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地

05-07 作者:一空

一、 塌陷

农历四月十四,是我的悲哀的日子。

这一日,阴云密布,云层低垂,重云翻滚,阴森而险恶。像巨大的石块压在胸口之上,使之喘不上气来。接着,一声巨雷炸开险恶的浓黑的重云,暴雨倾盆泻下,闪电连爆,无数闪电变成千刀一起投向我的身心,霎时间把我推进悲哀的深渊。

养育我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这一天中相续闭上了慈祥的眼睛。我悲伤着大哭着,大喊着,肝肠寸断,无力回天,亲眼看着他们离我而去。雨水增加我的悲伤,闪电加重我的痛苦。心被闪电撕开,心血随着雨水而流淌、流淌,在凶残的悲哀中煎熬着... ...我的天地在坍塌,无奈在苦海之中,挣扎着,挣扎着... ..

当从火葬场回来的时候,感到的是十分凄凉。老人走了,屋子空了,物品乱了,这个家散了,愉悦的热心凉了。在这里的往日美酒佳肴,欢声笑语,体贴温情,随着爸妈离去的身影全部的消失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悲痛在增长,只有怀念在延续... ..

悲伤使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泪水总在眼睛中流着,泪湿透了枕头,模糊的视力看着那黑格的窗棂。月亮升起和落下,黑幕落下太阳升起,也不知这样过去多少个不眠的夜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悲哀把我压垮了,充在胸中郁闷难忍,有气不能发出,时刻都有爆炸的危险。忽然一声大喊,顿时觉得宽松的意思,这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不能这样,要离开悲哀,离开郁闷,进入平常生活,让老人和我的灵魂都得到安静。大喊能发泄悲痛,但又不能在他人面前发泄。于是天天走入山里,面对山谷倾述我的悲痛。

苍天听了呐喊同我一起流血,大地听了述说同我一起流泪,就这样我的灵魂在血泪中沉淀着。

//

二、厚载、

老天恩赐我降生在这个自然、淳朴的家庭。

爸妈都是没有文化的,最普通的市民。两人都是性格温顺的人,善良的人,处事总是想着别人。他俩之间从来没有拌过嘴、打过架。有事商量,不个人主断,相亲相爱,白头到老。爸爸主外,妈妈主内,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他们眼里,养儿育女就是神圣的任务,儿女就是生活的全部,根本没有自己的享乐和兴趣。

爸妈生育了十一个儿女,其中夭折了四个。养育我们七个兄妹,我排行为老四,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全家九口人就以爸爸的每月六十五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工资下来,妈妈的首先花销就是到粮店把供应的粮食(每人一斤白面、二斤大米、四两豆油,剩下的指标全是高粱米)买回来,然后再买其他生活物品。我们的日常食物就是高米粥和咸菜,吃肉是一个年节的事情。过年了食品经营站供应每个人半斤猪肉,买肉也不容易,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我们穿的衣服是补丁落补丁,没有替换的衣服,始终挂在身上,生了许多的虱子,几天就得抓一次。我们家买不起优质煤,常年烧劣质的煤面子和稻壳。做饭时必须有一个摇风轮和不断添柴的人,这个人当然是我们兄弟中的一个了。那通红的火,大铁锅里滚开的菜汤,妈妈做饭熟练的动作,饭菜散放着香气合成了童年生活的基本图像,这个图像总在我的脑子里放映着,因为它代表童年、少年生活的整个过程。

那时最欢乐的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爸爸才能和我们一起吃饭,才能吃上肉和饺子。更美好的是爸爸给的压岁钱。当我拿着崭新的两角钱的纸币时十分高兴,庄重地给爸爸敬个礼。这是儿时过年的最浓的年味。

儿时不觉得贫穷和困苦,而觉得很幸福。爸爸妈妈十分疼爱我们,几乎不对我们发脾气,保证了我们吃的、用的,一切为我们着想,我们如母鸡翅膀下的一群小鸡,感觉的就是温暖。

小儿时的一个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领着哥哥看灯和秧歌去了,我和爸爸在家。在靠着东墙箱子上面,摆放着祖宗的灵位、供品、油灯。油灯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放射着它的光芒,在这不太亮的光芒照耀下的灵位和供品,在黑色笼罩下显得十分庄重和神秘。爸爸盘腿坐在土炕上抱着我,我在温暖的怀抱里看着那闪闪的灯光和供品,感觉着黑色和灯光的交汇,祖先的神圣,爸爸的温暖。最入神的就是那油灯顶端地不断跳跃的火焰,那真是一个幽静的时光。一个甲子过去了,回想那一时刻,还是那么美妙。

爸爸体贴我,妈妈痛爱我,我们就是父母的心头肉。

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感冒的事。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妈妈背着重病的我,走进卫生院的门。经过诊断打针之后,病情减轻了许多。看完病以后,妈妈又背起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深夜了,天气也很凉,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在寂静漆黑中我只感觉到妈妈后背的温暖。我不知道妈妈怎样走到崎岖小路,也不知妈妈是怎样累,更不知道妈妈怎样穿过这黑色。但我深深的感觉到妈妈一颗心,妈妈疼爱儿子的暖流在我的心上流淌了一辈子。

转眼间,七个儿女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一到节假日,全家人相聚,笑语声充满屋内外,长席摆放,喜气洋洋,真是处在一个全家福喜气之中。

日子好过了,但我忘不了在贫穷和困苦时的爸爸妈妈,以他们的慈爱和辛苦的劳动,把我们养育成人,供养我们读书,为我们各自都成了家。他们的生养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在老人的怀抱里,在父母的温暖下,享受着天下最美的情感。他们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清贫和简单,勤劳和无欲,财富和实用。他们是我们的优秀的老师。

//

三、相依

爸妈老了,需要照顾了。兄弟姐妹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在本地工作,照顾爸妈的生活就落在我的肩上。开始了十年的陪伴和照顾。

我就是一个思想,二位老人为我吃尽了辛苦,老了需要儿女回报了,怎么也不能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儿女的孝顺、孝顺,以孝为本,依顺为宗。在保证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以外,必须顺着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去做事,不驳斥他们的语言,顺从他们意愿,让他们满意和高兴,。即使老人的错,我也不争辩,在照顾和服务中悄悄的纠正默默地做好。我的妈妈常说;“我们老了,得我的四傻子的力了”。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给予的称呼,还是满意的,证明了我尽到了做儿子的责任。

在陪护老人过程中,有喜有乐有苦有恼。最大的烦恼就是老爸是中脉的忠实的学生,每堂课都到,从不中途退场。我是讨厌转销,在他们的课堂里,简直就是一个煎熬。多次劝老爸不买中脉的商品,不听他们课堂,次次劝阻都是无效。爸爸的视力很差,近视一千多度,眼镜都无法配,行动又必须有人陪伴。只好耐着性子陪他听那个无聊的课程。要说苦就是常驻诊所,爸妈的最后几年里,身体健康逐渐衰退,轮流的去诊所打吊瓶,护理只靠我一个人,没有替换人员,又不能离开,还得张罗生活的事项。乐么,就是旅游和逛街,和二老溜达是愉悦的事,不管我多大年纪,在他们面前就是孩子,给我买东西吃。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做饭和就餐。爷俩坐在美味的菜肴前,对杯轻饮。爸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讲他的生活经历,生命经历的险恶的时刻。说着,喝着,香着,舒服着。吃在一起,情在一起,天地在一起,浑然没有一点空隙。深情像大海一样,浑厚的涌动着,永远也不会停止。

//

四、情结

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妈妈的慈祥的眼睛。每当我走出楼门的时候,妈妈总是在阳台上目送着我,一直看着我走远以后,才返回屋内。站在阳台上瘦弱的身躯,慈祥的面孔,深情的眼睛合成了真爱的写照,这个图画深深的雕刻在脑子里,永远不会消逝。每当我安静下来或是看见瘦弱的老太时,就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

妈妈对我的爱如春风细雨,总是让你感觉到温暖,润泽。和她在一起总是感到长辈的慈爱和家的温馨,有着浓厚的幸福生活味道。她只有关爱没有指责,只有体贴没有语言,只有慈祥没有严教。妈妈是明媚的阳光,是柔顺的水,是四季流淌的生机气质。她的爱,平常,朴实,有力,无声。

我思念爸爸妈妈。思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思念他们的温馨话语,怀念共同生活的最后的年月。每当我打开影集的时候,重现和老爸老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感到的是一个安慰。

二老与我常在梦境中相见。其中有一次,我在朦胧中回到了家。那是一个独立的草房,没有篱笆,旁边也没有树木和人家。在院子中间的土地上摆放的桌子,妈妈在桌子上收拾着青菜。我向妈妈走去的时候,爸爸也从房子的后侧走来了。

我有个最大的不解,就是梦中多次相见的妈妈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使我感到无助荒秃。爸爸向提出几次要求我都做到了,可妈妈没有要求就连个语言都没有。

老妈呀!不理睬你的儿子啦,难道你忘掉你的四傻子了么?

老妈呀,我可没有忘记你,我还是四傻子,和从前一样照顾你们。我在你们的坟茔周围栽了近二十颗常青树,不断的铲除坟茔周围近百平方面积的杂草,让你们有个清洁的环境。让你们灵魂安息绿色之中,继续进儿子的孝心。

//

五、清明里的花束

清明是四季的大成,贯穿一年整个的过程。也是一年绿色前面的空寂,是植物生长前的静止,是色彩变化的前奏。清明的气象浑然,是植物自然变化的起始。清明包含和演化着植物的整个气象和运动。

一年的清明时节,自然环境状态凄凉,。这时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沉睡的万物已经苏醒,万象更新即将来到,但是绿色还不见消息。清明时节清凉,静寂。时间,空间,环境,人事都具备祭祀的条件。人们在农忙之前的萧条的境界里祭祀亲人,同时祈祷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劳动丰收,一年幸福。

今年的清明节,我拿着花束,走在泥泞的小路,爬上冰雪消融的山岭,走到二老的坟茔前,我轻轻地说,爸爸妈妈儿子看望你们来了。

我把祭台上的杂物打扫干净,弹去碑上的的尘埃,将花束郑重的放到碑下。

这束花代表几个意思,第一,悼念爸爸妈妈。第二感谢二老给予生命,第三感谢二老把我养育成人,第四感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第五感谢传给我精神财富。最重要的是两层意思,一层是报答大恩大德,一层是感谢老人给予我完整精神和气质。

不管花束的意义有多大,表达的意思有多少,放下花束时刻就是散发着悲哀的气氛,凝结对老爸、老妈的思念,述说着我对老人的浓厚的深情。

和爸妈聊完天以后即将离开他们时,我跪在地上向父母大人三叩头。一拜我的天,二拜我的地,三拜我的大人。三拜共同感谢二位大人恩赐我的一切。

时光流逝的清明,清明节的祭祀。

老爸老妈我们永远在一起。

甲午年四月初九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