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官场逆淘汰”毁掉干部热情和群众信任

09-24 作者:豫署君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认为官场逆淘汰的六大怪象分别是:清廉的不如腐败的,亲民的不如霸道的,干事的不如会说的,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实干的不如做秀的。(人民网 9月23日)

自古以来,官场乱象就惹人关注,其中诟病更是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传奇小说最佳素材。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就大胆的披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为世人留下了诸多官场潜规则的最初印象。近年来,揭露官场潜规则的现实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红极一时,为世人展示了小人物在官场混日子的艰辛和官场文化的深厚一面。当然,小说终归是艺术加工的文化产物,不能以此作为了解官场文化的唯一途径,但小说也来源于生活,小说中出现的官场乱象(如人才逆淘汰、官场升迁捷径等)都让人深思。

回归现实,我们一方面要对官场乱象的存在不去否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提出的官场逆淘汰概念,直接点中某些地方官场文化盛行、组织纪检工作滞后、官员考核奖惩制度设计不规范等诟病;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深处官场腐败重灾区的山西省吕梁地区,也不能因为极少数害群之马就全盘否认当地组织工作、给所有干部都贴上“潜在问题官员”的标签。

官场“逆淘汰”现象,一方面侵害的是众多奉行“为民、务实、清廉”理念的干部利益,造成“清廉的不如腐败的,亲民的不如霸道的,干事的不如会说的,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实干的不如做秀的”的官场乱象,伤害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破坏他们正常的提拔任用途径,更让他们因为害群之马背上“不会做人才混的不好、不会办事才没有前途”的心理委屈。另一方面则是危害党政机关形象,伤害干群关系,影响我们党和国家的执政之基。大量依靠务虚业绩和吹捧功夫上位的干部出现,在组织内部形成老实人吃亏、干事人受气的怪象,在组织外部则激化干群矛盾,无形中印证了官场小说中描述的庸散贪懒乱象。

笔者认为,对于官场逆淘汰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涉及干部人事变动的环节,应当严格遵照选拔任用程序,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群众调查意见要充分听取。同时,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多在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加强对问题干部的严肃处理,让“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看到希望,让“为己、务虚、腐化”的干部胜败名裂,让获得群众满意,从而提升干群关系,巩固我们党和国家的执政之基。

作者:豫署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