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母

11-10 作者:天柱石

母亲节时想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思考良久禁无从下笔,让我一肚子丧气。为人之子读书何益?人若如我何须读书。

母亲啊!你手掌上盘大的儿子,那是多么熟悉。那乳牙咬过的奶头痕迹依稀,我禁写不出片言只语,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只剩两眼泪花,许久我都不愿再摸那支秃笔。

也许太熟悉,也许习惯了母亲的付出,也或许爱的太深反而平凡,没有一种自趋的理由能减轻心中的罪责。我不喜欢写童年,童年的记忆并不那么清晰,即使有些记忆的碎片也很模糊,更谈不上深刻的认识。对于母亲,我能复原的记忆已经是她的中年。以前她受过多少苦,以及我尿湿过多少次床,我给过她多少担心完全不记得,常听别人把童年说的绘声绘色,我觉得自己好愚笨。

那时农村大集体,少得可怜的工价,大人们都是分工必争。有婴儿的妈妈们倍加艰辛。象上足了发条的钟,起早贪黑劳作,家里的事队里的工多么繁重啊!想起她们就理解什么叫吃苦耐劳。天微亮去菜园摘菜,然后洗一家老小的衣物,接着去生产队作工。下工后烧饭,喂孩子,喂猪养鸡。上午接着上工,工间休息,男人们坐在田间地头抽烟谈天,妈妈们却要一路小跑回家喂奶。中午又是烧饭、喂猪、洗碗。好容易挨到天黑,又要去自家菜园,照顾那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自留地。等到晚饭烧好,孩子洗毕,猪鸡入栏,已是星光满天。这样还不算结束,还有纺不完的线,做不完的鞋,一家六口就靠妈妈一双手,直到姐姐长大才算有个帮手。常年累月如此,天天半夜三更睡觉,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样坚持下来的。写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写不出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因为没有问过妈妈的感受,好像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忽视了对母亲的关爱,这儿子多么的不孝啊!各位朋友,假如你有缘读到这篇短文,假如你的母亲健在,请别吝啬自己的语言,多一声问候,多一份关心,别让自己的余年象我一样生活在罪责之中。那种痛苦像皮肤上的鸡皮疙瘩,无法解脱。

那时候,我们很少买成衣,每年换季的衣服都是把裁缝请回家做,一堆布料,这个孩子的那个孩子的,好像不是她生养了孩子,好像她是为孩子而生,唯独没有自己。过节或来客好容易买点肉,也是这个孩子那个孩子,轮到母亲不是皮就是骨头。

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实的娘,也许从未说过一声我爱你们之类的话语,而是用一双勤劳的手和温暖的怀抱,伸展着自己的翅膀罩着我们姊妹四人的成长。我们的幸福缘于母亲的付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左邻右舍的奶奶婶婶们说起我小时候的事,妈妈打开了话匣。哪一年生病,哪一年发烧,读书怎样,干活如何,如同亲历,好像哪里痒过她都记得。在妈妈眼里仿佛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记录着她的慈爱,书写着我们的快乐,与之相比我们为她做得太少。

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为自己痛苦过,为不能守候妈妈的晚年而痛苦,这种痛苦还在继续,也许将伴我终身。

母亲是家的符号,母亲在,那就是家;母亲是大海 上的灯塔,无论多远儿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母亲是一盆火,她是温暖的源泉,她为儿女燃烧,不惜成为燃尽的蜡。这就是平凡的母亲伟大的爱。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要看就乘双亲在,莫等那盏油灯干枯了,想留也徒劳。

百善为什么是孝为先呢?年青时并不完全理解,现在想来一个连娘都顾不到的儿子,谈不上有出息,也不会有好的发展。一个男人的成功首先从身边成功,从家人的幸福,朋友的认可开始,其他都是浮云。治国先治家,家都治不好,不用谈治国。一个挑不起孝道责任的儿子,不用谈能耐。待父母都不孝岂能说你善?

母亲不在了,小时候的故事再也没有人收藏,儿时的传奇再也没有读者。

父母巳远去,我的思念还在继续,伴随悠悠的痛。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个男人的成功首先从身边成功,从家人的幸福,朋友的认可开始”。感人肺腑,平凡中的坚强与伟大,只有这个平凡的词去概括,语言有时是苍白的。我看到了我们长辈那代人的忘我与艰辛,我看了人性的光辉与力量,我感受了心中的那份大爱,无边的天空与大地的辽阔,朝霞的灿烂与薄暮的辉煌,泥土的腥味与淡淡的野花,交织着美丽的生命之环。三水散人噙泪拜读。2014-11-10 13:02
  • 母亲,是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也读不懂的诗2014-11-10 13:18
  • 有时心头最深的最真的东西反而不愿去想,不愿去碰,因为一碰便疼。 为母亲点赞!2014-11-10 13:18
  • 母亲是家的符号,母亲在,那就是家;母亲是大海 上的灯塔,无论多远儿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母亲是一盆火,她是温暖的源泉,她为儿女燃烧,不惜成为燃尽的蜡。这就是平凡的母亲伟大的爱。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要看就乘双亲在,莫等那盏油灯干枯了,想留也徒劳2014-11-10 13:36
  • 出手不凡,欣赏佳作。点喜欢。2014-11-10 14:46
  • 这已经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了,读来感人至深,感受到了母亲曾经的善良与伟大,欣赏、点赞。2014-11-10 15:17
  • 感谢白雪与雪灵的推荐,你们辛苦了,问候!2014-11-10 15:48
  • 回复@三水散人:我们的父辈经历时代的变革,从战火纷飞到新中国的诞生,从一种贫困走向另一种贫困,从战乱走向动乱,条件差、文化低、见识少,儿女多,吃的苦难以想象。2014-11-10 15:56
  • 回复@蓝枫叶:感谢留言,欢迎常来。问候!2014-11-10 15:57
  • 回复@单衣:感谢大衣留言,正因如此我才写了这篇短文。2014-11-10 15:59
  • 回复@草木白雪:关于母亲有说不完的话,真要写却无从下笔,这事困扰很长时间。谢谢留言。2014-11-10 16:02
  • 回复@老党:这是你字数最多的留言,我知道意在鼓励2014-11-10 16:05
  • 回复@火淼:谢谢点赞,问候!2014-11-10 16:05
  • 回复@弦琴雅致:谢谢鼓励,谈不上好,就那个能力。2014-11-10 16:07
  • 情真意切,欣赏喜欢,问好!2014-11-10 16:08
  • 治国先治家,家都治不好,不用谈治国。一个挑不起孝道责任的儿子,不用谈能耐。写得好!赞。2014-11-10 16:17
  • 拜读好文,赞!2014-11-10 16:36
  • 欣赏佳作,点喜欢。问好!2014-11-10 19:59
  • 欣赏佳作,伟大的母爱,点喜欢2014-11-10 21:14
  • 欣赏佳作,赞,问好!2014-11-10 21:34
  • 母亲是一盆火,她是温暖的源泉,她为儿女燃烧,不惜成为燃尽的蜡。欣赏佳作,点喜欢。2014-11-10 21:34
  • 母亲是家的符号,母亲在,那就是家;母亲是大海 上的灯塔,无论多远儿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母亲是一盆火,她是温暖的源泉,她为儿女燃烧,不惜成为燃尽的蜡。这就是平凡的母亲伟大的爱。欣赏,问好!2014-11-10 21:43
  • 感人的文章,感情自然流露,深有同感!失去母亲的痛苦,那是心中永远的痛。点个喜欢!2014-11-10 21:51
  • 回复@叶下本牛:这个马褂换的漂亮,是鹰吗?2014-11-10 22:01
  • 回复@asd:遗憾太多2014-11-10 22:02
  • 回复@落叶飘飘:谢谢落叶的赞,加油喔2014-11-10 22:03
  • 回复@三月风:谢谢留墨2014-11-10 22:03
  • 回复@春泥:老了才意识到2014-11-10 22:04
  • 回复@昨夜星辰:谢谢星辰留墨,问候老友!2014-11-10 22:05
  • 回复@夏末&微凉:谢谢支持,问好!2014-11-10 22:06
  • 回复@玉洁冰清:谢谢支持,期待你的大作,问好!2014-11-10 22:07
  • 回复@老桥:谢谢老桥御览,问好!2014-11-10 22:09
  • 母爱无疆,真情无限!欣赏问好!2014-11-10 22:13
  • 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为自己痛苦过,为不能守候妈妈的晚年而痛苦,这种痛苦还在继续,也许将伴我终身。2014-11-11 06:44
  • 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为自己痛苦过,为不能守候妈妈的晚年而痛苦,这种痛苦还在继续,也许将伴我终身。2014-11-11 06:44
  • 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为自己痛苦过,为不能守候妈妈的晚年而痛苦,这种痛苦还在继续,也许将伴我终身。2014-11-11 06:44
  • 母亲不在了,小时候的故事再也没有人收藏,儿时的传奇再也没有读者。 2014-11-11 09:53
  • 百善孝为先 看望朋友,拜读佳作!喜欢!2014-11-11 10:05
  • 拜读佳作,问好作者!2014-11-11 10:20
  • 拜读佳作,问好作者!2014-11-11 10:20
  • 回复@听雨:你的《人生如戏》值得学习。2014-11-11 11:40
  • 回复@听雨:感谢留评2014-11-11 11:41
  • 回复@听雨:问好听雨2014-11-11 11:41
  • 回复@八十一格:谢谢留评,问好!2014-11-11 11:43
  • 回复@雅室兰香:谢谢朋友看望,问好!2014-11-11 11:44
  • 回复@竹树:相遇很美,我们已经相遇,欢迎你常来我常往。2014-11-11 11:47
  • 回复@竹树:问好!2014-11-11 11:48
  • 推荐阅读2014-11-11 14:46
  • 母亲是家的符号,母亲在,那就是家;母亲是大海 上的灯塔,无论多远儿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2014-11-11 20:44
  • 真情实感的诉说,读过感触颇多。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伤。问好,祝愿愉快!2014-11-11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