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祈福
灵山祈福
文/李俊辉
西府凤翔的灵山,是记忆当中对我极具吸引力的一座山;是外公朝圣会友、母亲朝拜“老母爷”的圣山。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灵山,长大了渐行渐远,离开了西府,也远离了灵山。甲午年三月,宝鸡文友红姐在群里发了一篇美文——《游灵山》,一下子唤醒了我内心深
处对那座山的记忆。红姐在QQ中说,农历三月底四月初灵山有盛大庙会,邀请我去拜老母、逛庙会。我欣然答应。
终于等来了周末。一大早回家之前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和父亲收拾一下,回去带他们逛灵山。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嗓门立即高了几个分贝,连声说了好几个“好”!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我仿佛看见了母亲脸上的笑容。登山朝圣,拜佛烧香,永远是母亲最开心、最向往的事情。
半小时后,我回到了老屋,看见父亲抽着纸烟,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冲着我微笑;母亲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走出头门,一边往车上放,一边说:这一个装着馒头,另一个装着几件旧衣服。我说不用带馒头,灵山有吃饭的地方。母亲说,馒头是给灵山上那些“要吃”(西府方言,乞丐的别称)带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了村子往西,穿过菊村街道,沿着关中旅游环线继续西行。母亲和以往登山拜佛途中一样,反复讲述着很久以前她和村里某个大妈婶子一起拜佛烧香的经历,乐此不疲。父亲有点厌烦,偶尔说道母亲几句,显然不想再听她的絮叨。我对父亲说,没关系,我爱听。父亲就不言传了,但他的嘴巴动了动,我知道他想抽烟,就劝他忍忍,下车再抽。这时母亲立即转换话题,批评父亲不听医生话,抽烟太凶,整天浑身的烟味。父亲呵呵笑着,不接话茬。
就这样,父母亲一路上拉话拌嘴,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凤翔境内。父亲说,这条路他年轻时候走过——骑自行车,驮着两个竹筐,每个竹筐各装两对猪娃。从老家骑行到凤翔卖猪娃。为什么跑这么远?这里距离老家大约一百多公里呀!我不理解。父亲说,那时听别人说这边猪娃价钱好,结果辛辛苦苦骑了半天,晚上借宿在凤翔县城郊的饲养室,第二天一大早赶路,中午到目的地——灵山西边的山根底下。“那边的山很陡峭。”父亲说,“往山上看头要高高仰起。山民背着背篓下山,每人一般只买一只,往背篓一撂,就走了。”
“多少钱一只?”我问父亲。
“两块钱。”
“价钱咋样?”
“不咋样,和菊村街道一样的价。”
“那跑这么远的路,后悔不?”
“后悔啥?!卖完猪娃上灵山,给老母爷磕个头,拜一拜,替老人娃娃消灾免难,祈求来年庄稼风调雨顺。只不过那时候灵山没有现在修建的这么好,听说凤翔投资了上亿元修建灵山。”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注视着前方,目光中满是对新灵山的期待。
出了凤翔县城往西,车子沿着路边的指示牌,一路向灵山景区驶去。据史料记载,灵山古称九顶莲花山,先秦穆公狩猎于此 ,遇见灵鹫鸟而得名,后人简称为灵山,地处宝鸡市凤翔县与陈仓区及千阳县交界。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的庙会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吸引了方圆两百多公里的信众前来参禅拜佛。
终于在上午十一点钟,我们到了灵山脚下。远眺灵山,没有想象中那么伟岸。山的左侧顶上有一尊金色大佛,非常瞩目,与右侧山巅的净慧寺南北呼应,形成了灵山景区的主要参观区域。据说净慧寺是灵山老母修行的寺庙,始建于唐朝,此后虽然历经风雨,但是千年香火不断。成为了西府大地民众祈福的圣地。
我将车停在山脚农户临时修建的停车场,交了10元停车费,便带着父母爬山。到了半山腰,穿过一片小树林。这里种植的梨树、桃树,还有柳树。桃花已败,柳枝吐新,微风吹动,迎风摆舞,空气清新,让我这个每周都要在国际化大都市呼吸尾气尘埃的边缘人忍不住多呼吸了几口。
母亲从袋子里取出几件旧衣服,分别挂在树上,这是我才发现,前面的树上都挂着许多不同颜色的衣服,有新有旧,新的像是没穿多久;旧的貌似挂好几年。我不解地看着母亲,她解释说,这叫“解甲”,挂了谁的衣服,“老母爷”会保佑谁身体健康。我再回头望去,母亲挂的几件衣服,全是我女儿穿不上留在老家的旧衣服。
参拜了大佛,我们往北行走数百米,进了净慧寺。寺院内善男信女排着长队,等候进大殿,拜卧佛。一打听,门票一人五元。我刚准备去买票,却被母亲拦住。她说在大殿外面拜一拜就可以了,只要诚心拜佛,心中有佛,佛自然会知道的——门票钱省下来还有用处。
出了净慧寺继续前行,只见道路两边或站、或爬、或蹲、或躺,数十名乞丐伸手乞讨。这些人大多是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也有个别身体健全的龌龊者混在其中。在我们前面,一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沓一元面额的票子一路往过发,结果发现一名四五十岁外地口音的妇女四肢健全,也拿着碗伸手乞讨,这名施主就没有给她,结果行乞者从后面追了上来,怒不可恕,用家乡话训斥这位施主,大概意思就是说:你给别人都给钱了,为何单单绕开我不给?女施主无奈,只好也给了她一元钱,那人这才转身离开,边走着还嘟嘟囔囔。
父母亲先是从袋子取出带来的馒头,分发给乞丐。之后又拿出零钱,一路发了过去。这时我才明白母亲说省下门票钱有用的意思。
此时想起了红姐,不知道她是否也到了灵山?于是我跟在父母后面,用QQ联系。果然她今天也来了,只不过在我们上山时,她已经下了山。红姐说她担心人太多,所以来得早也就走的早。这不免让人有了些许遗憾。
午后的灵山阳光耀眼,景色宜人;山顶人头攒动,寺庙熙熙攘攘,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我带着父母在山顶的小吃摊吃了西府的擀面皮和小米粥,然后漫步下山。
返回途中,我一直思索:佛在哪里?佛在山上,供信众朝拜;佛在路上,去普度众生;佛更在心中----只要每个人心存善念,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再转身看着后座上稍显疲惫但满目慈祥的父母,我想,佛其实就在我的车上。
- 喜欢。问好2014-06-06 06:53
- 回复@莲之梦:谢谢关注2014-06-10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