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

07-02 作者:万木

好多年不曾赶乡下的集市了,前几天回老家,我赶了一趟农村的集市,回来犹有几缕淡淡的喜悦驻在心头。

记得小的时候,我见过的最大的世面就是乡村的集市了。逢了集日的那天,天麻麻亮,人们就早早地起床了,匆匆地吃过早饭,换上整齐一点的衣服,把舍不得吃的鸡蛋什么的,装在竹篮里,再三五成群地去赶集。一路上,老老少少的,络绎不绝。四面八方的人流向一个地方汇集,最终汇集成一条嘈杂,欢乐的人流。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色各样的商贩已摆起了摊子,或是用简易的小桌子摆上,有的干脆就放在地上。吆喝声、还价声、说笑声和小孩的吵闹声此起彼伏,大家做完自己的生意后离去,后面的人还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把个乡村集市赶得热热闹闹。

六盘山镇的集市在周边的乡镇算是最大的,每逢初一、四、七就是赶集日。赶集的人并不全是为了买卖。那些一家之主,做掌柜的,在每次赶集之前,要早早谋划好了购买的物品,或者打点好了出售的东西,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汉,还有那些村子里的闲人,吃过早饭之后,优哉游哉地晃悠到集上去,凑的就是个热闹,图的就是个置身其中的气氛。那些个闲人,在街道里东瞅瞅西看看,买个油饼抹定糕很夸张地吃着溜达,瞅见便宜货了收拾一两件,遇不上了也无所谓,因为他们赶集的目的就是溜溜腿,看个热闹。最忙乎的就是那些真正赶集的掌柜的了,他们背着一个蛇皮袋子,按照购买计划东奔西跑,直到袋子鼓了,钱包瘪了,才有空坐下来喘口气,抽支烟。

集市上最招眼的是那些媳妇、女子们。她们三五成群,东挑西选,为买一件称心的物件要跑好几家摊点,有些摊主忍受不了她们的挑剔,免不了发懆,就有了争执,可是摊主哪里是她们的对手啊,一番’唇枪舌剑‘的较量,摊主便败下阵来,连连告饶。那些捡了便宜的媳妇女子,一路疯笑着到下一个摊点去了。

集市上最沉稳的莫过于那些摆小摊的摊主了,他们大多上了年纪,将自己种植的旱烟或是编制的背篼、筛子、鸡罩之类的,拿到集市上寻一个适宜的地段摆上,卖多卖少根本不在乎,图的就是个赶集的氛围。还有那些卖菜子的、摆杂货摊的,也是一副卖不卖随便,赚不赚自然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叫嚷的最欢的是那些卖跌打损伤药的“当客子”,他们拿着那小喇叭,可着劲地吆喝,招徕顾客,还真有那些患了陈年老病的人们,抱着上一回当的心态,过去坐在那里,任由卖药的当客子摆布,不是拔牙就是关节上贴膏药,反正花钱也不多,或许这个当还就上好了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集市,就像一出戏的情节铺展开来,引领着那些乡村里的老人,慢慢地进入一种场景,一种情节之中。这时候的集市大街就像岁月的大手,拖着乡村的梦与现实,一点点的升高,再升高,直到集市上的人和声音一起消失在午后的阳光里。刚刚还人声鼎沸的大街上只有残余的菜叶垃圾和几只流浪的游狗在溜达,几个最后回家的老人互相吆喝着“下一个集再见!”的余音还在集市的上空余音袅袅。

赶集的时候,人山人海;散集的时候,海水退潮一般,吃一锅子旱烟的功夫,集上已经是冷冷清清,像一场梦似的,一觉醒来,啥都没有了,不由得心里疑惑了起来——到底今天是不是集日呢!

乡村集市变了,规模变大了,产品变多了,档次变高了,不变的是深藏在心中的乡情。

2014.4於六盘山镇

共 1 条文章评论
  • 细腻的笔,来自于生活.好文.2014-07-0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