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广厚重的人文情怀——鹏鸣《边陲明珠》读后感

05-25 作者:颖骄

《边陲明珠》,冲着这个朴素且响亮的名字,我翻开了这本书,想探个究竟,看看印象中总和“烟、毒”二字联系在一起的西南边陲,会有什么样的明珠。

这“明珠”却是曲靖,是云南省除省会昆明之外的第二大城市,其不仅历史灿烂,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而且自然风光十分秀丽独特,美不胜收,并不次于闻名遐迩的大理和丽江。

作家鹏鸣先后几次走访了祖国边陲云南省曲靖市的麒麟区及马龙、会泽、沾益、富源、宣武、陆良、罗平、师宗等八个县,行程数千里,采访百余人,除了“行万里路”外,他还“读万卷书”,无论是在上山下乡、走村串厂的行程中,无论是在采访干部群众之间,或是夜里回到驻地之后,都如饥似渴地研读当地的地方史志、人文掌故、风土人情之类的书籍,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对曲靖的前世今生可谓是掌握得十分全面,十分深刻,人文关怀十分厚重宽泛,发展脉络也十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过目难忘。同时使读者对祖国西南边陲这颗璀璨的“明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正本清源,对曲靖的本来历史面目予以还原,为这个自古被贬为“蛮夷之地”素有“流放之乡”成见的地方平反。

这是一部人文精神非常厚重的纪实文学,有别于其它一些纪实文学作品那样,见人说人,见事说事,多有涂脂抹粉,扬长避短,夸张整容之嫌。

读此书之前,我只知道阿诗玛,却并不知道它产自曲靖;我只听说过麒麟仙子,却并不知道它是曲靖的吉祥标志;我只听过宋祖英歌颂一地黄金般的万亩油菜花海的《走罗平》和《请到罗平来》,却不记得罗平就在曲靖……

这与作者不分昼夜,不辞劳苦且“行”且“读”相结合的采风工作所得的成果是分不开的,知名作家和歌唱家的介入,由此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在宣传当地的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所取得的成效也值得敬佩和推广学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边陲明珠》全书共分九篇。

第一篇,《珠江之源,风光无限,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着重突出一个“风光”二字,对外自然而然地宣传了当地的风光,引人入胜,让读者读着读着也萌生了变身为游客的愿望。

第二篇,《天地玄黄,人杰地灵,悠悠历史,可歌可泣。》体现在“历史”二字上,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富源县的胜境关下,秦时就已略通的“五尺古道”所到达的终点是曲靖,而曲靖的中心在三岔。尽管这条“五尺古道”早在秦汉时期就连通了北方,然而,远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从古道而来的,除了商贾,更多的是征战的士兵以及被朝廷发配充军到此的罪人,它有着充军移民的历史烙印。

本书摘录了古籍文献中部分非常有价值的相关词句,比较知名的有《三国志》,《三国演义》,《诗经》,《老子》,《史记》等,还不算地方县志传略,由此可见,作者为著此书博览群书,广纳资料所付出的精力。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付出了作者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今日偶见读者评论说:“我连一本书稿还在等待出版,鹏鸣老师却怎么出书像母鸡下蛋一样随便?”

其实,书后的艰辛有几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呢?唯有读懂了作品的人知道其中的艰辛之巨和价值之厚重。

第三篇,《整村推进,扶贫攻坚,曲靖模式,意义深远。》重点提到“曲靖866”针对农村的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在群众中也有极好的口碑,《路的故事》,《水的故事》,《电的故事》细微却真实,贴近基层穷苦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政府的好政策让当地农民《往后的日子不用愁了》,还住上了政府补助的新房,大家也《要像城里人那样生活了》!现代文明之光照亮了曲靖的贫困之乡。

第四篇,《企业改革,不畏艰险,工业强市,升级新版。》又谈到了工业上了!整部作品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风光——历史——农业——工业……至此,我深深地折服于作者的精妙朴素的写作手法和合理有序的整体构思。

第五篇,《用人战略,独具慧眼,以古为鉴,人才优先。》这一篇在“用人之道”上广征博引了许多著名的古籍文献和明君能臣的言论,吸引我着重费了好长时间逐字逐句反复品读赏析摘录。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使我不知不觉已手腕发麻,深刻体会作者编写此书之辛苦。

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是指治理国家或治理地方,创办大事业,必须以了解、认识别人为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和,得人之道,在于识人。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的三种不祥之兆。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一旦知道了和识别到了人才,如果不及时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这些领导者的经验和体会对于无论从事任何事业的人都十分需要,也十分宝贵。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如果我们对社会存在的贤者不识,那就是国不祥之一,治国理政,管理地方事务,都需要贤才,而平凡的人难以发现杰出的人才。“为贤知贤,为圣知贤,凡人安能知贤人耶?所以对于识人来说,要识贤,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才能为企业和事业拣选提供所需的贤才。

一个作家,能够这样着眼于国计民生,看到并指出人才与国运的密切关系,那么他的作品于国于民将是何等的厚重?这是其它一些文学作品所无法达到的视觉高度。

第六章,《爨地文化,伟哉艺苑,古韵今香,辉煌灿烂。》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书,那么这读后感中自然少不了要有书中书的读后感了。《边陲明珠》书中着重提到一本《人生感言》是时任曲靖市委书记的少数民族干部赵立雄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一版再版,极富哲理性和可读性,备受广大读者喜爱推崇的文学作品,有人拿它与《菜根谭》相提并论。《人生感言》的可贵之处,是作者非常真诚地面对人生的平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勤于思考,寻求总结感悟生活的真谛,并分为“为人篇”和“处事篇”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读者。

在历代大小官员中,不乏有文学情结的人,而赵立雄书记的这种情怀与他从小的文学爱好及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美丽和艰辛的生活环境有关,他的工作作风和追求始终与文学兴趣相伴随,他把这种随笔称作“人生历程中的自我珍爱的收获。”

无疑,他的收获受益的也是当地人民群众和广大的读者。一如这本《边陲明珠》受益的何止曲靖?

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纪实讲述了曲靖的产业优势和特色,种类繁多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新型农业的展望和以人为本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着重以教育和医疗卫生做为两大主题,大爱无边,充分体现了当地领导勤政爱民的工作作风。

中国大智者鬼谷子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之,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之,则无不知。”《边陲明珠》作者博览群书、广征博引,并实地采访考察,注重观察体验思考所见所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参照当下时代特征和时代需要对国计民生、风土人情、古今文化都进行了缜密的梳理,描绘了精神道德层面的万千风景和当地的美好未来,令人沉浸其中,又无限向往,感觉神清气爽,希望满满。

祖国需要千里马一样的人才,更需要赵立雄这样不仅勤政爱民,还懂得知人善任、举贤纳士的伯乐,也需要鹏鸣这样心系国计民生、忧国忧民的好作家。

自古以来,优秀为官者的口碑,都能超越时空,广为流传,永恒留驻在百姓心目中。那么,一个优秀作家的作品,也将如不倒的丰碑,超越时空,无限传承,永恒地留驻在读者心间。

看罢此书,叹为观止,云南曲靖值得一游,《边陲明珠》值得一读。

作者:颖骄/QQ:1670403438/2014-5-24

共 2 条文章评论
  • 条理清晰,文笔流畅,美文。2014-05-26 14:22
  • 回复@白水:谢谢来访,祝好。2014-05-26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