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漫记(一)

07-28 作者:公孙强子

“金周至,银户县,杀人放火长安县……刁蒲城,野渭南…..”这些是流传在关中民间的谚语,也道出了渭水河畔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别的就不多说了,我就说说这金周至吧。为什么叫金周至?有传说是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了,不小心把金丹掉落在周至和户县,因为大部分金丹掉在了周至,掉落在户县的地界少,所以就有了金周至银户县的称谓。显然这是后人附会的传说,古时候周户界限几经变更,就没有固定的界限。现在是周至的过几年中央一划分又变成户县的了,甚至连周至都不是,同理户县也是。

而真正解释金周至的原因是古时候周至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农耕比较发达,盛产粮食,物产丰富,不仅主要种植小麦,甚至还种植水稻,所以这里在农业社会就成了物阜民丰的地方,也就造就了“金周至”的美誉。这在今天的现代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就在那个历史时期真实存在,不仅稻田多,而且竹林多。这里古来就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古代水量充沛,你要从周至去户县,你过一个河时你就要脱鞋,还没等走多长路,又遇见一条河,你又得脱鞋,湿地多,故而你的脚常湿漉漉的。不信我给你从现在的周至县县城往户县数一数:沙河、淇水、阿岔河、田峪河、赤峪河、耿峪河、劳峪河…….都是南北流向。

想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水草的清香,风拂竹林的场景,那是一个河流密布,水草丰美,岸芷汀兰,竹林滴翠,水绕青山,云低雾霭,白杨密林,渔舟唱晚,稻花蛙鸣,柴门犬吠,扶老携幼,金黄麦苗……..我好像看到了上林苑,长杨林,看到了汉武帝在狩猎,也看到了司竹监在竹园巡逻……..

轰隆一声,定睛一看,原来一个巨型钢铁怪物在河床正在划拉。把我又拽回现实,我只能先从黑河的上游说起,那就得谈到那个对西安850万人生存至关重要的黑河水库说起,准确的说是黑河引水工程。

西安市的黑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黑河发源于太白山,流经周至县县东大部分地区,在周至尚村镇流入渭河。黑河惠及周至大部分地区,素有周至的母亲河称谓。

现今的黑河实际已不属于周至县。西安要发展,西安市人口不断增加,吃水问题要解决,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黑河引水工程提上省政府议程。而在坊间传闻,当时周至不属于西安市管辖,而属于咸阳市管辖。为了解决西安市的用水问题(渭河污染严重),把周至县划归为西安市管辖,并每年给周至县几亿元的补偿。而周至县给出的代价却是不能发展重工业,污染的企业不能有。但是临近西安的户县却是工业发展迅速,得到快速发展,而周至却沦为贫困县,到现在户县人终于扬眉吐气了,见到周至人就会说你们还是金周至吗?现在应该是“金户县,破周至”。即便西安市给周至县财政拨款补贴,据知情人说周至县的财政还是支大于收,而且缺口很大。

坊间关于水库的事还有个传闻,说有人建议当时的县委书记号召全县勒紧裤腰带,修建水库,将来把水卖给西安人,到现在也就不至于财政没钱了,当时的县领导没魄力干,所以到现在黑河水库却与周至人没关系,没得到一点好处,而这个说法我没求证过,但站在周至县的角度似乎好像在理。

和众多大坝水库一样,就连那个最著名的“高峡出平湖”大坝一样,它们往往带来很多负面问题,大的就是容易引起地震,再者生物链的破坏,当地居民的影响。有的甚至负面问题很大,比如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和临近陕西的三门峡水电站。据资料显示: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渭河流域发生了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灾。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农作物绝收。这次洪水造成了多处决口,数十人死亡,51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但是这次渭河洪峰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因而,陕西省方面将这次水灾的原因归结为三门峡高水位运用导致潼关水位居高不下,渭河倒灌以至于“小水酿大灾”,可谓得不偿失。

为此,10月份,水利部组织在郑州召开了“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专题调研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取得了很大效益,但这是以牺牲库区和渭河流域的利益为代价的。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就是三门峡水库。”

黑河水库的修建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多问题,据华商报在2013年3月22日的报道题为“周至每年供水"3个西湖" 保护黑河水源农家乐被叫停”中,指出修建黑河水库后对当地甚至整个黑河流域影响是很大的。你想一年就把“3个西湖水”让西安人给用了,而对于黑河流域的居民来说却带来的是“水荒”和生活的问题。修建大坝后河水断流,黑河水量减少,流域内水位下降,以前打的井不出水了,人力压水泵也不出水了,以前在上游有的地方拿个铁锨随便一铲就有水,人就可以直接喝水,这里以前连片种的是水稻而不是小麦。就连我们住在中下游的村子都有“稻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黑河径流减少,河水没能充分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我们学过地理都知道,河水和地下水是互补的关系,在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给地下水,在河流干涸期,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一个循环系统的生态环境,而在1998年修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一直在减少。使得这个号称“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的周山至水地区,却出现了“水荒”,居民饮水困难”,你更难想象这个黑河水库不仅没有给周至的老百姓带来好处,却在残忍的剥夺黑河流域的百姓生存机会。而且你很难想象当黑河水库也没有水的时候这个城市怎么办?

据说从1998年黑河水库建起,在GDP等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中,周至始终位于西安13个区县的最后一位。

为了保证水质,在黑河水库周围,村民说不让养猪养羊怕污染,砍伐树木,开矿怕污染,开办农家乐怕污染统统叫停。在报道中村民康保成说:自从黑河水库地保护范围划定以后,范围内不允许新建永久性建筑,不允许搞养殖,甚至种地都不让上化肥,给居住在保护范围内的群众造成了影响,记者在保护区见到,当地群众依然居住着墙体裂缝的老旧土房。“就因为这,这几年我们村上有不少因为经济条件差的适龄青年谈了女朋友,但女方家却不愿结婚。”

黑河水库的修建完全与周至无关,而且修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深深的影响着辛勤的黑河流域老百姓。他们现在也面临的“水荒”,而我们身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西安,却从来没有关注过水源地的人们,而当初为了西安的发展,周至县老百姓说:“希望西安人富了,能想到我们”,而今天身在西安市的人们天天喝着喝矿泉水一样好的水时能否想到水源地的父老?

千年古刹仙游寺

在黑河的黑水峪口有个千年的古寺,前人是这样描述它的: “在周至县南三十五里的黑水河畔,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别致,薄雾缭绕,甘泉飞瀑,古洞幽妙”。

唐永和元年,一个书生应举考试及第,被任命为值周至县尉,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西安话,在这里写下了那篇千古绝唱《长恨歌》,这个书生姓白,名居易。(未完待续)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且行且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luxin2014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富了西安市民,苦了周至百姓!2014-08-05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