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扫大街到底秀出了什么?

05-09 作者:万年青

河南城管扫街被指作秀:十余人扫20平米。(京华时报 5月9日)

昨天,一张信阳城管打扫街道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照片中多名执法人员手持扫帚,围在不到20平米的人行道上打扫。网友们认为照片摆拍痕迹明显,质疑执法人员在作秀。

其实,关于公职人员“扫大街”的新闻近来是屡屡见诸报端,大有“你未唱罢,我便登台”之势,在扫大街的“队伍”里,有市委书记,有县委书记,也有一般的公职人员,扫大街还往往伴随着体察民意、深入群众之说辞,扫来扫去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反而是与“一滩口水”不期而遇,如此窘境值得深思。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然而个别单位和部门就变着法儿的想方设法,搞创新,比特色,比亮点。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难题,而是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做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子工程”来。“扫大街”不费力、不费神,而且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要是在扫的过程中,能够弄得个满头大汗、能够“偶遇”群众再和群众谈谈心的话,更是能被冠以“亲民”“务实”等一抹多的头衔,在这样“如意算盘”的作用下,公职人员扫大街的新闻便不绝于耳了。

诚然,不管是从哪个层面上讲,“扫大街”不仅仅是一种调侃,其中更蕴含了深厚的民意诉求,须知,群众呼唤的是真正一心为民、克己奉公、事必躬亲的好干部,需要的是真正愿意俯下身子,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解难事的好公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赞誉和认可才是官员们最好的执政注脚。

中国古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代官员都有这样的认识更何况如今的“人民公仆”呢?顶着“公仆”“孺子牛”的光环,本来就该为群众做点实事、解点难事,把“走秀”一样的扫大街反复重演着实本末倒置了,如此不务实、无意义扫街实则典型的形式主义,必须及时刹住。若官员们还依旧我行我素一味“作秀摆谱”的话,便会在群众道路上愈走愈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