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丁同志,你们慢点儿走,坡陡,路上过细,啥时候有时间了你们可一定再要再过来看看啊……”这是几年前我参加“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下乡调研民情临走时一位老乡对我说的话。
前几天,我在整理办公桌抽屉时,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曾是一张全县机关干部走基层活动的摄影获奖照片,照片显得朴实自然,没有进行一点处理和加工。我凝视着这张照片,看着照片中大叔、大婶那纯朴善良的身影和与我依依惜别时的眼神,许久,也未想起他们叫什么名字,只是依稀记得他们是几年前我在安阳坪村调研时走访过的一户老乡。
翻开办公桌抽屉中那本皱巴巴的三万活动民情日记本,我在里面挨家挨户仔细地查找着。终于,对上号了,他们是安阳坪村的钟家大叔、大婶。一篇字迹潦草的走访日记,不仅详细地记录着大叔家的基本情况,也让我的思绪迅速回到了几年前的那天。
2011年7月的一天,我随三万活动工作组一起来到安阳坪村。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工作组今天要在这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宣传政策、问计于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对于居住偏远和家庭困难的群众,工作组将派专人上门入户了解具体情况。
钟大叔家距离村委会有七八里路远,是村里的特困户之一。按照我们工作组的惯例,走访特困群众除了每户发放一套惠民资料手册外,还要另外送上两壶食用油慰问一下。我从越野车上拎了两壶从城里带来的食用油,坐上村文书的电驴子“嘟嘟嘟”地颠簸在乡间的小路上。
安阳坪村山大人稀,距离县城八九十公里,平均海拔在八百米左右。前几年这里修建了一个水电站,电站蓄水后,将该村一半以上的房屋和耕地淹没了,大部分村民外迁,剩下的几十户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和一些有着故土难离、叶落归根情怀的村民,分散居住在老村委会周边的几道山梁上,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电驴子在隔钟大叔家还有两三里路的地方停了下来,前面是一条小河,前几天这里下暴雨把河里的石步子也给淹了。河虽然不宽,但浑浊的河水仍咆哮着,没办法我和村文书只好脱脚过河。
七月的太阳,火球般炙烤着大地,蓝森森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知了藏在树上拼命的叫着,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令人窒息的热浪,路边的蒿草似乎快要燃烧起来,汗水很快把我们的衣背湿透了,田间的包谷杆子也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头,没有心情迎接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和村文书只有拖着自己的影子一路向前。
这是一条只有一米多宽又陡又弯的黄泥巴路,路面上满是人和牲畜走过时踩踏出来的坑洼,还有两条板车轱辘辗出的深深凹痕,伴随着小路隐没在山梁深处。看得出来,这里平时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人、板车和牛。凸凹不平的泥巴路被白花花的太阳晒得的干硬,如同行走在一条乱石滩上,可能是因为我平时很少走这样的山路,不一会就感到脚底板子被路面硌的生疼。
远处山梁上传来了几声“汪汪”的犬吠,“喏,那就是老钟家了……”。村文书手搭凉棚,指了指前面不远处梁子上的几间老屋。翻上山梁,只见这里零星居住着几户人家,土房那墙壁斑驳、飘摇欲坠的样子告诉我这家主人是个生活极其艰难的农民。
走进屋子,只见正午的太阳刚好从房顶的天窗上照射下来,大婶俯着身子在地上剁着猪草,大叔微驼着背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锅子,草鞋上那新鲜的泥巴浆子,说明他刚从田里回来不久。
见到村文书带着一位陌生人进来,大叔连忙起身让座,一双粗糙的大手在黑黢黢的板凳上擦了又擦。我和村文书把一套惠民资料和两壶食用油放在堂屋中间的桌子上,然后村文书把我对大叔进行了介绍,并说明了来意。好半天,大叔才憨厚地说道:“现在党的政策好,样样都在为群众考虑,好啊,好啊……”
大叔用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子给我倒了一杯水,并放了一些白糖在里面。白开水加糖,这是山里人对客人最纯朴、最厚道的敬意。
我在屋里随便看了看,这是几间经历过沧桑岁月的土墙房子,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几件随便摆放的犁、耙、镐、铲等农具成了主人身份的象征。墙角边一架破旧的木制风谷机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在城里早已见不着了的农具,我顺手摇了摇,风谷机发出一连串“叽呀叽呀”凄伤的哀怨声。墙壁和檩子被烟火熏的漆黑,墙壁上还裂有几道碗口宽的缝,里面用砖头和石块塞着。厨房的锅里冒着热气,我揭开锅盖一看,里面蒸着半锅洋芋蛋子干饭,墙上挂着几块黝黑、冒油的老腊肉,每间屋里吊着的电灯泡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几件家用电器。
我问大叔:“这房子都成危房了,为什么不重新再盖几间?”大叔长叹了一口气,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旱烟锅子里的火星子一闪一闪的。这一声沉重、无奈的叹息,似乎要将门外的大山穿透。我深知,问到了大叔的痛处。试想,在这经济贫困、交通不便的深山里,盖上几间房子谈何容易。
渐渐地,我在和钟大叔的交谈中,得知他家原来在山下的田地被水库淹了,上面按政策给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后来自己又在房子后面的土坡上,开了几亩薄地,种一些包谷、麦子、黄豆、红薯、洋芋之类的杂粮,雨水好的话,每样作物还能收一些,不仅够家里人吃,还能卖上一些,要是遇上天干,那就没有什么收获,去年的年成还算可以,家里还喂了一头肥猪。老伴患有风湿关节炎,手脚活动不便,干不了重活,只能做点简单的家务,每年吃药、打针要花不少的钱。儿子、儿媳都在外边打工挣钱,女儿嫁在外地,家里面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住在这快要倒塌的破屋里。老两口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儿媳能在外面多挣点钱,将这近百把年的老屋扒掉,盖上几层楼房。如果钱不够,盖几间青砖瓦房也行,再喂上几头肥猪和一些羊子,让生活过的更好一些。
这,就是一个山村农民最基本、最朴实的愿望。这个家,是我参加三万活动以来走访的最艰难、最困苦的一家。
临走时,我掏出两百元钱塞给大叔,大叔说什么也不要。我只好把钱摁在大叔的手中,说这是工作组的一点心意:“拿着买两只猪崽吧,明年春上,我来你们家喝酒、吃肉……”。大叔、大婶硬要留我们在这里吃午饭,村文书推辞说还要赶回村里把上午的走访情况汇总一下。其实,我真想好好体会一下山里的农家饭,只是我们突然到来,太让主人家为难了。
大叔、大婶把我们送到屋外的路口,“丁同志,你们慢点儿走,坡陡,路上过细,啥时候有时间了你们一定再要再过来看看……”。我招呼着让他们进屋,在我回头的一刹那,我看到了一对纯朴善良的身影和两双与我依依惜别的眼神。我赶紧从包里掏出相机,“咔嚓”一声,留住了这个难忘的瞬间。
转眼已过去三年多了,大叔、大婶与我道别时说的那句话,似乎还在耳畔萦绕。几年来,我再也没有踏进那个让我难忘的地方,不知道他们那几间飘摇欲坠的土房是不是早已盖成了楼房。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想,大叔、大婶他们现在应该是猪羊满圈、日子幸福了吧。明年春上,我一定上他们家去坐一坐、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党的惠农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可喜变化。
弦琴雅致
2014.11.28
- 一张旧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对当时的那篇民情日记进行了提炼和加工,结果写的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还希望朋友们能够指导一下。2014-11-28 15:03
-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天使,那么“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就是为贫穷山区带去阳光的使者。初涉寒冬,读这样质朴、厚实的文字,倍感温暖!感动作者那份情感——那是缘于一种人性之爱的能量!问作者好,周末快乐!2014-11-28 15:20
- 读完这篇文章,我真的被感动了,弦琴这样的干部是很少见的,这样的事也是很少见的。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好文章,一定会被散文网推荐的。祝福弦琴!2014-11-28 15:30
- 回复@醉死了算球:感谢老友对这篇文章如此高的评价。在我们这个地方,像老钟这样的穷苦农民还有不少,三万活动只是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了解了群众的疾苦,不可能面面俱到,上面也只能通过调整政策、实施项目等途径来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感谢欣赏和支持。2014-11-28 15:58
- 回复@雪里红梅:感谢红梅姐姐对我过高的评价,脸红了。我只不过是参加过基层走访活动干部中的普通一个,这样的事情在当时也不少见,只是缺乏一定的宣传报道而已。感谢欣赏和支持。2014-11-28 16:04
- 看着那低矮小房,心里酸酸的。问好作者!2014-11-28 16:39
- 与之相对的是每年我国上亿公费。。。。。。。2014-11-28 18:38
- 与之相对的是每年我国上亿公费。。。。。。。2014-11-28 18:38
- 我想转发至微博,不知如何转发啊2014-11-28 18:39
- 你是好人!2014-11-28 19:23
- 欣赏,点喜欢。2014-11-28 19:52
- 欣赏,点喜欢!问好2014-11-28 20:10
- 图文相符,很感人的事迹。你真是大好人,还能忆起几年前的情景,并留住了那个难忘的镜头。建议推荐阅读!2014-11-28 20:24
- 欣赏!推荐。2014-11-28 21:07
- 看到这样的照片,确实有点心酸,雅致文友的善心令人起敬,愿社会多些爱心,愿人人多些奉献。好文章,推荐阅读!赞一个!2014-11-28 22:41
- 佳作欣赏,赞2014-11-28 23:32
- 真情实感,富有生活气息,彰显感人情怀!点个喜欢!2014-11-28 23:43
- 国家大,贫富差距大,二百块钱虽是一份心意,帮他们作点什么才是一份责任。2014-11-29 00:38
- 雨燕双飞:真情是作品的生命,很欣赏作品,更欣赏你的好心,你是好作者,更是好干部,可惜这样的干部少了些。2014-11-29 12:37
- 好文,喜欢,赞。2014-11-29 13:21
- 这是真正共产党员的作风,是名副其实老百姓的好干部!一次小行为,感动一片群众!学习,为正能量点赞!2014-11-29 16:17
- 这是篇震撼心灵的文章,散人从字句间看到了小时候的故乡的影子。感动而又感慨。是的,故土难离,这里是根,不仅是生者,还有逝去的先辈,怎能离去,守候这这贫瘠,守候这份责任,少者的归土,泥土里的灵魂。惠民实事,在党的关怀下,雨露般的恩泽渗进深山,渗进沙漠,渗透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老友的笔法细腻,洞察敏锐,是位具有大爱的有心人,通过朴素的描述,泥土的气息彰显。散人向你致敬!力推!2014-11-29 19:44
- 回复@叶下本牛:低矮的草房看着确实让人心酸,感谢牛牛欣赏和问候,周末愉快。2014-11-29 20:32
- 回复@柠檬: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感谢朋友欣赏,周末愉快。2014-11-29 20:34
- 回复@莫愁:感觉还好,谢谢老师评价,周末愉快。2014-11-29 20:35
- 回复@丫丫:感谢小丫欣赏、点评、鼓励和支持,祝工作生活愉快。2014-11-29 20:36
- 回复@老党:感谢老友欣赏、喜欢和支持,耽误您老宝贵时间了,周末愉快。2014-11-29 20:38
- 回复@三月风:感谢老友欣赏、喜欢、支持和问候,周末愉快。2014-11-29 20:38
- 回复@刘非凡:感谢非凡欣赏、评价、鼓励和支持,周末愉快。2014-11-29 20:39
- 回复@夏末&微凉:感谢夏末微凉欣赏和推荐,问好朋友,周末愉快。2014-11-29 20:40
- 回复@淡泊明志:感谢明志欣赏、评价、点赞和支持,周末愉快。2014-11-29 20:41
- 回复@南歌 @:感谢南哥赞赏和支持,问好朋友,周末愉快。2014-11-29 20:42
- 回复@老桥:感谢乔兄欣赏、精彩点评和点赞支持,周末愉快。2014-11-29 20:43
- 回复@天柱石:天柱兄所言极是,贫困与落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依然存在,有时候我们也想帮助多做些什么,但我们毕竟不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也很无奈,感谢欣赏和支持。2014-11-29 20:48
- 回复@雨燕双飞:感谢雨燕欣赏、评价和鼓励,问好朋友,周末愉快。2014-11-29 20:49
- 回复@asd:感谢asd赞赏和喜欢,问好朋友,周末愉快。2014-11-29 20:50
- 回复@昨夜星辰:感谢星辰欣赏、评价、鼓励和点赞支持,周末愉快。2014-11-29 20:51
- 回复@三水散人:感谢老师精彩和过高的评价,对房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贫困人群特别是山区贫困人群将在一定时期或更长的时期里依然存在,我们有时候下基层也就是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反映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他的什么也帮不了。。。。感谢鼓励和支持,遥握,周末愉快。2014-11-29 20:59
- 很多干部还在述说自己的日子多苦多累多难过,那是因为他见得富人多、见得百姓少;向上比永无满足、何谈幸福!作者的一张老照片一定会让很多人深感幸福!写得非常好、推荐!2014-11-30 15:44
- 把锦绣文章写在田野上!欣赏佳作,欣赏这种爱民情怀!王鹏惦念。2014-11-30 20:04
- 回复@旅客:旅客朋友说的很有道理,感谢欣赏、评价、鼓励和支持,祝工作生活愉快。2014-11-30 21:00
- 回复@王鹏:感谢王鹏老师诗意评价和支持,祝工作生活愉快。2014-11-30 21:01
- 感谢大奔审核通过,辛苦了。2014-12-01 10:35
- 感谢大奔审核通过,辛苦了。2014-12-01 10:35
- 感谢草木白雪审核通过并推荐阅读,辛苦了。2014-12-01 10:35
- 感谢雪蝶飞舞审核通过并推荐阅读,辛苦了。2014-12-01 10:36
- 感谢雪蝶飞舞审核通过并推荐阅读,辛苦了。2014-12-01 10:36
- 感谢春暖花开审核通过,辛苦了。2014-12-01 10:36
- 感谢春暖花开审核通过,辛苦了。2014-12-01 10:36
- 感谢荷塘月色审核通过,辛苦了。2014-12-01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