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大门盘县籍现代诗人群谱

06-13 作者:致远

文:赵应书

小学三年级开始看连环画,看《贵州日报》的文艺副刊,看《星星诗刊》,1997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一不小心就走进了诗歌的漩涡。我喜欢它的无拘无束,喜欢它的韵味,喜欢它略带点忧伤的妩媚!那时更多的是浏览,其实,和诗人接触应该是很早的,因为舅舅就是个诗人,他是八十年代诗歌届比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只是舅舅比较低调,他深受痴迷于文学的苦,不想让他的亲人们走他的路。小学和初中去他家玩耍,他更多的是引导我怎么去读书,却只字不提诗歌和写作,和我们表兄妹之间谈了一大堆话后,看我们听得不耐烦了,他才会把话打住,让我们去玩。他转身走进他的书房,要不他就闭门读书,要不就是闭门写作,每次去,只要他在家,都会看到他的手里拿着厚厚的书。或许我的身上天生就有家族遗传的某种艺术细胞和气质,或许天生就是个文学爱好者,直到现在,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触,他们都会说:看你好像你是搞艺术的?我都觉得奇怪了!难道搞艺术的人脸上写着字吗?我曾经问过多次,为什么呢?他们说:看你的头发就是。我又不留长发,只是头发自然的有点卷而已。他们这样说,反到惹得我只要头发稍微的有点点长,我就赶快的去理发店把头发剪短,昨天晚上我就把头发剪短了的。

其实,真正的爱好诗歌和写作是在大学期间,那时,精力比较旺盛的缘故,只是图书馆的书太多了,依然是看得多,写得少。并起还很少去听诗歌的讲座,因为人们更多的偏见认为诗人是怪胎!喜欢也就是默默的喜欢,默默的去写,当大学毕业后,我深受艾青诗歌中的一句话的影响!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开始反思,艾青说的土地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祖国,是指我们脚下生活的土地!和钱理群、史继忠、刘学洙、戴明贤等老师接触后,我深深的受到启发,于是开始低下头关注我们的乡土,关注我们生活的家园,关注就要了解,于是我开始接触和了解贵州的作家群和诗人,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不知不觉的走进了诗人的圈子,从北京到乡村,从南方到北方,甚至国外的诗歌友人。与清华大学的蓝棣之教授、中国作协的洪烛等诗人接触后,视野更加的宽阔了,和阿诺阿布的交往和接触中他把我引导入彝族作家和诗人群的圈子里,如鲁娟、施袁喜、张培立、罗庆春、禄琴、李智红、普驰达岭等,在云南期间和云南籍的许多诗人和作家也有比较多的接触,如于坚、雷平阳、郑千山、黄玲、李成生等,贵州籍的诗人当然接触得更多点,如赵卫锋、赵雪峰、空空、唐亚平、王蔚华、徐成淼、亚默、何三坡、郭思思、赵宇飞等。当然六盘水的也接触得比较多,如王鹏翔、祝发能、吴学良、金永福、刘毅等。

就贵州的西大门盘县籍的现代诗人来说,(注:这里指的诗人仅是写现代诗歌的诗人,盘县的古体汉语诗歌开始于明朝,明清时期盘县就有比较杰出的诗人,如王祚远、蒋宗鲁、沈勖、杨彝、邵元善、蒋廷壁、、蒋杰、孟本淳等,其实盘县的诗人应该说可以追述到更早,如民族文学中的彝族文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阿买妮等先哲的影响,从彝文古籍中记载的英雄史诗戈阿搂的传说就是与诗歌的形式记载的,并起彝族在很早的时间里就有了比较成熟的诗歌理论,诗歌三段论。而戈阿搂是东汉末三国时期孟获的兄弟,可见盘县的彝族诗人是很早的,还有《阿诗玛》诗歌中提到的阿黑哥就是盘县红果丫巴山人,而《阿诗玛》也是与诗歌的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古体诗词的研究和创作还有创办《丹霞诗词》的叶国仁、张美华、朱大权等,因本文说的是写现代诗歌的诗人,所以不过多的着墨。)我知道和了解的最早写现代诗歌的诗人应该是罗马先生,即张道藩的私生子张克勤,张克勤已经病逝,曾经在贵州日报社文艺副刊部工作,有贵州老诗人之称,罗马,原名张克勤,别名健全,笔名洛汶,1932 年 9 月生于江苏南京,1950 年发表诗文,小说《新苗》于 1952 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出版。 1950 年至 2002 年,发表诗歌 500 多首,散文、随笔、评论 500 多篇。 1985 年出版个人诗集《爱之泪》 ( 新诗 ) ,诗作被选人《中国女排之歌》 (1985 年 ) 、《中国百家讽刺诗选》 (1988 年 ) 、《中国现代千家短诗萃》 (1990 年 ) 。组诗《梦魂曲》载台湾《黔人》杂志,《归来》诗选入台湾《葡萄园 35 周年诗选》,散文《抗战岁月》等 15 篇分载台湾报刊。笔者曾和罗马先生在贵阳有个多次的交往和接触。其次还有譚安贵先生,1966年毕业于贵阳师院中文系,幼读私熟,习颜、柳、欧帖。在李本良主编的《盘县特区志》中有他写的现代诗歌,只是他的书法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比诗歌大得多。当然他也主要以书法家自称,而很少论及诗歌,他的诗歌艺术水平也是很有造诣的,这毋庸置疑!写现代诗歌还有年纪比较大的项兆斌先生,现定居云南昆明,并起是云南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评论家。项兆斌,男,194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埔后代,贵州盘县人。先后在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云南大学学习。项兆斌,男,194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埔后代,贵州盘县人。先后在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云南大学学习。上世纪50年代就职云南昆明,近年来项兆斌以他丰富的生活积累,广泛深邃的观察思维,笔耕不辍,创作发表了诗歌、评论、散文、小说及纪实文学等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撼世之作,影响波及海内外华人文苑,被誉为文坛“黑马”、“奇人”,“项兆斌现象”。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罪圈》、《水下古城》;知识散文集《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创新故事》;新诗集《如诗云南》;传记类通俗文学著作《“肖像外交大使”袁熙坤的艺术与社会活动》。

而盘县籍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写现代诗歌的诗人有陈葵钢、唐宗瞬、李爱中、马戎、叶征密、操龙和范光明等现代诗歌创作群,他们基本上都出过自己的诗集,其中唐宗瞬、李爱中各两本,范光明出了三本,还有一本诗歌理论待出。四十岁以下的诗人群体相对来说要比较多点,如笔者、李廷华、赵健、段胜高、钱磊、任朝再、袁胜金、严国立、董金黄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盘县籍的诗人相互交流是比较少的,整体的群体力量显得不足,县境的和在外工作的很少来往,特别是和高校及其媒体接触得更少,没有形成独特的诗歌标志性地理,或者说地理标志性诗歌。这是一件遗憾和值得努力的事!老、中、青之间没有形成传帮带,各自为阵闭门造车,整体上来说影响都不大。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整个六盘水市从事文化产业的老板和企业其实并不少,有的老板和企业甚至赞助和支持在省会的其他地区的诗人创办刊物,出版著作,而对盘县籍本土和在外工作的诗人群体则鲜有支持,包括小说创作和影视剧的创作。这一现象真的是少有的奇葩!

盘县籍诗人群体出现这一现象值得当地政府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宣传部、文联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引起重视,如果善于加以引导和整合,形成盘县特有的地理诗歌标志群其实并不难。这对盘县来说,无论是诗人群体还是政府来说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情,同时对盘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一是整合盘县籍在省内高校教书的老师和科研单位工作的老乡回盘县,加快和加速盘县的采风和田野调查,把新的文化观念和理念带回去,把盘县的文化宣传出来。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院任文学院长的刘耳,他在古代文学、哲学、民族学等领域都有研究,盘县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富集的大县,如羊场乡、保基乡、马场乡、普古乡等乡镇,都是民族学、人类学做田野调查很好的乡镇。如贵州民族大学的吴秋林、柳远超、柳爱江老师。在省委党校工作的普建中、邓献辉、胡玲,在贵州教育学院的曹克坚、唐本文,在贵州大学的兰新、杜宇、黄润逢,在贵州师范大学工作的胡左高、黄林、陈德强等老师,把他们请回去,用科研的视野和角度多关注盘县,于是可以对盘县的文化扩大影响和宣传,同时也可为当地的发展给政府建言献策!发挥智囊作用。二多和盘县在外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老乡联系,请他们用新闻的视野和角度多关注盘县,对盘县形成正面的报道和宣传影响,如刘嘉碧、高简、何维江、张亚新、蒋瑞环、侯尚文、印健、皱荣然、朱世彪、刘康翔等,使盘县籍在外和在内工作的从事文化宣传等工作的人实现内外的互动,对盘县的文化和推动产生合力和影响力。当然盘县长久的持续性的发展还得靠在盘县生活和工作的人,外面的是外因,在盘县境内工作的人才是内因。还可以把盘县在外从事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家请回去参与盘县境内工作的艺术家们采风,交流互动,不但可以促进盘县本土人才的成长,还可以宣传本县的文化,带去新的文化知识,把盘县新的文化带出来。具笔者初步的了解,盘县在外工作和在学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高学历人才应该不下一百多人,并起每年还在不段的增加,也可以发动和组织在学校就读的老乡,利用寒暑假多回盘县为盘县的发展和宣传做到一个老乡应该做的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此打住,一家之言,胡说八道,请诸君,辜往听之!如有不妥之处,尽请原谅!咳、咳、咳、呸!

共 4 条文章评论
  • 近水楼台,身边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难怪文章不俗。2014-06-13 12:36
  • 回复@白水:说不上,还得向你学习!2014-06-13 16:48
  • 真正的东拉西扯,一点儿不全面,评论做不到恰到好处。谢谢!2014-07-20 18:10
  • 被点名者不到三分之一。2014-07-20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