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丰的“斗龙江”
我们“文革”当年被下放的苏北农村,是大丰县方强公社三总大队。
这个大队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大河,宽约二三百米(比苏州相门河还要宽),名为“斗龙江”。
据当地人说,这条大河是上古时代蛟龙和神牛打斗,以致地面坍陷形成的。这当然是神话传说而已。
斗龙江两岸都是田野,然而却是南北交通要道。大河两岸的村民要到大丰县城,或去新丰镇、大中集,必须经过这条大江。因此,沿江设置好几个渡口,都是用渡船摆渡过江。
我们初到苏北,对这种渡船感觉很新奇。它不撑篙不摇橹,是在两岸打上牢固的椿头,椿头系上一条拇指粗细的钢索,钢索贯通渡船首尾,贯通渡船的钢索上,用两个大铁圈套住渡船,使渡船固定在钢索上,这样船就不致于被江中风浪冲走。船夫手执一只转制的铁钩,钩住系在两岸和船上的钢索上,只需用力向后拉,渡船就向前进,既快速又安稳,保险不会发生翻船事故。
斗龙江上每个渡口日夜都有人值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六七十年代,农村没有电灯,船夫夜间仅用煤油避风灯照明。晚上为了省油,船夫总把灯芯旋得很低,以致昏黄的灯光如同一点鬼火,那环境真的应了一句古诗“ 野径云
俱黑, 江船火独明。”啊!
在一个初冬的晚上,轮到三队王如明值班。深夜二点多了,正在渡口茅棚打瞌睡,忽闻对岸有人喊叫摆渡,王如明手拎避风灯走出茅棚,高声答应一声:“来了!”上船拉动缆索,十来分钟就靠近对岸。灯光昏暗,人影隐约,但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中年人。站在岸边候渡。待船靠岸时,此人轻松一跳,就上了渡船。
王如明手拉缆索,面朝彼岸,来不及细看上船何人。过一会,船到江心,王如明回头欲与船客搭话,并索取渡钱,回首一看,船上竟空无其人!王如明不禁毛骨悚然。但他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农,摆渡多年,很有经验,知道今夜又遇鬼了,定了一定神,不做声
,只顾拉着缆索,并不理会船上发生的情况。待渡船靠岸,头也不回地对船上客气地说了一声“请上岸吧”。
事后王如明对人说,他这是第二次遇鬼了。所不同的是,上次未见鬼上船。也是深更半夜,听到对岸有人大叫摆渡。应声赶去,待渡船靠岸时,却不见一个人影。
冬夜凛冽,寒风刺骨,静悄悄,阴沉沉,星月无光,周边没有农家,如此荒凉环境,谅不会有人开玩笑喊摆渡吧?
肯定有鬼要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