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村:一个被江西称之为西藏的村庄
清晨,走在鹅卵石铺就的村路,砖壁上蔓延着层层青苔,木质结构的老屋布满了风霜雪雨,年久失修的古屋处处流露出破败的苍凉。
地处江西省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据《唐氏族谱》记载,明洪熙元年(1425年)唐氏十九世祖鲤公迁入藕塘建村。80年代古建筑有司马第、井头、岭仔上、拾青园、大佛号、新屋、大厅下、新厅下、老厅下、巨大公厅下、八家老厅下、庙下孝节牌坊、村口贞节牌坊、土楼城等一批曾经记载和见证了中国农村发展历史的沧桑。建筑群依着村庄呈圆形分布,大概有30多幢木质结构的连体屋,分上下两幢和二个天井。外加二幢唐氏宗祠(其中又一栋小的宗祠又称“响祠”)、八庙一寺(原寺已废),村中有99口池塘,包括两口大池塘和休闲广场(称之为谈下,全村人平时聚集、开会的地方),可谓是配套建筑齐全。据老人回忆,整个村子最兴旺的时期大概在五六十年代,全村大约有800多人。
看村中建筑物确实是一个富有浓厚传统文化的古村,居民住宅院用得都是清一色大青砖瓦,院内二个露天天井显得更加宽敞,一座宅院通常居住四户人家。整个村子仿制迷宫设计,同样的石门、同样的雕刻,如果一个陌生人进入村里,可能一时半会真出不了村。
一、村前土楼
土楼位于进村视线开阔地方,即油榨下村旁,是一幢三层楼高拥有30多个房间的城堡楼。主要用来保护村民不受外界侵害。整个城楼采用整快的四方石垒起来,结构结实,城楼里面挖有水井,藏有粮食。当村民在遇到侵害或其他危险时,城楼里可以躲藏整个村的村民,因此,在土楼里长期住着名叫唐万孙的人(土匪出身,担任过国民党团总),是他领着一个由10多人组成的保卫班住扎于此。直到1929年,由彭德怀元帅带领的军队路过土楼对面一座小桥时,他们当中有一位战士被土楼里射出来的子弹打死。因此,激起了红军攻打土楼的念头。加上当地部分人的挑拨,说土楼不但窝藏有土匪,还有很多金银财宝。彭德怀才下令战士攻打土楼。在经过战士们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在第4天攻破土楼,后来才发现土楼里除了打死和跳井自杀的10多人外,什么都没有。自该土楼被攻破后,也再也没人去管理维修,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末彻底废除。
二、司马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房子,要属当年建立在全村最高地理位置上的司马第,人未进村就可以看到司马第房屋脊。司马第坐东向西,南出门单独有一条石板路直接通往村正中两口大池塘边的休闲广场。房子除用青砖瓦建造外,房门及地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长方形麻石垒成,房屋内用的柱子都要成年大人才能合抱。上下四幢房屋里分列的房间30有余,一层有房间15间,楼上的房间均采用了暗藏明防的设计(在房间里的人可以看到一楼及外面的人,而一楼及外面的人看不到房间的人)。司马第为清清乾隆年间进士唐之岳进士建造。从匾额“贰守第”分析,为州府长官太守的副手,谓任同知之职。时至2017年6月,该房屋未得到修葺。
三、节孝牌坊
节孝牌坊,立于村口庙下,高5余米,宽6米余,三门四柱,青麻条石砌就,“节孝”两字高悬于牌坊上方,牌匾正面左下角题有“咸丰”两字。牌坊整体给人感觉高大、气派。虽然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却牌坊丝毫无损。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逃过60年代那场洗劫,被人用钢绳拉倒,牌坊上的题字被凿毁,条石也早被用于砌墙基了,如今已经踪迹全无。
节孝牌坊故事女主人公名字叫世三婆,从小被唐火生收为童养媳。有没有完婚的时候,未婚夫唐火生就外出谋生,有幸加入了朝廷军,但遗憾的是不久他便在一次征战中战死,撇下家中老父母和年仅16岁正值花季的世三婆。从此,生活的担子应压在了她的身上,一个柔弱的少女就挑起了赡养老人的重担。好在她从小脚大手壮,身板结实,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十分能干。上山砍柴,下地锄草,洗衣做饭,飞针走线,放下镢头,就拿锅铲。屋里屋外,细事粗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更难得的对公婆极为孝顺,侍奉恭谨,一日三餐从不耽误。有时公婆头痛脑热,她更是煎药熬汤,端茶倒水,细心呵护,无微不至。
有一次,她婆婆肩胛上生了一个疥疮,日胀夜疼,治了一个多月总不见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三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郎中说要把里面的毒血和脓头拨出来,再敷药才能好得快,若是靠硬挤出来,疼痛不说,效果还不是很好。三婆听了,二话不说,俯身在婆婆肩上吮吸起来。也不顾脓水又腥又臭,一口又一口,硬是把疥疮里的毒水挤出来了。坚持几次,婆婆肩上的疥疮消红退肿,日渐康复。郎中和村里人说:“格(这)样的俚世上难得啊!”从此,公婆对三婆更加的疼爱。一家三口虽然粗茶淡饭,却相依为命不缺温暖。只是一件事情让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却又说不出口,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三婆每当伺候完公婆吃了晚饭,收拾停当,就拿着给火生的鞋底在村口那棵大树下纳起来,不到黑天不回屋。橱柜里纳好的鞋底已经有厚厚的一摞。应证了那句“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婆朝也盼,夜也想,总也没能看见丈夫火生魁梧的身影向她走来。虽然三婆嘴里从来不说,公婆自然是知道,她这里盼着丈夫回家。他们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听见三婆在被窝里压抑的抽泣。原来公婆当年就没有把儿子已经战死的事告诉三婆,一是当年三婆年龄还小,二是三婆吃苦耐劳,又听招呼,两个老人风烛残年,留住三婆也是有个依靠,这事一直是压在他们心里一块石头。特别是这么些年来,三婆的勤劳与孝心,更让公婆心里觉得太对不起三婆,太苦了三婆。两个老人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把这件事告诉三婆,并且去留任她拿主意。
于是,在一天晚饭后,三婆又要去村口时,婆婆叫住了妃子,老泪纵横地说:“闺女,莫去了。火生回不来了,他早就冒(死)了。这多么年太苦了你,对不住你。我们不能再耽误你了,你寻个可靠的人家嫁了吧,莫再跟着我们吃苦了。”三婆听了“噗通”一声跪在婆婆面前:“其实我早就晓得火生不在了,只是以为公婆不晓得,我怕你们难过,我才这样做。再说,我纳鞋底,也是对火生哥的一种念想。婆婆莫赶我,吃苦受累我情愿。我就是唐家的人,哪里也不去了,我情愿服侍公婆一辈子。”“好,闺女。”婆婆说完,两人便抱头痛哭起来。这时恰好天降瓢泼大雨,像是三婆一片热情至孝感天动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公婆相继去世。族里的老人看三婆孤苦伶仃,总是劝她改嫁。然而三婆谢过老人的好心,照旧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女人这么些年生活的堪比黄莲还苦三分,尤其是精神上的压力,本来长得周正的她是很漂亮的,身材结实高挑丰满,脸不施粉脂却红中透白,身着粗布衣却干净利索。美丽的她吸引得村里的浪荡男人垂涎三尺,每当然三婆在田间地头,总是有事没事往她身边凑。夜里也有人经常敲她的门,金钱引诱,威逼恫吓,然而总被她一身凛然正气和横眉冷对逼退。在一个风高天黑的夜里,一伙流窜到村里的土匪踹开了三婆家的门,看见美貌的三婆,要强行不轨。面对一群如果狼似虎的恶徒,她无力抗拒,只以以头撞墙壁,以死殉节。这件事被地方上报朝廷,崇祯皇帝念其孝行节烈可嘉,大加褒奖,特赐立“孝节”牌坊一座。
四、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贞节牌坊建于崇祯年间,皇帝为表彰贞洁孝妇李氏而建,牌坊由正额和侧坊组成,通高5米有余,宽8.5米,麻石凿制。牌坊正面刻“唐氏乳姑”,背面上书“妻盼夫归”。李氏未婚夫唐云生在一次征战中战死,只留下年轻貌美的李氏在家守寡。因其貌若天仙,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男人垂涎。有些男人为了追求她,主动到她家为之劈柴挑水,但都被她拒绝。为此,村里至今还流传着她拒绝种种诱惑的事迹。直到有一天,她遭遇了土匪的强暴杀害,她的事迹传播得越来越广泛,后经当地官员请示,崇祯皇帝为表扬她的坚贞,恩准为其建造贞节牌坊。遗憾的是该贞节牌坊在“文革”已毁。
五、大宗来燕匾额与明代唐妃
记忆中,村宗祠里悬挂“大宗来燕”四字匾额为明崇祯年间南丰知县刘日珽赐给唐氏家族宗柯的题匣,现收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说起这块匾额,故事要从当年选秀美女入宫说起,话说藕塘村岭仔上(地名,同时是一幢古建筑的名字,现已废),住着一位常戴帽子的大家闺秀,因为她常戴帽子,村里很少人看出她的美貌,直到有一天,被人推荐去选妃,且选妃成功后才知道她的美貌。
唐妃乃景帝之妃(后封为贵妃),景帝选秀天下,得了一个丽姝,体态轻盈,身材袅娜,性情容止,惹得景帝越瞧越爱,越爱越宠,春风一度,无限欢娱,封为唐妃,景帝死后,群臣附议将唐妃殉葬金山。2011年4月11日,南丰县长许中伟在对话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时说:“曾布之妻魏玩擅长诗词,堪称南丰第一才慧美女。明代有一位唐贵妃也出自南丰。”其中,2017年6月由南丰县博物馆王永明撰写的《藕塘村里有唐妃》一文对唐妃作了进一步考证。据藕塘村民回忆,唐氏三世祖唐兴生一女,取名云燕,生于1438年,死于1457年,年仅19岁。
六、村中池塘
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在村落四周的池塘,大小共计99口。其中,村正中有两口很大的池塘(现在已经成了村民堆放垃圾场),两口大池塘的中间是一条长约30米、宽约2米乱石铺好的笔直大道。说起村中道路,非常值得村里人骄傲,整个村路均用乱石铺就,不论刮风下雨都能保持着路面干净,在早年的临川一带,藕塘村用乱石铺好的石板路榜上有名。据说村中两口大池塘是龙的眼睛,下方那口小池塘为龙的嘴巴,而龙尾巴自然是在司马第老宅后面的山坡上。
池塘里多以鲤鱼、鲢鱼居多,平时不给打捞,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打捞。每到年底,全村人会把村中的二口大池塘干了(现已废),把鱼打捞起来,除了分给村民外,然后全村人在村中广场上摆上近50桌(每桌为8人),规模空前壮观,这一风俗延用到八十年代初中止。
七、戏班
80年代之前,方圆百里,只要提起藕塘戏班子,都会伸出大母指夸奖。清晰地记得,村里的戏班以唱京戏为主,故事情节自然是历史名段,唱戏之人均出自唐姓一个家族。真人真功夫的表演是赢得了方圆百里村民喜欢的砝码,故戏班成了村里老一代人最大的喜好。据说每到冬季,村里戏班自然忙开了,曾经有些地方因相互争抢村里戏班前去助演而发生械斗。因为藕塘村有如此庞大的戏班,才引发了很多的爱情故事,也成全了许多的有情人。村中至今仍保留一整套清朝年间唱戏用的戏袍,后在70年代又购买了一套,直到90年代初,因村民大量外流,导致戏班无法组织并停止。
八、桥龙灯
闹元宵舞桥龙灯(也叫桥板龙灯)是村里的一大特色。桥龙灯由一块长约1.5米和宽约30厘米、厚约5厘米的木板组成。每块木板的平面两头打有两个约3厘米的圆孔,正好能放进一根圆木棍,再用木棍插进圆孔,然后采用木板接龙的方式把它叠加起来,再用竹栓把木板连窜起来。并在木板上面安装了两个灯笼,灯笼里可以插上蜡烛,一个富有民间艺术的桥板灯做成了。
桥龙灯要求村里每户出1块,最长时达100多块,然后由每户出一个壮年人,在吃完晚饭后开始舞灯。起点是在八宝殿门口,具体是按姓氏辈份排序下去。当桥板灯的灯光倒影在两口池塘的水面极其好看。
龙灯起舞前,鸣炮时间要准确。火药放在钢管里,点燃后对着天上燃放,声音非常之响,舞龙开始前,连放3声,据说是驱逐妖魔,以求在新的一年全村平安。待到第2声炮响,紧接着是敲锣打鼓,一支庞大的舞龙队伍浩浩荡荡,长长的龙身随着龙头舞动起来。长龙沿着村中两口大池塘绕上一圈,然后再挨门逐户进门起舞。期间村里的每家每户要安排人在大厅的桌子上点大蜡烛,摆好各种水果,等龙头进家门时,燃放鞭炮迎接。而龙头要在村里的每家每户的大厅正中点三下头,以求保佑该户人家平安,然后再继续到下一户人家。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年青人除了考上大学离开村里外,更多的是外出打工,还有很多人在外面安了家,留在村里的可谓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直到2000年开始,桥龙灯再也组织不起来。
时至今日,自己每次回江西老家,总会在村里巷道中来回穿梭,发现古建筑严重的损坏,全村留下古建筑几近消逝。可能是因为修了马路的原因,传统建筑结构和下水道的破坏,曾经的老屋因长年没有修复,每到下雨满屋都是水。每一幢房子住有四五户人家,加上他们均修建了新房(因地形约束,现在建的新房严重影响了传统的建筑风格)。随着一户接一户的搬出老屋,老屋只能用于关猪养牛。只有老屋上的青砖黛瓦,石拱和门楣上龙飞凤舞雕刻在诉说历史的沧桑。正因为藕塘村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使得很多淘宝者聚集在村里淘宝(古董)近几个月。导致村里的石拱桥中间的石头被挖(据说石拱桥中间的石头里埋有银元压桥),村中的石板路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知名建筑司马第也未能幸免,遭到了严重损坏。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破坏的贞节牌坊,以及分布在村庄的八庙一寺(福神殿、社公社母庙、三神公庙、高楼神庙、何尚书庙、康枣子王庙、哈公哈母庙、四神殿与宝幢寺)。幸庆的是宝幢寺(与宁都丁姓合建),在村民的支持下得到了简单的重修。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在该寺住过一个晚上。
九、石拱桥
……
藕塘自建村以来,明代有名人唐妃、唐兴,皇帝恩赐孝节牌坊世三婆;清代有进士唐之岳、皇帝恩赐贞节牌坊李氏;近代有历经沧桑的甘大女(土匪邹富成四姨太),以及反面教材人物土匪出身唐万孙;当代培养了一批大学生。久远的古宅,不老的传说,古色的巷道,无不彰显藕塘村深厚的文化积淀。
如今的藕塘古村被废,原因跟村民愚昧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关,以及当地政府没有发现和引导村民积极地保护古建筑等有关,但幸庆的是2017年6月至6月19日,经县文化局、县博物馆,县委书记吴自胜深入调研后,认为藕塘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古村。
我的故乡藕塘村,一个倍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文/唐长泉)
作者新书“唐游记-诗画中国”文化旅游丛书10册,购书添加作者微信:tang11117777。别忘记帮我转发朋友圈,谢谢。
- 不错2014-08-19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