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二三事——我与慧子

06-12 作者:£思无邪?

“小人难养”这话我是一直挂在心头的,阴险奸诈之徒谁敢不防?我却忘了还有一种人比小人更可怕,那便是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慧子便在其中。

慧子的可怕之处实在难以细说,就单提她邀我写此文为例:那日的天气一如既往的热,成都上空的灰蒙蒙的雾似是一张网罩下,使天府变得更加不利于人居,而忙碌在这种“艰难”环境下的我们常常忙里偷闲,登陆微信刷新朋友圈,看是否有好友发生一些自己觉愤怒难堪,而旁人觉欢喜雀跃之事。我往往是不屑于以他人为乐的,却每日都在为别人的糗事而捧腹。结果尚未发现可以令人高兴之事,慧子的消息便发了来,很简单,意思也很明显:大哥,替我写篇前言呗。

她说的话似是询问、请求,于是我准备摆起“大哥”的谱,不会拒绝,却欲“捞些好处”。哪知我的一句“最近不闲”未出口,她另一句话就来了,这句话更短,意思更清楚:谢谢!这两个字可真是万能啊,我已别无选择,似乎是木已成舟了。

这就是慧子的可怕之处,估作分析:其一,她以一句“大哥”把我捧得老高,这是毛主席提出的“糖衣炮弹”之计。其二,她以一句“谢谢”使我不能拒绝,这是古时“敲山震虎”之计。此二计并用,我也就败了。发觉中计之后,我已无力还击,只好往椅子一靠,嘴里嘟哝一句:天下女人大多如此。

关于慧子,委实是了解不多,不多到何种地步?说出来连我也难以相信,我居然连她的名字也不会写。这时写的名字还是特意去问了人才没错的。当然,也不能凭名字就断定什么,毕竟名字只是代号。在我看来,“惠”总是比“慧”好一些。大抵是因为“慧”乃“聪慧”之意,而我一向以为“美丽”、“聪慧”这类词出现在名字里,那么此人必定是和名字相反的。哪个真正美丽的人取名“美丽”?哪个真正聪慧之人取名“聪慧”?

所谓“慧子”,乃是“聪慧之子”之意,慧子这个名字取得比那些“美丽”、“聪慧”好一些。至少是隐晦了含义,细细一想才想得出其本质仍是聪慧。和她认识过了好几个月,大概是五个月,或者是六个月,我对她的看法才有了一些改观:原来名字叫“慧”的人,其本身也是“慧”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致使我的看法改变,乃是几件小事。

第一件是大一时她参加一个演讲比赛,那个应该是院级的,规模较小。我以学院记者的身份坐在下面进行采访,一只笔“刷刷”的记着台上选手的表现。看了几个并不算突出的表现之后,颇有些失望:原来也不过如此。轮到慧子上台时,我似乎已经睡着,却被她的声音引得我精神大震,她的声音并不算十分优美,但和刚才的选手相比,略胜一筹。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仔细的听着从她嘴里吐出的一个个的汉字。她的举止大方,使人眼前一亮。身边的观众讨论说:她是行管的。当时我心头也有几分喜气,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可以说是“沾亲带故”了。

结果当然是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点倒也实至名归。我一面想着:原来她很不错。一面往外走。这大概算是我特别看好慧子的原因之一。

第二件事的时间是记不清了,不过也是一次演讲。是校级的演讲比赛,我到场去听,倒也不是为了她,乃是为了另一人。只是听着听着,就看到了慧子。她的表现依然精彩,相比上次,进步的确不少,看来她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纵观所有的选手的表现,慧子确实是又胜了一筹,我当时自然也是高兴。只是毕竟“不熟”,也没高兴多一会儿。现在想想,实在有些可惜,我该立即冲上台要个签名的。

但凡有才之人,文笔优美、口齿伶俐。心中所想能够写得出来,化作文字在纸上跳跃。笔下所写能够说得出来,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些难度。汉字谁都会念,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很难从嘴里表现出来。毕竟有些情感在心里很清楚明白,一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想的是个欢喜的故事,写出来就成了悲剧。而一旦写了出来,写的是悲剧,念出来极可能引人发笑。所以要能写、能说,并不容易。而对慧子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便知道她符合所有我对“有才人”的定义,她既能写,也能说。心里想的是什么写出来就是什么,写出来是什么,念出来就是什么。这很难得。

我以上举的两个小事都只是她能说罢了,能写便表现在她写的那些在韩国的类似“日记”的文里面。她做的无非是些游玩儿、吃吃喝喝的事,却能够写出来而不觉絮叨。这种记叙式的东西要么写得很好,要么就是“流水账”。但在很少有人去写作的年代,她写出来并非只是一味的记叙吃了什么、穿了什么、玩儿了什么,还有她对于异国风土人情的思考和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祝福、思念。“文以载道”,她的那些“游记”承载的便是此道。

当然,我对慧子的优点的认识并非只停留在“能说能写”两个方面上。要举的第四个小事就体现她的组织能力上。她办了个“演讲与口才”的活动,十分的红火,也是足够的成功。很遗憾,当时我“有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行”,所以还在筹备期间就退出了他们的小组。到后来也只是听闻活动办得成功,并未到现场观看。所以我也只能试分析成功的原因,从而发掘慧子的能力。

第一是对时机的把握。她办活动的时机抓得很好,宣传选在了她获奖不久之时。这时的她还是校园学生嘴里津津乐道的风云人物。于是不少参加活动的学生均是想:“主办人是演讲比赛的冠军,正想看看她是何许人也”。这也就造成了活动火热的局面。

第二是识人任用人的能力。她的小组成员可以说是汇聚了各行的精英。有能说的,有能写的,有能做的,无论是实干人才还是设计人才,她都从班上召集了来。正是这样的人员搭配,才使得活动如此之成功。这应该是活动成功的最大的原因。

慧子是有能力的漂亮的姑娘,这样的事实并不能够增添她头上的光环。唯一能够衡量一位姑娘的尺度应该是她的才学。正如蒋方舟为何长得并不十分美丽,却依然能引起无数网友的追捧,其原因便是她的才学高深。毫无疑问的是,对于“学养深厚”,慧子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关于本文的题目,实在是难以拟定,若是取一些类似“聪慧的慧子”之类,难以掩盖俗气,要是取一些类似“这些年,那些年”之类,显得莫测高深,模棱两可。思来想去,唯以“大学二、三事之我与慧子”定题。

注:慧子以“交换生”的身份往大韩民国学习,期间写下厚厚的一叠书稿,欲打印成册赠予家里长辈。不久前托我写下这篇“前言”,故而有此文。

共 2 条文章评论
  • 喜欢,推荐阅读2014-06-12 10:11
  • 正如蒋方舟长的并不十分美丽,却依然能引起无数网友的追捧,其原因便是她的才学高深。欣赏!2014-06-13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