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红薯

08-27 作者:云水听雨

华北平原一望无际,这片大地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产粮区,与东北粮仓比较,华北平原的优势是气温高,雨水充沛,尤其是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具有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粮食种植分夏秋两季,除水稻外的北方粮食品种几乎都能生长。每年春天的惊蛰时节,农村便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忙着春播。如果此时有一场春雨,春忙的景象更是突出,家里面往往都是空无一人,而农田里人们为了充分的利用好这场春雨带来的墒情,都忙着抢墒,保墒,翻地,播种。按这常言道来,“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榆钱鼓,种红薯”。春红薯就是从每年的大概四月份开始种植的。

红薯分春薯和夏薯两种,没有春薯就种不上夏薯。

前一年产下的红薯储藏好了,备以食用后剩下的用做猪饲料。每年一到了腊月,肥猪出拦,杀猪过年,红薯的用项也就减少了。这时,红薯的保管更需要加强,立春后地温上升,储藏在地窖里的红薯往往会由于温度升高而出现“苦疔”甚至腐烂,要及时打开封盖的窖口,适度的通风换气,保持窖内的温度与湿度基本恒定,以便更好的储藏好红薯。

正月底二月初的时候,院子里开始整理土地,深挖三十厘米左右,一米宽,十米长的土 畦 1一2个,铺好铺匀底肥,适量化肥,但是更以农家肥为主,有利于保温。把储藏好的红薯以长轴横卧,依次密集排列摆放,红薯上面均匀培上厚度约十厘米的沙土,沙土保持含有一定水分湿度,土 畦 用竹匹搭好竹蓬,覆盖塑料薄膜,充足的阳光照射,大约十余天红薯发芽破土,从沙土里长出嫩绿嫩绿的红薯秧。注意保温通风的同时仍需维持合理的湿度。随着秧苗的增高,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当室外温度继续升高后逐渐增加晾晒时间,以利于秧苗的粗壮,提高种植时的成活率,农历三月阳历四月份的时候,秧苗就开始栽种了。

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蜜蜂忙碌起来了,大地一片春色。杨花柳絮飘满天,柳芽长满枝条,柳枝垂落着。嫩绿的榆钱儿一串儿一串儿的,落下一把塞到嘴里就可以嚼着吃,人说春光无限美,然而美丽的东西定是短暂并非无限,不然怎么会有人惜春时叹春光太短呢。转眼之间到了种春薯的时间。

种红薯,首先要把大田封好垄,备足水,一家人忙不过来,往往还要叫上亲友帮忙。挑水的,刨坑儿的,点水的,扪秧的,培土的,一道道工序,一个个岗位,像一条条流水线,所有工序完成了,往往累的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甚是辛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红薯栽种好了,等到六月份,长出了长长的蔓子,这时候雨水也慢慢的多了起来,像种春薯一样,也是把大田备好沟垄,栽秧种下夏薯。所不同是,夏薯的薯秧是用春薯的蔓子用剪刀剪下来做好的,一般夏薯秧一颗大约需要二十厘米长的薯蔓。

六月天,一股股热浪铺面袭来,万物生长看太阳,叶子吸吮着阳光,储藏着摄入的太阳光,光能转化成植物的生物能。小麦此时吸足了太阳能,进去了成熟季节。杨柳的叶子不再嫩绿,枝条不再柔弱,在这烈日下,看上去什么都蔫了,只有趴在那柳树叶子上的知了叫的最欢。

尤其到了雨季,红薯蔓长得特快,长的足足有两米多。蔓子还会长出根来扎到土里,这样一来,蔓子会更加延长,太长的蔓子需要太多的营养,这会影响结果实的。为了不让薯蔓疯长,需要把扎根的蔓子提起放到垅上,这个程序叫做“翻蔓儿”。红薯成熟“翻蔓儿”需要进行两三次。

秋天,柳树叶子变成深绿色,枝条也粗硬了许多,入秋后的晌午还是有些热,但早晚两头却是充满了凉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薯逐渐成熟。我们小时候早已按捺不住薯香的诱惑,不时的去地里看红薯长成什么样子了。观察红薯果实大小,有一个很成功靠谱的经验,只要趴在地上看红薯秧的地垅是不是裂开了缝隙,一般说来,裂缝越大,红薯块头也就越大。利用这从不失败的经验,我们几个顽皮的小孩儿总会“抠”出许多又大又好的红薯块儿来。

红薯生吃又脆又甜,但几十年不曾忘记的记忆里,“焖红薯”最好吃。

中午的日头最毒,几个小伙伴大多是午后才行动。带上草筐和割草用的镰刀,等到把草打满了筐,伙伴们不急着回家。开始挖土做起近半米高的土窑,土窑里埋好了“抠”来的红薯块儿,严严实实。土窑下面掏好烧火的洞,前面留出洞口来添柴,上面留出口来冒烟儿,土窑做的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因为每年这个季节都要有这个“作业”。捡来许许多多的木柴,点上火开始烧,一直烧到天黑黑的吃晚饭的时间,把土窑砸踏,烧的滚烫的热土把红薯埋起来,捂得严严实实。同样的程序,每年也是我们几个伙伴儿一起用这种方法“焖花生”。大家说好,等到明天早上再一起来,谁也不能擅自一个人过来偷吃。然后才背上草筐回家吃饭,晚上虽然心里依然惦记着那土窑里的焖红薯,但就是家长都不肯透出半点风声。

第二天一早,还是那几个伙伴儿,一个也不会少,重新回到土窑,刨出红薯,温度不热不凉,一看就流口水,急不可耐的吃了起来。又香又甜,味道至今都没有忘怀。

秋末冬初,柳树杨树的叶子随着一场场秋风的吹扫,经过霜染的树叶显得异常脆弱,落叶飘飘扬扬,洒落满地。绿色的红薯蔓儿上的叶子也染上了一层白霜,霜期到后,被霜打过之后的薯叶经阳光的照射,叶子很快萎缩,颜色有不了一两天就变化成了黑色,薯叶成了黑色,薯蔓儿也开始萎缩,红薯就到了收获的时候了,收下的红薯又要入窖储藏。

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的人,华北大平原,养育着华北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我们热爱着华北大平原这方热土,热爱着整个祖国大地。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2014-08-27 10:19
  • 作者的生活底蕴非常丰厚,写出了这样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这样的文章最具生命力。崇拜。极力推荐。2014-08-27 10:23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2014-08-27 11:58
  • 回复@一片云:谢谢2014-08-27 11:58
  • 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的人,华北大平原,养育着华北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我们热爱着华北大平原这方热土,热爱着整个祖国大地。 2014-08-27 12:49
  • 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的人,华北大平原,养育着华北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我们热爱着华北大平原这方热土,热爱着整个祖国大地。 2014-08-27 12:49
  • 回复@莫愁:谢谢好友的一路支持。2014-08-27 13:07
  • 喜欢2014-08-27 13:17
  • 推荐。2014-08-27 14:35
  • 欣赏!点喜欢。问好作者2014-08-27 17:31
  • 推荐阅读:赞赏!!!2014-08-27 18:04
  • 作者是种薯的行家里手。2014-08-27 18:44
  • 回复@巴吾其仁:小时候见过种红薯2014-08-27 18:50
  • 精品,喜欢。2014-08-27 19:03
  • 红薯生吃又脆又甜,但几十年不曾忘记的记忆里,“焖红薯”最好吃。 赞!2014-08-27 19:11
  • 好香的回味!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奖励、不能忘却!问好作者!2014-08-27 19:16
  • 欣赏佳作!问好!2014-08-27 19:36
  • 回复@ShIfT:谢谢2014-08-27 19:50
  • 回复@梦里花飘零:谢谢2014-08-27 19:50
  • 回复@旅客:谢谢2014-08-27 19:50
  • 回复@五香豆666:谢谢2014-08-27 19:50
  •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 2014-08-27 20:42
  • 欣赏云水笔墨,问好云水2014-08-27 21:11
  • 欣赏佳作!推荐阅读,问好!2014-08-27 21:38
  • 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蜜蜂忙碌起来了,大地一片春色。点个喜欢!2014-08-27 21:51
  • 我又来了,赞。2014-08-27 22:03
  • 回复@心静如水:我最欢迎您的到来2014-08-27 22:11
  • 种庄稼,在城市里的人绝对是庄稼盲,你写得那么细腻,那么专业,真想去过一下庄稼人的生活。劳动是快乐的,是因为收获的期望在远方。拜读好文章!2014-08-27 22:45
  • 拜读,欣赏,问候作者!2014-08-27 23:13
  • 回复@钢钢:谢您了,感谢您一路支持与对我的厚爱,鼓励我,才使我坚持着走下去。2014-08-28 06:30
  • 回复@红彤彤的曙光:谢谢您的支持2014-08-28 06:34
  • 回复@梦里花飘零:谢谢,我请客,请您吃焖红薯2014-08-28 06:35
  • 回复@老桥:谢谢您的一路支持2014-08-28 06:36
  • 回复@晨夕::谢谢您的支持2014-08-28 06:39
  • 回复@大山一隅::谢谢您的支持2014-08-28 06:39
  • 喜欢点一个2014-08-28 07:18
  • 回复@草木白雪:谢谢您的支持,我非常欣赏您的作品2014-08-28 08:05
  • 回复@一片云:您也喜欢草木白雪的文章呀,我是她的忠实读者,超级粉丝。2014-08-28 08:09
  • 欣赏问好朋友2014-08-28 11:59
  • 回复@郁庭斌:谢谢一路上的扶持2014-08-28 12:36
  • 既能了解生活 又能从这种生活中体会到乐趣2014-08-28 13:07
  • 顶一下2014-08-28 14:18
  • 回复@肾上腺:谢谢2014-08-28 14:53
  • 喜欢,不看还真不知道红薯咋个种法,我们只管品尝,就像欣赏你的文采一样。2014-08-28 15:53
  • 喜欢2014-08-28 15:54
  • 深厚的生活底蕴,朴素的文笔,精品文章。2014-08-28 15:58
  • 回复@仰望,45*:谢谢2014-08-28 16:03
  • 熟悉的红薯地 赞2014-08-28 17:46
  • 喜欢2014-08-28 20:40
  • 谢谢2014-08-28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