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外婆
外婆去世5年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婆婆像从来没有离开我一样。我心里对她的思念,似潮起潮落。已至于时时夜不能眠。闭上眼,满脑子都是婆婆慈祥的容颜。她的离去,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和遗憾。婆婆生前对我的爱,让我今生再也无以为报了。她生前往事,点点滴滴,随着日子的流失,反而让我记忆犹新。而且在脑海里,愈来愈强烈。多年前,拿起笔想写下一点什么,以寄托对婆婆的思念,由于心中想得太多太乱,已至于拿起笔却不知从何写起,写什么好了。拿起又搁下,一直延误至今......
一、婆婆记忆深处的四合院
记得大约是1973年吧,那时我7岁的时候。外婆在一年中,有两、三次回娘家,有时会带上我。她的娘家离我们家不远,也就是在村后山那边,一山之隔,山也不大。我们四川省南部县属盆地丘陵地貌,放眼四方,山峦起伏,望不到尽头。我们村前东南方向,是个较平坦的坝子,方圆四、五里。因山下湾里大多数人都姓黄,故大家都叫它黄家坝,,过去叫幸福大队,属南隆公社管辖。现在扩城,已经被政府征用,县政府也搬迁到此地了。村后有两座小山相连,山势南北走向,南边的山叫轿子山,西北边的山叫帽子山,山不高,从山脚到山顶,最高也不到1Km,从南到北,长不过5km。两头低,中间一个山梁相连。山脚栽了许多四季青翠的毛竹,还有许多核桃树,桔子树。半山腰坡上和地边栽了许多桐子树、白蜡树。山顶栽了许多不到1m高的柏树。到了秋冬,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上山去砍柴禾,背回家晒干煮饭用。满山坡长了许多茅草,黄荆树,苦楝树等。还有许多树丫和长得过密的竹子,这些都是当时很好的燃料。
记得有年中秋节,一个黃昏的傍晚,婆婆左手牵住我,右手提了一个灰布方巾打的小包袱,里面装了一把3斤掛面和一筒芝麻饼。(掛面是自家做的,饼10个用纸包好,在县城买的。)从家里出发,顺着村后山坡的一条山路,斜着朝帽子山尾爬去,小心地来到山上。
婆婆这时站在山梁上,用手拂了拂山风吹乱的头发,用手摸了摸我的小脑袋,指着山下西北处飘着炊烟的小茅屋,说那是她哥现在的房子。又用手指了指西南边三套很大的四合院,说那是她大爸、二爸们过去的房子。我睁大好奇的眼睛,向山下远处的房子望去,那三套庄院距山顶不过两里,从南到北,一字排开在山下沟里地势平坦的地方。各相距大约一里地。青砖青瓦,飞檐斗拱,在夕阳辉映下,显得气势恢宏,十分壮观。在绿树浓荫和袅袅青烟中,充满着几分神秘。
那时幼小的我,还不懂大人们的世界。只是手上拿了一把在山坡上采的野花玩。眼睛东瞧西看,心里很兴奋。也不懂婆婆当时的心情。现在隐约记得:婆婆当时伫立在山梁上,山风吹乱了她满头的青丝,灰布衫在风中飞舞。婆婆美丽的脸颊上没有一丝笑容,秀眉紧鎖,含泪欲滴。婆婆年轻时长得美丽端庄,具有大家闺秀气质。1.60m的身高,在当时也不算矮。(因为四川人身高都偏矮小。)后来知道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婆婆的娘家,杨家解放前在当地是大地主,有良田千亩。整个那山沟,过去都叫杨家大沟。解放后土改,庄院和田地都分给贫农了。婆婆的大爸也被枪毙了。剩下的亲属也被斗得死去活来,胆战心惊,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苟延残喘。婆婆的父母去世较早,直到现在我脑海里,也毫无一点印象。后来随着婆婆的哥嫂去世,杨家的亲戚也渐渐没有往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五八年"大跃进",我家的变迁
婆婆18岁经媒人介绍,嫁到山这边黄家坝。我爷黄绍信,近1.70m的身材,显得俊朗挺拔,精明能干,为人仗义豪爽,极有男子汉风度。爷爷在我的印象中,从没有和婆婆吵过架,他们相敬如宾。我爷文化不高,只是小时读了几天私塾,能识几个字罢了。当时我们小的时候,心里都有点怕他。因为他在我们面前,不苟言笑,十分严肃,做事认真。解放前,他给黄家坝大地主李全如当长工,淘沙金。后来解放后,李全如被枪决了。爷和婆就到县城开了间裁缝铺子。五八年"大跃进"时,南部中学招工,我爷就到学校伙食团工作,婆婆就回乡到黄家坝当了农民。
婆婆一生养育了两女,大女就是我妈。我爸是南部县枣儿公社人氏。当自愿军入朝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就结束了。于是转业回家,经人介绍当上门女婿,改李姓黄。我婆幺女经人介绍,跟当自愿军的李姑父转碾几省后,转业安家湖北。再后来,我爷因长年劳累过度,得病去世,父亲顶班到学校后勤工作。
三、我快乐的童年
1966年"药王菩萨"诞辰日这天下午黄昏时分,黄家坝秀丽小山村的一间茅屋里,传来了"哇哇"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男婴降临到了这个贫困的家庭,暂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份欢乐。因为我前面生了个姐,所以我的降生,也着实让全家高兴。婆急忙叫我爸去学校找爷回来。她又到亲戚家要了一勺子猪油,用手指挑了一砣抹在我干瘦的小脸上,希望我长得像猪油一样白嫩。这些都是长大后,妈告诉我的。
虽然70年代,生活非常困难。一年中的二、三月间,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即地里的麦苗还是青的,而头年的粮食已经吃完了这段时间。)许多家庭无粮可炊。大人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哀声叹气,不知如何熬过这荒月。而有人甚至远走他乡,到陕西、广元、苍溪等地乞讨点玉米、高粱或苕干回来,好救一家大小的命。
那时我才几岁,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加之我爷省吃俭用,节约点粮票和钱。还有湖北姑姑家,也时常寄点钱和全国粮票回来,这样,我们家也就能够平安度过荒月。这时我己在读小学了。一放学回家,就跑到厨房去,这时婆婆灵巧的双手,就像变戏法一样,从灶膛柴火堆里,刨出两、三个香甜的烤红苕来,吹掉灰,放在我冻得通红的小手上。如果打了麦子后,就会刨出两、三个桐子叶包的烤面馍馍来,吃来特别香甜可口。
我婆婆可会煮饭呢,在那艰难的年代,就是很平常的玉米面、红苕、白菜等物,经过她那双巧手,也散发着可口的香味。那时很多家庭,平时一月都难吃顿肉。而我们家却能吃一、两次肉。爷爷有时买1、2斤肉回来,有时从伙食团买碗砣子肉或粉蒸肉回来。婆婆总是先给我挑块最大的肉,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她说比自己吃了还高兴。有时年丰好点,腊月杀头猪,卖半块的钱,过春节好办了年货和给我们买布做衣服。那时大家穿的都是粗布衣服。也就三种颜色,灰、蓝、绿。留下半块猪肉自家吃。这时还要割下2、3斤一块的刀菜肉,送给亲戚。如果烧的砣子肉,也会给邻居端碗。邻居如杀有年猪,也会这样做。有时三、四月间,婆婆会用萝卜干煮刀腊肉,那香味很远就能闻到。婆婆见我放学回来,就会用筷子插一插锅中煮的肉,如果熟了有法吃,就捞起来放在菜板上,切下厚厚的几片,让我先吃。婆婆会站在身边,慈爱地看着我们吃得满嘴流油。有时妈妈收工回来看见会说:"还没有端上桌,就吃完了。"而婆婆则会说:"娃儿这会吃饱了,上桌就吃得少了嘛,一样的!"
婆婆虽对我爸妈严厉,可是对我们几个孙子,却百般疼爱,呵护有加。她当家作主,在家煮饭,带孩子,喂猪和看家。而爸妈则在队上挣工分。后来听说我上小学前,还生过一场大病,肚子胀如鼓,气息奄奄,生命垂危。婆婆焦急万分。让县委一个舅舅帮忙找到县医院院长,对我进行急救,终于拣回一条小命。
小时候我都是跟婆婆睡的,一直到县中学读初中住校才离开。在我的印象中,婆婆从来没打骂过我们。有时我虽然顽皮,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搞得满身泥巴,有时甚至把衣裤扯破了。回到家中,婆婆总是耐心地把我洗得干干净净。衣裤扯破的地方,也用针线缝好。婆婆对我的疼爱,有时到了溺爱的地步。我那时读小学,平时没有多少作业,星期天更不会补课。上学读书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但我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差。
记得小学四年级,有次在上课时玩火药枪,(枪是自己用粗铁丝做的,前端用架子车气胎上的气门芯桩绑在上面,里面填上火柴药,用手一扣板机,撞针击发火药,枪就会"呯"的一声炸响。)一不小心,"呯"的一声整响了。刘老师正在黑板上演示算数题,差点把手上的粉笔吓掉了。而我左手食指炸了一个小口子,血把手都染红了。疼得我泪水在眼里打转转。当时老师把枪给没收了,我跑到隔壁大队医疗室去,把手指包扎好又回到教室上课。老师也没有让我叫家长到学校去。第三天,伤还没好,就忘了痛。并且来了个恶人先告状,给我婆说刘老师(我表叔)把枪给没收了,不还我。(我读的小学是大队办的民办学校。)婆婆听了安慰我说:"你去上学哈,下午我去找他。"下午第二节,我就听到婆婆在教室门口喊:"安德、安德,你出来一下"。刘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听到有人叫他,忙到门口一看是我婆,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啊,姑姑你来了,找我有啥事?""没啥事,你把没收的那个枪给我。"婆婆回答道。"啊!"刘老师幌然大悟,忙把枪给我婆了。婆转身回家去了,于是刘老师接着继续给我们上课。
我婆婆跟邻里亲戚,关系处的非常和睦。她为人大方热情,处事周到得体。她和爷爷在本大队,深受亲戚和大队干部们的尊重。每逢腊月间,我们杀了年猪,都会请客。请一次最少三席,每次都在邻居家借桌凳。因为我许多舅舅和姑父们都从外省工作回来探亲。他们远的在广东、湖南。近的在成都、南充工作。那时他们回来,我们小孩特别高兴。因为他们会给我们买回许多花花绿绿,好看又好吃的糖果饼干。这些都是我们小县城买不到的东西。
婆婆特别爱干净,又勤劳。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虽穿的是粗布衣服,却也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整洁好看。不管冬夏,婆婆天未亮就起床,把早饭煮好后,就把屋内屋外,房前房后打扫干净,这时天也亮了。爸爸去水井挑水,把家中的水缸装满。水井就在山下,离我家20m远。水井的水是山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特别好,清沏甘洌。我们吃过早饭就去上学,爸妈就出工去。
我婆婆和爷爷她们生活习惯很好。他们不抽烟,不打牌。我们亲戚中就有三、四个老太婆抽烟。而我们家请客时,婆爷给客敬酒时,自己才礼貌地喝个一、二两酒。天黑喂了猪,收拾好就早早安睡了。那时农村既没有电灯,更别提电视了。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最大的文化娱乐,就是看坝坝电影和大队偶尔演的几场戏。电影最多演的是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故事。如《地雷战》、《地道战》、《平原作战》、《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刘胡兰》、《黄继光》、《江姐》等。戏就是《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滨》等革命样板戏。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之大,从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我在小学时,就把名字改成了雄字。还有许多同学叫什么卫呀,什么红呀等。
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地,我们小县城,也未能幸免。但跟大城市相比,受到的冲击相对没有那样惨烈,但影响还是四处可见。如山坡,路边房子墙壁上,都用白石灰、或黑墨汁写的各种标语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打倒美帝和苏修"、"毛主席万岁"、"文化大革命万岁!"......等等。那时我才10岁大小,也不管中国大地风云变幻。继续在放学后,与小伙伴们上山玩打仗、抓鸟。下坝在水塘捉鱼摸黄鳝,忙的个不亦乐乎。在婆婆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快乐地度过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四、恩情深似海,今生永难忘
爷爷为了我们一家生活,起早贪黑,日夜辛劳。也由于学校伙食团工作繁重辛苦,长期积劳成疾,不到60岁就过早去世了。婆婆为了我们一家人,把满腔的痛苦压在心里,把一腔爱倾注在我们几个孙子身上,全身心把我们拉扯成人。一年年过去了,春夏秋冬,风霜染白了婆婆的头发,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她一天天变得苍老了。从不生病的她,却在2009年腊月28日这天寒冷的夜晚,撒手丢下我们,追寻爷爷去了,享年92岁。婆婆去世后就土葬在轿子山半山坪上,从此与青山作伴,观日落月升,再也不用为我们一家大小,日夜辛勤操劳了。安息吧,我敬爱的婆婆!
我婆婆虽然是农村一位普通妇女,没有文化,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她一生勤俭持家、朴实为人,善良大方、宽厚待人,一直对我们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婆婆对我的恩情,就是舀尽三江水,写秃万枝笔,也难写尽!婆婆对我的爱,今生今世再也无缘报答了。这是我此生心中永远的伤痕。婆婆啊,我多想像您给我小时候洗脸洗脚一样,再多给您洗几次;我多想再煮碗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您面前像您喂我小时候一样吃;我也多想像您样,给您做件小棉背心,寒冬穿在身,暖在心;我多想像您牵着我小时候的手,牵着您爬涉在春花烂漫的山巅;漫步在即将丰收的稻田;多想再在冬天的阳光里,陪您坐在院坝核桃树下,一边闲话家常一边补衣......
中国古圣贤言:"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即时"。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待"。追悔晚也,徒留遗憾!
2014年12月2日作于南部
- 欣赏,点喜欢。2014-12-10 09:31
- 点喜欢,期待下文!2014-12-10 11:07
- 江湖浪子:大家好,这篇文章早就写好了。一直没空登上。这篇文章稍稍有点长,空了慢慢登上。祝大家冬安,心情舒畅!2014-12-10 11:26
- 欣赏,喜欢!2014-12-10 22:37
- 最大的文化娱乐,就是看坝坝电影和大队偶尔演的几场戏。的确如此!欣赏!2014-12-14 12:21
- 外婆和儿时的趣事都是我们的最爱与记忆,伴我们成长!写得非常好、推荐、点喜欢!2014-12-14 22:09
- 欣赏你朴实的文字,纯真的心语。问好!2014-12-17 19:26
- 酣畅的笔端蕴含着你真情,蓦然回首的少年时光让人流连让人温馨。问好浪子君,顺颂冬祺。2014-12-22 08:00
- 情真意切,欣赏!2014-12-23 20:50
- 谢谢大家欣赏鄙人拙作!恭祝安康!双节快乐!2014-12-24 11:41
- 欣赏佳作,喜欢,赞!!推荐阅读!2014-12-24 14:16
- 美好的童年让人难忘,善良、仁慈的婆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014-12-25 20:53
- 喜欢读.....我也想起了我奶奶.....四川南部的口音不太好懂,比如攀枝花的口音...我们这打工的朋友有南部县的,有内江的。我是七一年的,比你小些,问候。推荐阅读2015-01-06 18:27
- 回复@临水轩主人:弄了半天你是南部县的....2015-01-06 18:32
- 谢临水轩文友赏识鄙人拙作!希多提宝贵意见!恭祝新年快乐!2015-01-06 19:40
- 南部小地方,见笑了!临水轩文友、你来过吗?2015-01-06 20:04
- 回复@江湖浪子:在新疆北屯有一大帮南部县人。有个叫程邦银的和我一直在一起卸水泥,另有马家兄弟在此盖楼盘发了大财.....2015-01-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