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当年地主崽的诉说

11-23 作者:鄱湖小草

一个当年地主崽的诉说

他叫高希毛,是马鞍高家村人。今年77岁,小时读过几年书。当年在人们眼里是个地道的地主崽。

由于经常相遇,他也总爱和我攀谈几句,也就知道他对以前的一些事知道得多些。这对爱搞文字的我来说,确实很感兴趣,再就是很同情他——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

11月18日上午,晴,微风。我骑电动车也就十几分钟,到了高家。我在马鞍教过几年书,这里很熟。这里有个理发师傅叫宋秋喜的,非常好。每次来理发,总是泡好茶还加糖,当时的理发费也不过两毛钱。记得高家也就两栋屋与一个祖堂连着。现在大变样。周围好多栋新楼房耸立着,荒山刺蓬不见了,地盘开阔光亮了很多。但高老头仍然住在祖堂。

祖堂很窄,也就四米左右;但很深,有小八间屋的深度。三节,上厅供祖先牌位;中厅有个天井,下厅左边一张床,右边大板凳等什物。冬天在这有天井的下厅睡觉有点冷。

快到十点了,老人正在吃早餐粥,天井上首摆了张四方桌,桌上一粥一菜一小电饭煲。也算是熟人嘛,我开门见山的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是来与你聊聊。聊你的家世,聊你的经历。”

“有什么好聊的,苦啊。”

他边吃边说。原来他不是本地人,老家是高家埠花门楼莲花垄村。祖父是船木匠,因造船、修船与马鞍人混熟了,之后娶了这里的姑娘做老婆。这靠湖一带没有船木匠,祖父就索性在这里买地皮做屋定居。祖父手上在这建了一栋小八间,二十年后又建了一个小祖堂。祖父认为做人应以孝为先,祖先牌位要有,要敬拜、要祭祀。

父亲叫高道元,更是个吃苦人。父亲开始娶了个大娘生了一个哥哥;几年后大娘死了,才娶了他妈,在1938年生了他。这期间父亲开始买了些田地,日子是好了些。他哥哥不争气,跟上了坏帮,爱赌博,尽输钱,几乎败光家产。父亲气不过,将他分开过,不管哥哥了。到1945年后,家里又有点积蓄。于是,周围不断有人找他父亲买田,说是便宜卖,也确实便宜。父亲心动了,总以为有田才是立家根本,还借了些钱买了十几亩田(内中有他母亲起早摸黑下河捞虾、摸蚝壳的血汗钱)。哈,坏事了,就是这两三年工夫,给买了个地主成分在家。1949年解放后土改划为地主,既没巧取豪夺,又没干缺德的事,就因有十几亩田呀!

这时,旁边一位老太婆告诉我说,他家怎么能算是地主呢。她娘是不要命的干活,起早摸黑在河里捞虾;身上来了月经,还是下河摸蚝壳卖,经水滴在河里,水都红了。他父亲呢,更是吃苦不要命的人。七十岁了,还跟着儿子到外面打造船。离大年只有一天(腊月二十九)才回家。正是下雪过后,湖里有冰碴,怕刺破鞋,父子俩竟然脱鞋赤脚走。毕竟年岁不饶人,吃了一辈子苦的老子,最后给冻死了。

哈,一个家里,老子勤劳节俭给划上地主,遭天朝惩罚;儿子——他大哥赌博、游手好闲,反倒得了个光荣称号——下中农成分,而躲过一劫。

高希毛老人还轻声跟我说,什么积极分子,是些地痞无赖,强霸生妻、抢年祭品。有个人,一件长衣,腰里一根草绳,赌博输了,反把别人的赌注往他大衣襟里一塞、一扎就打出赌场(我也听说,真有此事)。他不是照样当干部!他们穷呀,是依靠对象嘛。就是他们一帮人,眼红病,说我家有田、有农具,坚持给划地主。这些地头蛇一吆喝,谁敢言语,平时都不敢得罪他们,更何况现在他们是穷红人!

高希毛开始也有老婆,儿子才出生几个月。正赶上文革初期,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他老婆才二十来岁,还是个孩子,也要挨斗,说是不该嫁给地主崽。她哭了,怕了,躲在娘家扔下婴儿不管了,结果因火烛,儿子的一只脚给烧掉了小腿。医治好多钱才保住小命。最后老婆嫁给了造反派一个头。现在残废儿子恨老人当年没看好,儿子四十岁还是单身,赌气单独过。怪谁?怪老人?没有这运动他娘能丢下他不管吗?

老头高高的个子,相貌可以,识字,吃苦耐劳,还有一个好手艺。按说应该有个好结局,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遭遇?望着这孤独的老头,我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临走,我给他拍了两张照片,他也挺高兴。

共 6 条文章评论
  • 回复纤纤、晓晓、心静、春暖、剑客、醉友:我在这作揖了,特别感谢你等文友再次审核。2014-11-25 09:23
  • 这是真实的故事,我当地划的地主成分,情况都差不多,都算是好人无故受整。有文革中的类似影子。2014-12-07 16:23
  • 哦,我还漏了一个老太太当时对我讲的实例:离这村不远的胡勇村,有个地主是个非常老实胆小的人,只会勤快做事,有了十几亩田(内中有他弟弟的田,弟弟死了,他就和弟媳结合),划成分时天天批斗,他害怕了,就买了几斤煤油淋在了屋里,将自己关在房里烧,大家发现、救火时,只剩一个肚皮。2014-12-15 09:04
  • 好作品必须顶,不但我欣赏,还要推荐给更多的人欣赏!祝每天开心快乐!万事如意!2014-12-30 12:37
  • 回复如一:感谢文友的支持。2014-12-31 10:58
  • 这是不是公开的网络,中国包括港澳,只这么几个人阅读?文字虽不那么好,但是这是一个经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非常时期被洗脑过的人的晚年幡然醒悟的体验。阅读人数应大得惊人才对!2015-01-31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