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妈妈装新房

07-16 作者:北斗星

他给妈妈装新房

昨日我参加了朋友邀请的晚宴,在豪华的酒店里,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宾朋相遇,主人一一介绍新老朋友,大家相互握手问候。宾朋坐定,美味佳肴随之上桌。且不说灯红酒绿的奢侈场面,就高雅的酒店服务和热烈的气氛十分让人陶醉。未曾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国已走向太平盛世,国民生活的水准已超越历史水平,由温饱走上小康,且逐步实现中国的梦想。

整个餐厅内,轻音乐在柔和的灯光下流淌,欢笑中主人提议:请大家首先共同干一杯,表示我们友好团聚,然后再各自找“对象”互敬。按照主人的提议,大家共同举杯干了第一杯。随即大家纷纷各找“对象”。坐我对面的是一位新朋友,据介绍他姓丁,是某行业的老板。出于礼貌我主动举杯敬酒,丁老板即端杯还礼,并礼貌地向我请求,“领导,能否少一点,我明天有事”。我脱口问道,“啥事呀?”。“我明天要找人给老妈装修房子,我不胜酒力,怕喝多了误事”。丁老板用平稳的口气道出原由。给老妈装修房子?他的话使我产生了

“怀疑”,同时也产生了敬意。我连连称赞:孝子,孝子……。那里,那里,做儿子是应该的,丁老板不以为是地答道。再一细问,丁老板的母亲今年已八十有四的高龄了。因老宅拆迁,近期分得一套安置房,丁老板决意要给老妈的房子装修一番,让辛苦一辈子的母亲享福晚年。在场的宾朋都为丁老板的做法而感慨。唉,难得呀,难得!现在听说的,都是父母在给儿子装修房子带媳妇,哪有儿子给父母装修房子?其中一位客人带着敬意在自言自语。一时间,大家就丁老板给老妈装修房子的事七嘴八舌感慨万千:年长的老张为之深叹:“我四个儿子,如有一个这样,我就足也”。在一旁的李局说,时代不同了,如今是小的住新房,老的住厨房,有谁能想到他爹娘。王科长也风趣地道,新社会新国家,那个有钱那个花,不花钱的保姆儿媳夸。将至不惑之年的赵经理,对丁老板的言行颇有敬意。他一边举杯一边感慨:我们家家都有老人,人人也都会老。老人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本身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象丁老板这样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多尽孝道,不然等想尽孝的时候可能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赵经理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中国自古就有二十四孝,当今社会能做到“孝”的人,已经不多了。“孝”在当今社会,似乎是一个“过时”的词。我们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说照顾好、关心好自己家的老人,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一个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不可能有在世的今天。为什么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些人却漠视老人的存在,不孝顺、不赡养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一条还是缺乏孝敬老人意识,把老人当累赘、当负担。殊不知生命是一代一代繁衍,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今天你不孝,下一步落泪的可能就是你。

我读过一篇《购买母亲》的文章,说是主人公在拥挤的住房里,在妻儿不满的抱怨声中感到乡下的母亲是一种负担。此时,他看到一则极具吸引力的广告:《富豪欲出十万购买母亲》。原来,这位富豪事业有成后,十分思念已故的母亲,为了弥补母亲在世时没有好好孝敬母亲的遗憾,愿花十万购买一位母亲,当成自己亲生母亲服侍。主人公在与富豪签了一份与母亲断绝关系,不与母亲见面的协议后既得到了十万元的巨款,又迎来了家庭的轻松和安宁。后来,主人公在用这笔巨款做资本奋斗若干年后也成了富豪。在他忽然想到自己还有母亲的时候,却接到富豪的电话,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于是心里失落之极,也发布了当年富豪一样的广告,以弥补自己生前没有照顾母亲的愧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我们的父母走过了沧桑岁月,在风风雨雨数载里,为家庭、为子女,含辛茹苦一生,如今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们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怎么说都说不过去。虽然有些人经济上有些力不从心,赡养老人的压力较大,但这并不就是我们推卸赡养的理由,关键是做子女的有没有一颗拳拳孝心。《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又如汉文帝刘恒,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我们今天孝敬老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们养成尊老的习惯。这样,自己老了那一天,子女也能善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敬老人实际上就是孝敬我们自己。

据说,晚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年老时儿子不孝,病倒在床,没人送饭送水,伤心之极,忽见隔墙儿子在喂孙子,他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隔墙望见儿喂儿,好似当初我喂儿;如今儿子将我饿,只怕日后儿饿儿。”但愿这首诗能对我们今天的儿女们有所启示!

丁老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民族美德的再现。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工商局

魏来安

二00一三年八月六日

邮编:239200

手机:13955002128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