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经略

11-05 作者:茶海之心

谈人生经略

傅伯勇

俞敏洪曾经说过:“你要是一棵树的种子,就要有一棵树的觉醒!”是的,一个人从懂事时起,就不得不考虑:自己在世间走一遭,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需要准备些什么?面对自己的使命,又如何去完成?在行将就木时,自己最终的形象会是什么?

下面,我们不妨分别来谈谈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己在世间走一遭,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所谓使命,在我看来,就是价值观的问题。《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古代人的使命,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谈使命,也大约如此。这里,尤其要注意这几点:首先,要有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中国很多河流的水,谁敢捧起来就喝?东部的雾霾天气,有多少人不怨声载道?我们吃食品、用药品时有几个不担惊受怕?但是,这些又是谁制造的呢?难道我们自己就或多或少没有一点责任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对自己有责任感,对家庭有责任感,对他人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世界有责任感,对宇宙有责任感。其次,要有正能量。“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我们知道,当物质具备某种正能量时,物质就会按照正常的方式存在和运动下去;反之,则会按照反常的方式存在和运动下去。人也一样,与一个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他不会好到哪里去;与一个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他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处在世间,当给人勇气、智慧和力量,使人奋发向上、充满希望、不懈追求,使人愉悦快乐,使人积极行动,使人美满幸福。再次是要有所奉献。所谓奉献,就是既要为自己,又要为他人;既要为子孙,又要为苍生;既要为家庭,又要为国家;既要为一国,又要为人类。一个人生存,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资源,同时,更要不断地创造财富,而且,要让自己创造的财富和消耗的资源相比,是供大于求,换言之,就是要创造人生的“剩余价值”。这点“剩余价值”给谁?给他人,给苍生,给国家,给人类。“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就是奉献。

第二个问题,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需要准备些什么?就像打仗,赤手空拳可能不行,还需要吃饱肚子,还需要枪支弹药,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技能,等等。人生也如此,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要准备一些东西。准备些什么呢?一是要有健康的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完成人生使命的前提。没有健康,使命就无从谈起,因为非健康因素羁绊了你,使你寸步难行,你怎么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呢?二是要有良好的修养。修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修养包括,高尚的品质,正确的待人处世态度,完善的人格,非凡的智力和顺世的性格。冰心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良好的修养,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在你的前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你铺平道路。三是深厚的人脉资源。所谓人脉,就是一种在关键时刻、危机关头、重要节点处用得上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网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社会是一个纵横密布的经纬网,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的某个节点上,如果遇事时有人帮上忙,就能够让你起死回生、直上云天。长征途中,刘伯承如果没有与小叶丹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没有“彝海结盟”,红军可能就很难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可能就会经历更多的曲折甚至重大挫折。在当代各行各业竞争特别激烈的情况下,人脉资源更是不可小视。四是要有必要的知识。“知识是智慧的火炬”,“知识就是力量”,“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现在,每个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读书,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增长知识。有知识的人做事情,往往事半功倍;无知识的人做事情,往往事倍功半。富有知识,能够走捷径而捷足先登。这就是区别。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长修课,是我们完成使命的保障。五是要有出众的才华。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够腹有诗书,学富五车,而且能够攻城略地,攻坚克难;不但能够一呼百诺,应者云集,而且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但能够登高望远,洞幽烛微,而且能够经天纬地,智计百出;不但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而且能够举重若轻,处之泰然。才华是一把利刃,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不断地磨它,让它更锋利,让它在伴随你前进的路上,助你披荆斩棘。六是必要的财富。“钱财如粪土”,这是一种偏见。只要钱财是干净的,我们为什么要嫌弃她呢?事实上,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在乎钱财,因为在这个商品社会,钱财是我们立身的重要因素。马克思在女儿劳拉与保尔•拉法格结婚前,曾一脸严肃地问保尔•拉法格:“你有多少财产?”尽管保尔•拉法格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贫困一生的马克思还是不得不过问,因为他作为父亲,特别希望女儿再也不要过那种穷困潦倒的日子,希望女儿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我们再看陶渊明,他之所以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个基础,否则,他可能“悠然”不起来。干事创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基础太薄弱,可能就难以成事。如果目标宏远,至少应该是中产阶级才行。以上这些,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需要的必要的准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三个问题,面对自己的使命,又如何去完成?面对使命,当你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要完成它,往往就在一瞬间。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仓促上阵,甚至一无所有。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里有几条法宝:一是,始终想着阳光,心里就会温暖。这是什么?这就是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会战胜的,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愿望聚拢来。二是,行动,毫不迟疑。行动中我们能够创造机会,捕捉机会,利用机会,行动中我们能够找到办法,形成思路,完善方案,行动中我们能够绝地反击,反败为胜,乘胜追击。三是“杀猪杀屁股,各是各的杀法”。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通罗马”,千万不要“按图索骥”。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是绝不能照抄照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即结合面临的环境(如时间、空间、条件、及周围的相关因素),结合自己的情况(如能力、水平、资历及其他支撑),结合所遇的困难(如难易情况、大小情况、远近情况及关联情况),进行具体处理。四是“打蛇打七寸”。为什么要如此说呢?因为一般的蛇,“三寸”是它的脊椎骨,脊椎骨被打伤以及打断,它便无法抬起头来咬你;“七寸”是它的心脏,心脏一受到致命的重伤,自然必死无疑。“牵牛要牵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紧紧抓住缰绳,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五是学会肢解法。如果是很多问题,就要将它们分门别类,然后或先易后难或先难后易逐个解决;如果是一个问题,又涉及诸多方面,就分步解决。六要知错就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行走江湖,难免就会走入误区。在此时,往往就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能够自己觉悟,能够听人忠告,迷途知返,一种人是固执己见,执迷不悟,撞了南墙不回头,一个道走到黑。我们要做前者,知错就改,走向胜利。七要学会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的寓意在于,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所解数千牛矣”,不停地重复,就能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一句话,只要目标可行,只要准备到位,只要方法得当,没有完不成的使命。

第四个问题,在行将就木时,自己最终的形象会是什么?我们不妨举几个伟人的例子。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除了人们熟知的共性之外,他们还有鲜明的个性。毛泽东的形象更多是集“虎气和猴气”于一生,霸气而机敏;朱德的形象更多是坚毅而仁慈;周恩来的形象更多是坚守原则而灵活多变;邓小平的形象更多是深思熟虑而举重若轻;习近平是对老百姓的声音,反应及时,实事求是而又高瞻远瞩地有效化解。那么,我们的形象,最终会是什么?或如松柏昂首挺立,或如花朵馨香满园,或如阳光温暖山川,或如雨露润物无声,或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有的一切,就在于我们之前如何行走,走了多远,是否将青春燃放,是否将爱火传承。

人生经略,如果你觉得自己属于天空,那就去翱翔吧!如果你觉得自己属于海洋,那就去咆哮吧!

共 4 条文章评论
  • 欣赏,推荐阅读!问好文友!2014-11-05 09:58
  • 欣赏,问好!2014-11-06 09:12
  • 回复@叶下本牛:谢谢各位!2014-11-06 16:49
  • 欣赏,问安。2014-11-09 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