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思想文明的翅膀
——参加第五届国际庄子文化节思绪小札
位于豫东平原黄河大冲积扇南侧的民权县,设县历史不足百年,但是这块厚重的土地其文化历史却源远流长。公元前369年至286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就诞生在这片广袤丰饶的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遥想庄周当年,茫茫大平原辽阔无边,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汹涌经流民权而奔向大海,可以说没有平原的广博,没有黄河的雄伟,或许产生不了庄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和超凡的精神;而这片神奇的土地又因为有了庄子,更显得博大厚重,以致于桀骜不驯的黄河都不得不为他绕道而行。
2012年10月26日,第五届国际庄子文化节在民权县城新落成的庄子文化馆门前广场隆重举行,是日庄子铜像同时揭幕。我与参加河南省杂文学会“民权笔会”的文友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伟岸、凝重的文哲大师庄子手持经卷,美髯微拂,一双慧眼穿过2381年历史浩瀚的天空,仿佛是在审视着今天的民权,今天的中国。
历史峥嵘千古,岁月沧海桑田。如今,黄河改道北上入海,黄河故道已融进大平原,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只有蜿蜒的黄河故堤让人依稀想见黄河曾经流经这里。然而,庄子的思想与精神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它已融入华夏大地、民族的血液,成为华人“精神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8年民国河南省政府在这里设县,定名“民权”,立意虽说取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质却闪烁着庄子思想的光辉。谁能否认它不是一次推翻封建帝制后,悠久的庄子思想与新民权诞生在中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次交集呢?
是日,参加笔会的文友们还一同瞻仰了庄子陵园。站在庄子墓前,让思绪在历史的天空追随着白云漂游,冥冥之中,一种思绪猛然涌上心头:一代先哲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共同开创了老庄学说,开启了中华民族思想文明之光,成为中华文明的先行者、启蒙者,以致后世演变出道家教派,成为本土的宗教信仰。两千多年来,庄子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核心的凝聚,对中华民族人格性情禀赋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带有根本性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千百年来,庄子思想犹如黄河之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庄子思想集中体现在《逍遥游》中,其文学造诣颇深,对后世影响最大,居于内篇之首。我为了参加民权杂文笔会,临时备课,重温了庄子的这篇名著。最早接触《逍遥游》是毛泽东那首《鸟儿问答》奇词发表的时候,真正饱读《逍遥游》原著却是在恢复高考重回校园之后,我深深地被庄子思想所折服。重读《逍遥游》,那恢宏远阔的气势,那宽广博大的情怀,再一次把我带进一个高远的境界。它描绘了一个浩瀚广漠的宇宙和精神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空灵超然的感觉,读来使人的心灵顿觉舒展开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逍遥游》犹如承载庄子思想的鲲鹏,天马行空,亘古以来,虽历经风起云涌,却一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翱翔而从未降落。多少智者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为崇高的人生信仰和毕生追求,上有顺治帝为追随庄子思想,不惜抛弃皇位,来到庄周身边的白云禅寺出家修行,去寻觅逍遥无待之境;下有千秋万代凡夫俗子刻意取名“鹏”、“搏”、“飞”,企图从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以显示不畏贫贱、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质,足见《逍遥游》对中华文化影响之深远。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华夏民族或许还在黑暗中摸索。这样套用名言相信不为过分。试想,近代百年,还有哪一种“主义”会超越千年依旧生机勃勃?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庄子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人格修炼,他的审美追求,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一代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源头。庄子学说就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翅膀。当然我们可以溯源到孔子,但孔子思想着眼于现世,肯定的是一种社会守则,而不是庄子那样强调对来世的救赎。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为物役,很多人都在极力追求“物”的满足,甘做物的奴隶;一个“物欲”实现了,又去追求下一个“物欲”,不满与埋怨充斥整个社会。如何超越功利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执政者重提“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的理念,重拾先贤思想,感召新时代,引导人们从欲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不啻是庄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在新世纪的再次交集,彰显庄子思想历久弥新。
晚上,看过了《礼乐庄周》演出,回到宾馆久久不能入睡。缓步走上阳台,遥望民权的夜空,河汉灿烂,斗转星移,庄子思想犹如不朽的星月依然照耀着中国。此时此刻,雄浑的《礼乐庄周》的古乐交响还在民权夜空回荡。我期望我的心追随着庄子思想穿越时空,走进逍遥无待之境,让自己的思想在或顺或逆的环境中保持本性,不丧失自我;“游世不僻,与时俱化”,找到归属于自己旷达超远的精神家园。
- 好文章。立意高,文字美,学习。您是专业作家吧?2014-05-29 15:23
- 回复@溪水一石:谢谢欣赏!我不是专业作家。问好!2014-05-30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