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诗论摘编(五)
王力先生诗论摘编(五)
平仄的格式和拗救。
近体诗的平仄,普通格式如下:
(一) 五律
(甲)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二) 七律
(甲)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黏。七言近体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论,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第七字更要分明。五言诗:“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拗救是诗人对拗句,往往用“救”。有救不为“病”。所谓拗救,就是上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所以下面该仄的地方用平。以此类推。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先生诗论摘编(六)
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徐钜事物原始云:“词始于李太白,菩萨蛮等作为后世倚声填词之祖。”(还有李太白的忆秦娥)是“百代词曲之祖”。(见郑樵通志)长短句的词始于盛唐。大约中唐以后,诗人才意识到近体诗外还有一种诗——词。温庭筠是第一个词的大量制造者,有六十多首。
词可分为两个时代,唐五代为为第一期,宋以后为第二期。凡和律绝字数相差不远的词称为小令(62字以内)。63字以外的为慢词,包括中调和长调(宋以后的产品)。最短的词是竹枝词,共14字。最长的词是《莺啼序》,共240字。词还有令、引、近、慢等名称。令是词牌通称。引、近、慢的词字数都有增加。还有摊破,字数也有增加。词另有减字或者偷声。
唐代无词韵,词韵与诗韵相同。清代仲恒著有词韵,是以明代沈谦的书为蓝本的,共19部。四库提要以为词是不必规定韵部的,依照诗韵就好了。方言也可入韵。
在古体诗里,韵的平仄是自由的。近体诗是以平韵为原则的。词韵恢复到平仄并用了。但词人选择了词牌后,一定要依照原谱的平仄。唐五代的词平韵多于仄韵,宋以后,仄韵多于平韵。但有的词平仄韵均可。
——王力《汉语诗律学》
- 欣赏。2014-11-05 04:20
- 拜读!2014-11-05 08:47
- 学习,赞!2014-11-05 12:40
- 我喜欢词,也喜欢诗;知道平仄,也知道韵律,但我从来不会因此而束缚自己。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走出路来了。赞,问候老朋友!2014-11-05 16:15
- 拜读佳作!喜欢!2014-11-05 18:16
- 学习了,赞!2014-11-06 13:10
- 好文章,欣赏,学习。2014-11-07 14:34
- 喜欢,推荐2014-11-08 22:07
- 欣赏!学习了!2014-11-09 10:23
- 学习,问好!2014-11-09 14:24
- 欣赏!问好!2014-11-10 19:43
- 欣赏,拜读!2014-11-16 17:31
- 赞!2014-11-16 17:39
- 好作品必须顶,不但我欣赏,还要推荐给更多的人欣赏!祝每天开心快乐!万事如意!2014-11-20 12:28
- 学习!赞!2014-11-29 09:34
- 回复@海虹:支持!2014-11-29 10:11
- 回复@海虹:凡事照搬,就成了八股文之类的东西,没啥意思。2014-11-29 10:18
- 传统优秀的文字,根植在诗词格律的土壤里,需要我们好好的传承。欣赏。2014-12-03 19:16
- 平仄音就是音律,音律听起来就是节拍,我写古体,除了绝句和律诗,严格按照平仄,写叙事长诗则不按照平仄,凭着节拍去写。五言是三个节拍一句,七言是4个节拍,最后的韵是一个节拍,读起来是音节的连贯,声音高低替换,也符合呼吸的特点。散人小评,古体凭着感觉,不刻意去记,适合初学者练习。推!2014-12-03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