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一旦开学,开车上下班就变成了件十分辛苦的事。从居住的小区到单位,要分别途经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了安全,必须全神贯注、轻踩油门、随时点刹,小心翼翼的避让着那人头攒动的接送人流。每到这时,心底常常会不由得一声叹息,完全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空间在哪呢?
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五团团部座落在安庆边上的皖河农场,生活在场部的孩子们要到学校去上学,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从场部出发,经过一个小池塘,穿过几间黄泥墙、草屋顶的农家小屋,再走上一段田间小路,就到了场部小学了。这条路,让孩子们留恋不舍的是那小池塘。池塘不大,柳枝低垂至清澈的水面,其中有颗歪脖子树,弯曲的树干竟然伸到了的池塘的中间。池塘的水面上漂浮着水葫芦和浮萍,常常会有三两只大白鹅悠闲的用红掌拨开水面,身后留下粼粼清波。如果是冬季遇到老乡清塘,贪玩的孩子们就不会再顾忌什么上课不上课了,非得看着人家抽干池塘中的水,再套上深腰塑胶衣裤,在淤泥中蹒跚着挪到塘中,和胳膊一样粗壮的大鱼扑扑楞楞的对搏一番,才会尽兴离开。
另一条是从场部向西,沿着经过学校的农场主干道去上学。从这条路上上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蹭车”,那车可是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见到的木牛车,车把、车厢、车轴全是木质的,木制的车轮高出车厢一大截。牛是慢性子,一路悠闲的甩着尾巴,在“吱吱溜溜”的声响中,白云似乎也凝滞于蓝天了。见到有牛车经过,孩子们大多悄无声息的紧跟着牛车小跑几步,然后一个飞身扑上车后沿,赶车的老乡感觉到车身一震,就会把手中的大鞭“rou”的一声向车后甩过来,鞭稍击打着鞭身,发出清脆的声响,那“啪”的一声,不是真的要去抽蹭车的孩子们,而是善良的老乡在和蹭车的孩子们打招呼,那意思是,“调皮鬼,我知道你们上来了,小心别摔着!”
最有趣的还是沿着江堤的那条路。
从场部出发,先向东上江堤,沿着弯弯曲曲的江堤一直向南走,向西下江堤后再走上一阵子,就可以到学校了。比起先前那两条路,这条上学的路要远了许多,住在场部的孩子们,通常上学为了赶时间,会走前两条路,而放学为了尽情的玩,就会选走这条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世纪70年代,南京毛泽东思想红小兵宣传队曾经风靡全国,为了向他们学习,农场小学也组织了红小兵宣传队,在场部上学的孩子大多是宣传队的队员,配给的乐器每天都由队员们自己保管,便于在家练习。于是那时的江堤上,就常常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情景:一群10来岁的孩子,肩上挎着、腰部顶着、脖子下夹着、双手托着手风琴、、二胡、小提琴、笛子等,一边胡乱拉着吹着、喊着叫着,一边蹦蹦跳跳、嘻嘻闹闹的往前奔跑,蓝天白云下,江水轻拍着堤岸,柳树用它的枝条牵扯着孩子们的衣襟,与孩子们一同欢笑…..
“生下就挨饿,上学就停课”,这句话真的是十分准确的描述了在那个国家的苦难与个人的苦难共存的年代里,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的艰辛。
可甜与苦、乐与悲常常共生共存。现在的孩子,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可在老师家长的热切祈盼中,思想被挤压到学习这一个点,生活被删减的只剩下家与学校这一条线,不能发散、没有张力,个人空间被压缩至接近于零;而那个年代的孩子,虽然每天要面对穷困,却拥有着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们的想象任意驰骋,他们的言行随心而定,他们的感受快乐温馨!
- 欣赏好文,点个喜欢!2014-08-30 21:18
- 欣赏美文,喜欢推荐。2014-08-31 09:32
- 怀念那个“他们的想象任意驰骋,他们的言行随心而定,他们的感受快乐温馨!”的年代,现在的教育真应该更多地回归自然,这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教育者的责任。期待这样的警示文章能引领教育的改革。欣赏推荐!问候秋安!2014-08-31 15:58
- 推荐。2014-08-31 20:04
- 欣赏2014-08-31 22:25
- 欣赏,点喜欢!问好作者!2014-08-31 23:28
- 欣赏,文好老友的心也好!2014-09-02 09:23
- 欣赏!赞!2014-09-02 11:31
- 一个时代的苦于乐,回味过去的艰辛才能懂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欣赏佳作,顶上,献上我最真诚的祝福,遥祝中秋快乐,平安幸福!2014-09-03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