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相思協奏曲(2)—宋詞小令《玉樓春—春之亂》-有感今春台灣亂象
《玉樓春》—春之亂
天欲回春難算計,
唯任芳草舖天地。
傾城鶯語亂無休,(1)
萋萋春色誰還理?(2)
曾望龍捲雲飛時,(3)(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而今馬失前蹄勢。(4)
海生明月共天涯,(5)
日落紅潮暗波起。(6)
【註解】
(1) 化自宋詞人錢惟演《玉樓春》詞:“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隱喻無知的台灣新世代青年的無知,受到有心政治人物和美國教會的背後稱腰煽動。
(2) 隱喻年輕人忘了這正是春耕農活忙碌時刻。
(3) 意含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曾幾何時!
(4) 暗諷馬政府的無能,任由無知年輕人作亂。
(5) 化自唐代詩人張九齡詩《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懷念遠方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懷;也同時期許海內外同胞共懷“中國夢”的意願。
(6) 隱喻台灣前幾代人創造的台灣奇跡也已經隨波而去不復返。同時,不得讓我們反思前代創造的榮耀財富,反而是會害了我們下一代的人,跟我們原先的期許剛好背道而馳。
【詩詞意境和情境簡述】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是蘊育著新一年萬物生靈欣欣向榮的新生命力活力。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裡,春天是勤耕農忙、養蠶織坊的最忙碌時節。有了春天的勤奮勞動付出,才能期待秋收的豐饒富足,免於受凍挨餓的日子和生活。
今日的台灣是幾代人用血汗砌成的繁榮基礎,他們的犧牲勞苦不就是期待後代人能擁有更厚實的底子,繼續承襲台灣人辛勤節儉的優良傳統,為後代人創造更好的明天嗎?然而,新生代的年輕人,不珍惜眼前和平良好的發展時機,忘卻了自己該盡的重任,卻是一年之“亂”在於春,把春天作為最好的作亂時節。
這首詞化自宋代詞人錢惟演《玉樓春》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時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隱喻自己在政治現實中,仕途波起波落,風光不在的晚年傷春情懷。台灣近代的繁榮,似乎也是如此。
這是身在台灣島外,仍舊繼續日夜辛勤為後代奮鬥的台灣子民,對台灣目前的亂象感歎而作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