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烦恼

06-09 作者:鄱湖小草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存四大事。行,就得有路,而且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家大户,都需要路。修桥补路是积德之善举,人人重视,因此农耕时代的大道小路无不畅通。

六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早期,乡到县的主路,是以粗砂粒(半立方厘米的粗砂)铺就的公路。各乡设有养路段,对路及时补砂,每天有人拿竹帚扫砂拢往路中心养路。这种路很耐用,很受欢迎。

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的机动车多起来了,村级路再也不是人行的方便道了,而是成了机动车运输主道了。开始是运运粮食,后来人们建房用车拉材料,如墙脚乱石、条石、砖、水泥等。装载重了,路也就不堪重压,经常陷车了。司机总得临时请一帮子人推推搡搡的好一阵,才将车推出了陷坑。

政府也组织过人们拓宽路面,分派任务,每户挑几担砖头铺路加固。但拖拉机、小四轮一拉几千斤,经不住长期碾压,特别是下雨后跑车更伤路。后来司机干脆自带锹铲,一陷车,就铲呀填的,车是刨出来了,泥坑更大了,路面更烂了。路面最后是千疮百孔,泥坑水潭到处是,司机唉声叹气,行人叫苦连天。

说句良心话,政府近二十年也三番五次的下拨经费计划整修路面,都因监督不力,由裙带关系的包头給敷衍了事:铲铲草填填土而已。哈哈,钱花了,问题没解决。如果用上面下拨的钱每次做一小段(我们徐港、土目到乡共十华里的路段),几次下来,再标准的路面也建成了。

二00八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信誓旦旦地对外宣布:中国的村级公路一律硬化(混泥土结构)。百姓听后着实高兴、期待,认为老胡、老温不错,真的是为老百姓。政府也真的大手笔,下拨巨款(政府能小儿科吗?一定是按六米宽,二十厘米厚的标准预算下拨经费)。但是温家宝没有将款项、路的规格向全国公示透明,这是防腐基本常识,犯了常人不可能犯的大错误(作为国家的总理更不可疏忽的问题)。这是有意为贪腐贿赂提供温床!国家钱花了;不合规格的豆渣路(三米宽,无法会车、行人;薄,有的地方只几厘米)第二年就坏了;多好的机会给糟蹋掉了。怪谁?下面的人?这种体制下的人早就是这个熊样,不知道?只能怪老温!老温这样做,胡不知道?老胡身边有几个大贪官、黑总台周,胡不知道?那应该知道什么,这里那里作作指示吗?尖利了吧?你了解人民的疾苦吗?有错就要指责,这在世界先进国家里都是很正常的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俗话说得好,‘棒槌三年不换也成精’。一党专政几十年,官风带民风,现在办事有底线的人还真难找啊!看我村吧:

公路建成第二年,湖北一个老板看中我村河岸,想从水路运乱石。也不知使了什么魔术,给了一万押金,就让其用工程车运石。一个汛期,老板赚钱走人,只花了一万块(当地人还一年五六万),我村亏大了不说,路给严重破坏。本不合格的路,能经得住工程车超载碾压?当时有人反对说这路承受不了!但这社会的通病——有地位有权的人说话才算数!

今年,村里一个生产小组(共三小组)与一老板订合同,将几块田、几口塘填平,就着鄱湖边建碎石厂。该厂距离村庄不到百米,且污水直接进入鄱阳湖内,其危害显然很大。合同十年。目前是筹建阶段,路已经是面目全非;石块飘出车斗颤颤巍巍,行人心惊肉跳生怕石块砸下成肉饼;整日尘土飞扬,路上行人眯着眼,身上尘土一抖有小捧,出行一次不知口鼻进多少灰(本人骑电动车体验过)?以后正式投产时,噪音、尘土、泥泞路何止严重,三个行政村的人们是怎样的日子?

没路不行,有了烂路又烦恼。唉。听说某国有人没按要求晾衣服,只要有人看见马上收起,衣服主人自认罚。人人爱管闲事,且能马上得到解决!他们过得多舒心!

共 7 条文章评论
  • 好作品必须顶,不仅我拜读,还要推荐给更多人欣赏!2014-06-11 23:51
  • 谢谢如一。真想了解你,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向你学习啊!2014-06-12 13:46
  • 我们没制定不可随意言说的法律!!!!!!事实证明老百姓是循规蹈矩的老实人,倒是·····那个太不是东西!2014-06-13 10:51
  • 写的确实好!2014-06-13 12:44
  • 拜读,喜欢。向作者问好!2014-06-13 20:27
  • 回复@莲之梦:莲之梦老师好,感谢你的赞!我只是实话实说,没有什么文采、艺术。谢了。2014-06-15 11:34
  • 回复@红彤彤的曙光:曙光老师好!谢谢你的赞。生来就是直性子,喜欢说实话,得罪人啊。真的谢你暖心窝的话。2014-06-15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