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宝”

07-13 作者:笑铀

识“宝”

从媒体上看到几则关于收藏的故事,颇为有趣:几年前一后生把爷爷遗留下来的一辆自行车以1000元卖掉,哪知此车竟是英国20世纪30年代的产品,车架为白金制作,至今仍锃亮如新,当时中国只进口两辆,现在英国人要出一辆劳斯莱斯把这辆自行车从收藏者手中换回,收藏者都不愿意换呐;北京某先生花150元从郊区油坊购得一口青花龙纹大缸,经专家鉴定,竟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宫廷用品,保守估价50余万元,若不是有裂纹和掉铀,要值400万之多;某先生花300百元购得一幅字,经专家鉴定,竟是明代文征明86岁所书《醉翁亭记》真迹,至少值100多万元……

家中有宝自不识。宋代诗人苏东坡在一首诗中这样写到:“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诗人因楚人卞和怀抱稀世宝玉为世人所不识,反被说是石头一事大发感叹,警示世人要以此为戒:“宝”,就在身边,要识“宝”、护“宝”呵!

的确,“宝”,在身边!就拿美国著名的门罗金矿来说吧。那个原本拥有6公倾山林的秘鲁移民,在淘金热的诱惑下,卖掉山林举家到西部买下土地钻探,希望找到金子,一连干了5年,不但毫无所获,连家底也折腾一空,最后不得不回到老家。当他回到故土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片山林就是至今仍在开采的门罗金矿。呜呼,这位连做梦都想要得到金矿的秘鲁人却没有守住自己的金矿,成为终身遗憾。

哲人说,人生的一个误区就是“灯下黑”,因为双眼总在向远处看,结果脚边的珠宝却被一脚踢开。那些身边有人才而不能识,更不能用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大可不必因此疾世如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金矿”;每个人也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的生命中,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慧眼识宝,并者始终如一的坚守住。一个人是否能有幸开发出这座“金矿”,关键就看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若能坚定不移地守住“金矿”,并在几乎无法坚持的情况下再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