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猫
小花猫
《少年时光》之二
九岁那年的夏秋之交,姑姑送给我家一只才二十天的小花猫。耳朵、尾巴、爪子都小,眼睛挺大,陌生地打量着我。表姐送小花 猫来,把它带到院中的老树下,拍拍小猫的屁股。从此,小猫就在老树下的土里上厕所。几年后,因为盖房子,树砍了,我就找个盆子,垫上土,放在院墙边,供它使用。它进屋前, 在门边的磨石地上先站住,轻松地抖一抖,舔舔毛,迈着碎步进门,而且不上床。
户口簿上,我家有四口人。每顿饭却要准备五份。小花猫不挑嘴,妈妈仍很费心,为它煎油炒饭,炒鳝鱼骨头。看它吃得香,大家都高兴。邻居的孩子们跑了来,站一边看它吃饭。小花猫就惬意地抬起头来,打量一下我们,然后继续吃饭。哪个邻居的孩子敢碰 一下它,我弟弟就会像张飞一样,大喝一声: “休得造次。”那个孩子赶忙后退一步。弟弟 很喜欢《三国演义》,他还年小,不懂繁体,我便先读了一遍说给他听。饭桌上,他也问:“哥,你说是赵子龙杀得过关羽,还是关羽的大刀厉害?”书上没讲过,我自是不知道,爸爸就会说:“快吃饭。”讨了没趣,弟弟不死心,侧下身去问小花猫:“肯定关云长厉害,赵子龙还只排了五虎将的第三名。”小花猫就会摇着尾巴答道:“妙”。
弟弟听了高兴,从碗里拣出肉来,喂给小花猫,小花猫咽完了,咂咂嘴,又“妙”了一声。 弟弟这次不再喂肉了,碗里还有一块,他想吃。
小花猫吃饱了,便打着呵欠去门边躺下,洗洗脸,晒太阳。有人走动,把他惊醒,它便不再睡,前爪伸出远远,头部轻轻地向下滑动,背部波动着,伸个懒腰。看着它逗人,便去摸它,它喜欢,侧过来毛绒绒的颈项让你摸。摸重了,它会生气,猛回头来咬你指尖,虽然咬不疼,只是将嘴合上,用舌尖舔舔。学课文时,有这么一句:“毛绒绒的深绿帷幕合上了。”老师便让我们用“毛绒绒”造句。我写道:“我家的小花猫来了以后,院子里就没有看见耗子了,大家都喜欢它,摸着它毛绒绒的 背称赞它。”老师说,写得不错,只是最后一句太“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花猫并不总逗人爱,也讨人嫌。有一次,曹叔叔家里来客人,洗剖好的一只鸡不见了。从楼梯下面的稻草堆里,找到了鸡,也找到了躲着的猫。曹叔叔一气之下,重重打了它一顿。小花猫一拐一拐地上了房,第二天 还没下来。小院的居民着了慌,从隔壁酱油铺借来长木梯,万叔叔爬上屋顶,终于在屋檐 下的墙壁缝隙里找回了它。立即,刘姥姥贡献了半碗孩子的奶粉,妈妈调出一碗奶来,一勺一勺地喂,用的是小勺。曹叔叔搞来一颗“云南白药”的保险粒,和着奶喂它。
几天后,小花猫又能到处跑动,眼里的凄伤也消失了,屋里屋外地窜,玩弟弟丢给它的乒乓球。它再也不偷吃东西,每天定时去自己碗里吃饭。有时也不一定准点,那是玩累 了。弟弟看着它吃饭,吃着吃着,它扭头又上了房。弟弟眯起眼睛,看它向屋脊走去,圆滚滚的肚子一闪一闪。弟弟会说:“它吃饱了。”
渐渐地,它大了,春夏季节,常常外出,魂不守舍。它不会生崽,是公猫。 既然是公猫,胡须就很重要。两绺灰色的胡须,笔直地生长着。一遇到意外的声响,两只耳朵就耸立起来,胡须向后倾倒,眼睛滴溜溜地转动,探望四方。电影里的侦探也因此逊色。
妈妈住院期间,还天天问起小花猫来,它已不小,足七岁半了。我和弟弟也顾不得它, 奔波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它饿了,出去寻食, 晚上还是回来,而且渐渐发福。终于,它再也没有回来。有一天,邻居说,见着它回来,在我家的磨石地上站了好一会,人们唤它,它不理,慢慢上房,走了。
那时我高考复习正忙,很少回家,除了吃饭、睡觉。于是我没见着它,爸爸、妈妈和弟弟也再没见着它。
它不知道,我已经读了大学。
1985.6.13夜于武昌
“南国之夏”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