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你姓什么
到底你姓什么
傅伯勇
张三姓张,李四姓李,王五姓王……天经地义,自古已然。“到底你姓什么”,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其实,自己到底姓什么,可能自己也未必知道。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姓氏”的由来。“姓”与“氏”,原本是有区别的。“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就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因而,从“姓氏”的历史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姓什么,完全是以血缘为纽带,而不是其他。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类推。如果一个人最初姓“李”,他与王姓女子结合,那么,子女姓“李”的成分就只有1/2了;如果他的子女再与张姓结合,他的孙辈姓“李”的成分就只有1/4了;如果他的孙辈再与朱姓结合,他的曾孙姓“李”的成分就只有1/8了;如果他的曾孙再与刘姓结合,他的玄孙姓“李”的成分就只有1/16了……一直推下去,原来的“姓氏”的血缘成分就几乎荡然无存了。这时候,你能够说,你到底姓什么吗?也许先前你姓“李”,但是,经过那么多代人后,现在可能你与“李”姓八竿子打不着,也许你已经姓王,姓张,姓孙,姓朱,姓欧阳,姓令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姓氏由此而产生。小时候,我们读《百家姓》,开篇便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这里收集了多少姓氏?收集了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其实,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还隐藏着约 4000 个不常见的姓氏和20000个鲜为人知的姓氏。按照血缘关系的不断分化与重组,新的姓氏就必然会出现,怎么就只局限在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里呢?
你到底姓什么?如果你先前的始祖姓“李”,现在你就极大可能不姓“李”。如果真有可能还姓“李”,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永远同姓通婚。人们平时骂人,说“某某是杂种”,其实这话是实话实说,不含一点贬义。而骂人为“纯种”,反而算是骂人了,说明这家人是同姓通婚,而在中国很多地方,同姓通婚通常是认为不道德的,是为社会所不接受的。
理清了这一层,你还能更信誓旦旦地说,你姓什么吗?我们平时说自己姓什么,就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
- 欣赏,点喜欢,问好!2014-10-03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