慢镜头的切换使得真个画面唯美却不真实。
在森口教师生涯的最后一刻。她向她的学生们传授了最后一课--关于生命。然而这场教育用的确是最酷的方式--复仇!她在黑板上写下的那个大大的“命”字。最后一笔拖的那么长,那么刺耳!整个教室霎那间安静无比,这场罪与罚,报复与救赎的游戏从她的告白拉开帷幕。
从森口老师的女儿的死引出一桩桩离奇的命案,以及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情节都在颠覆你之前的猜想。完美的复仇计划,却没有一个胜利者。
剧中的人物在你看来很夸张,很阴暗,甚至很变态。但我却觉得很真实。黑暗的存在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但你却不可以否认它的存在。说这也并不是为了宣扬生活中的黑暗,黑暗的存在需要人的正视与反思,才能更深刻的去了解光明。
下村直树,一个从来体育,学习不好却总不找原因,只会一味怨恨别人。这种人,典型的懦弱无能,不敢正视自身的错误而只会转嫁矛盾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北原美月,从小被别人嘲笑为“美呆”的学习好的班长。她并不是呆,她只是比同龄人更成熟。更多敏感。在她的告白中,她看到了班上的那种畸形的环境。看到了同龄人的幼稚与天真。也看到了人的共性:欺凌弱小。多了这分敏感与成熟,对于这个世界她只有厌恶。然而她又是幼稚的,她成为“露娜希”的追捧着,一直寻找着自杀的方式。只等着对世界彻底绝望的那天以自杀来求得解脱。她是唯一一个真正懂得修哉的人。然而她却也因为她的这份认知最终命丧他手。
修哉,一个学习优良善于发明的天才。然而因为从小缺乏母爱,而用尽一切办法得到众人的肯定.想以此吸引母亲的注意。当然这手段包括杀死森口老师的女儿和美月。最后又制作炸弹想全校师生为他陪葬。
森口悠子,一个单亲妈妈。结婚前夕得知丈夫患艾滋。最终决定生下女儿爱美,不结婚。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爱美。然而爱美却成为修哉寻求母爱的牺牲品。而森口在失去至亲的情况下选择复仇。
关于这场悲剧的源头,我认为下村的母亲和修哉的母亲要负很大的责任。
下村的母亲对儿子过份的溺爱和保护,导致了儿子懦弱的性格。在得知儿子犯罪后不但没有教育而是一昧的可怜儿子。这是种不正常的爱。有时候爱也是伤害人的武器。
与之相反的修哉是缺乏母爱。修哉的母亲八副教授因为不甘心平凡的过一生,为了追求理想,自私的抛下修哉。而修哉为了得到母亲的爱不择手段,最后自食恶果。
另外,《少年法》也是悲剧的必要条件。就像森口老师说的能保护你们的不不是父母而是少年法。少年法本是为了给少年改过自新的,却成为少年犯罪的屏障。但是森口不会罢休,她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他们!
关于生命,对于他们竟是那么无足轻重。我认为是人性的自私泯灭了他们的人性。下村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窝囊废,美月想自杀求解脱。修哉以此来证明自己。生命对于他们是如此不重要。
于是森口只能以这种方式完成她的复仇。由开始平静的告白,到处心积虑的报复,最大的报复不是肉体的惩罚而是精神的惩罚。惩罚一个人的最佳手段不是杀死他,而是让他生不如死。然而明显的是,与其说是森口的复仇,不如说是她的救赎。在让凶手生不如死之后再解放他。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情节的安排,从头到尾血腥的场面很少,但是却异常让人压抑。故事节奏把握的很好,是悬疑片的代表,挑战着你的智商。每一情节的发展让前面的推论被推翻。关于电影的结尾真是电影的精华。当我们为着电影结局而悲痛是,森口老师的一句“开玩笑的”作为电影的结局。给观者留下无限悬念。看过电影的都知道这是修哉的口头禅。那么森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观着一般持两种态度。第一种认为是对修哉的讽刺,让他永远活在痛苦中。另一种,是大多数人赞同也是我所赞同的。修哉的母亲并没有死,森口只是要让修哉深刻的明白自己所犯的罪。要让他深刻的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这是惩罚也是救赎。从现在起他才重生!而我也是比较赞同第二种,因为从她写下“命”那一刻开始,她的复仇中就包含了救赎。
而我认为这真是部烂片!
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