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回复—与文友战鹰
----------------------------------------
不惑年华路三千,闲云野鹤顾相怜。
诗词歌赋交朋好,夜始方安阅锦篇。
千古兰亭流曲水,今朝文网续前贤。
与君如若逢中有,把酒临风幻作仙。
---序言(七律水平韵,一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到先生这么长的回复,在文网里是罕见的,在我的回复中也是罕见的。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文会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恰同学少年胜似少年,少年有激情无厚重,少年有恣意洒脱无历练之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息相投,情感相交,岂不快哉!
在先生字里行间的气息里我看到了一颗渴望交流、探讨的心。先生有令人骄傲的阅历,天南地北、大漠荒滩都有探物者的身影,令人敬佩万分;先生的思想也是丰富的,看到您创作的艰辛历程,没有规律且奔波不定的环境还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坚持写作,实在是难得可贵的。
我的成长与先生比不是简单是单调,过程就像一条笔直的线,线上间隔不一地标注着几个点:念书、工作、结婚、生子;活动直径范围也不过50公里,我就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生息,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过着传统中一般人的理想生活。在一次偶然间,我来散文网伫足,发现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非常诧异并喜欢闲暇时在这里品读文友的作品,欣赏文友的一篇篇美文,为之感动、为之欢笑、为之忧伤,为之击节,酣畅地学习各种体裁写作与技巧。在文友的佳作里,我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强烈与之共鸣的气息,即兴留下自己的读后感,有赞同与鼓励、有议论与和唱、有建议与升华。开始,我揣摩着文友的思想,既然发表都渴望得到交流,渴望与之共鸣。读着评着,发现许多灵感与思想在素日里是很难得的,丢了可惜,于是就有了评论整理,再次发表在自己的文章里。我当时的想法一二如下:一是我对文友的文章尊重,二是读后感再次集中呈现,让更多的文友去阅读,三是一种感谢的回赠。读后感从一到十一,都是自然的真情流露,也看得出我在文网里成长的过程。
四十岁之前,我基本不写东西,在单位也就是年终写下个人小结,说些空大上的话。闲暇时喜欢看看古典文学,例如《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人物传记之类,古典诗词都喜欢,只是喜欢而已。现代的文学,我看得少,嫌啰嗦,表达不精练,实际上是对现代文学的一种错误认识。抑或是年龄到了吧,四十不惑嘛,写一点明白的东西,以示后嗣,让他们知道我的成长及思想,少走点人生弯路。我在文网里第一篇是骈散,点击率很低,很是令我惊讶,毕竟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算是献给文网的礼物吧。我清楚记得就谷雨坡老师给个一个赞,一个小小的赞给了我一丝安慰,整齐列队在文尾的编者们,以各种表情看着我,是他们怀疑我的水平,还是我怀疑他们?随之思考了很久,因为我只会写古典的东西,现在的语言我驾驭的不好,后来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开始写些现代的诗词、文章,渐渐地大家都接受的我的风格,现代里带着古典的气息。我的文体很广泛,也是自己不断提高的一种想法,写过五言、七律、模仿诗经、千字文、游记、散文、古典叙事诗体,现代诗、哲理诗,很乱,不断的学习,相信自己会慢慢地写好,真是生之有涯而知无涯也!
小说对我来说基本没想过,要求太高,无论阅历、思想、胸怀、三观,无论情感的处理、字句的理解、文体的万象、情节的跌宕,无不彰显文学修养,是自我系统的创作历程,写好太难。先生的小说气息很好,情节处理也不错,文字理解也很深刻,文章贵实,以虚托之。我有一则写作小论,现摘录与先生交流:文章是什么?我认为:“文即所言,章即形态。言要实,即内容,是思想的表达,是神;章是章法,即技巧,句有句的章法,文有文的章法,是形。文字是血液,一实一虚皆有文字来体现。故文章实而有神,章而有形,文字梭往其间,主次不可颠倒也。文学为实为虚,虚实并存,其形可乖张,眼可观之,其气须当正,心可察之。其神为真,不可轻云之。咏物得崇真,层层虚托之。其意当质朴,环环相扣之。物实意展,方为本作乎!”这是我对文章的认识,也是我阅读文章的标准。其实,作为文学爱好者,先得有思想,再则就是对汉字理解的程度,才能精准地描叙、表达思想,文章的气息灵动自然,才能称作是好文章。大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出现误区,喜欢看华丽的字眼,章法与技巧往往忽略了,这个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精髓。
人生难得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一辈子的好朋友,也不枉此生。承蒙先生抬爱,散人不才,与君一起相伴相行、交流成长于文山,实乃散人之大幸耳。
-----
另附上我在散文网的第一篇之作《游大王洞小记》:
江南之畔,九华秋浦圣境。其余脉有一山,山有一洞,曰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八月中旬,同窗好友携妻小相约小聚,一行十人,驱车前往。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路欢歌。车行九华之境,峰峦如聚,千沟万壑,犬牙交错,倏忽山势横行,远望一牌坊,飞檐四张,上书“华东第一洞”。
近景心切。乘索道缓缓而上,跌宕起伏于山涧,清风拂面,鸟瞰远山近景,尽收眼底,茅舍七八,散落其间,白鹭展翅,忽隐忽现。心醉神怡,绿意无边,尘世纷扰,顿觉尽消。步行三四里,山路崎岖,蝉声鸟鸣不绝于耳,飞瀑横绝于路,薄如浣纱斜挂石壁,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
曲径通幽处,便是大王洞。洞口著猩红大字“大王洞”,出自书法名家赵朴初之手,拾阶而下,北宋滕子京摩崖石刻,诗云:“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古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洞内水声潺潺,时缓时急,钟乳奇石,目不暇接。时而缓行,徜徉伫立;时而攀附护栏,佝偻前行;时而踏上浮桥,行走柔波之上;登上石桥,俯看嶙峋怪石;休憩龙宫大厅,观水流之清莹,仰视白龙呼啸其上。畅游其间,恍若身置异域。石壁之上,形态万千,犹如仙灵,犹如飞天,霓虹五彩,琼台仙阁,亦幻亦真。洞内行程五六里,游人如织。孩童惊奇尖叫,天真无邪;情侣窃窃私语,缠绵悱恻;老者拄杖,踽踽而行,唯恐惊扰山灵;三五成群者,叽叽喳喳,放浪形骸。一出洞口,发尖眉梢尽是水滴,浑身犹如桑拿,戴眼镜者,视线皆模糊。是液化还是凝固,友人出题考其子,同龄者争先作答,游意未消。
抚摸万年之石,聆听水滴之声,呼吸洞之气息,体察洞之生机。赞山水之交融,叹大自然之神奇,感时空之凝结,悟人生之须臾,寄情于山水,涤荡尘世之喧嚣,寻求心灵之归宗。
-----------------------------------------------------------
2014年12月17日亥时,三水散人笔。
- 难怪散人君的笔锋总是透着古风的儒雅和近似禅意的深度,没有“四书五经”的浸润,没有“古文观止”的功底是无法轻易掌握那种质感上的厚重的----功夫在哪里,文字的氛围就在哪里!钦佩!问好散人!力推!2014-12-18 09:29
- 点喜欢,推荐。2014-12-18 09:38
- 完全赞同淘沙君的评价,力推三人君佳作。2014-12-18 09:38
- 点喜欢,推荐2014-12-18 09:40
- 欣赏学习,点喜欢。2014-12-18 09:48
- 也赞同浪淘沙君的评价,也力推!诗、经典,回复技术帖,都值得细读,珍藏!2014-12-18 09:50
- 喜欢散人的谦虚和质朴,更喜欢他那份激情与真情,问好!2014-12-18 10:59
- 好诗,好文章。一直都很喜欢老师的文章。2014-12-18 11:02
- 真性情流露,不赞不行,这才是我想见到的朴实的您!祝好友出更多优秀作品。2014-12-18 11:05
- 一半凡尘一半仙。半尘半仙之作,整首诗标准的七律,首、颔、颈、尾对仗工整,层次分明,层层递进,交朋好对阅锦篇动作对,曲水对前贤,随脚步而来,诗词歌赋交朋好,夜始方安阅锦篇。环境与环境对,不惑年华路三千这里有事情、依次环境、情感,气息一层一层下来的,有一番风雨路三千的感慨,有顾盼相连的互相欣赏与美好,有千古兰亭的曲水古韵,有仿续前贤的美好愿望。最后爆发,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是一个飘逸豪迈的诗人的气息。2014-12-18 11:44
- 一早起来看到散人老师的回复整理,惊讶之余就是感动。惊讶的是老师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文友怜惜之情,感动的是对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的拳拳爱心。承蒙鼓励,受宠若惊,只有一句:多出好作品,回报关爱!2014-12-18 13:01
- 都是让人学习的文字、厚实而丰满!推荐、点喜欢!2014-12-18 13:03
- 说实在的,在散文网里,没几个作者的文章能让我看得上眼的。因为他们不是为当局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就是故作姿态无病呻吟。然而,您的文章,却让人敬佩。特别是您的点评,很多都堪称经典。2014-12-18 19:03
- 散人好文才!2014-12-18 19:40
- 散文网里的交流感悟,很有感染力!点个喜欢!2014-12-18 21:57
- 拜读,问好!2014-12-18 22:03
- 拜读好文,依然精彩,问好!2014-12-18 22:14
- “抚摸万年之石,聆听水滴之声,呼吸洞之气息,体察洞之生机。赞山水之交融,叹大自然之神奇,感时空之凝结,悟人生之须臾,寄情于山水,涤荡尘世之喧嚣,寻求心灵之归宗。”今天在本文中阅读到先生散文网的第一篇佳作《游大王洞小记》,有文海拾珠之喜!大赞!2014-12-18 23:10
- 回复@浪淘沙:谢谢好友夸奖,散人就是杂家,在 众多思想里找到一个自己的世界观是不容易的,和谐他们,让自己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人生有涯,知无涯,都是为了自身的修为,为了有一个豁达的性格,为了一个仁和的气息,为了在人事交流上达到中庸,总之是为了在各种环境中有立锥之地。有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是者不明,自大者不彰,自矜者不长。对人生的理解不是想豁达就能豁达,是找到豁达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细节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不能自悟,我迷惘,在古典书籍里去寻找,那里有我想要的答案,也是效率最高的办法,不用经历往返。谢谢您的夸奖,散人诚恐诚惶2014-12-19 13:02
- 回复@南瓜车:南瓜车,童年的美好,王子与公主,偕行天下。谢谢温馨的南瓜,与子同舆,看月赏枫。2014-12-19 13:05
- 回复@老党:谢谢老哥!2014-12-19 13:06
- 回复@峻青:学校的课程估计都差不多了,迎接一次一次的教案考核,应该很忙,兄弟来看我,散人谢过了!2014-12-19 13:07
- 回复@低吟浅唱999:谢谢来访,人生四十的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心得小思想小感悟,一起分享岂不快哉!2014-12-19 13:08
- 回复@弦琴雅致:房县文化积极倡导者,走出湖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让天下人知道房县历史文化的厚重,也是为一方的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文化人,倡导的是思想是传承。兄弟做的很好,散人钦佩。2014-12-19 13:15
- 回复@丫丫:YY,欢迎,你估计是文网最忙碌的人,穿梭在文友的空间里,抽丝引线,带着文网的温暖与关怀给予文友支持与鼓励,散人写了!2014-12-19 13:18
- 回复@单衣:单衣先生,谢谢来看散人,不管好与不好,只要坚持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2014-12-19 13:20
- 回复@醉死了算球:谢谢老师的鼓励,年底太忙,老师的作品没时间细细品读,回头再去认真学习。您的文章是我学习的读本。2014-12-19 13:21
- 回复@中国公民:呵呵,兄弟见笑了,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都在探索自己的写作方式,无论好坏,只要不停止脚步,都能在心得上获得完美。我其实写作不长,对写作的思考也很多,所以就粗浅的说说,是自我的观点。2014-12-19 13:26
- 回复@文竹:兄弟喜欢就好。七律怎么样,给我好评呗。2014-12-19 13:27
- 回复@战鹰:是回复的整理,主要是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本来打算写的,兄长给了我一个引子,将计就计吧,也是交流的范本,何不为之?务实笃诚崇真。2014-12-19 13:31
- 回复@旅客:相互学习交流,谢谢老友!2014-12-19 13:32
- 回复@先锋战士(德纲):这位朋友抬爱散人了,文有千秋,花开四时,海纳北川,虚怀若谷,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2014-12-19 13:35
- 回复@莫愁:与兄弟比,散人乃小才。2014-12-19 13:36
- 回复@老桥:谢老乔,太忙,你的作品写慢点,跟不上哈。搁在那一起看吧。2014-12-19 13:37
- 回复@方周:谢友来斯,散人问好。有时间一定回访学习。2014-12-19 13:38
- 回复@落叶飘飘:落叶飘飘,风雨逍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了点作文实质性的东西。谢谢品读。2014-12-19 13:42
- 回复@淡泊明志:谢谢老友,年底很忙,回复也很迟,喜欢就好,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心得。2014-12-19 13:43
- 回复@三水散人:虽文辞不精,但甚爱故土,平时积累了一些赞美家乡的文字,也算是为宣传推介家乡尽一份微薄之力,谢谢散人老师鼓励。2014-12-19 14:36
- 因有底韵,文辞才厚重!同为不惑之年,读之汗颜!冬安!2014-12-19 19:48
- 赞成浪淘沙与南瓜车之见。散人之文,耐人寻味;丰富的文字底蕴,吾自望尘莫及!拜读,推荐!问安!2014-12-19 21:23
- 呵呵,高山流水觅知音!你们俩却是,文网评论觅知音!2014-12-20 09:58
- 回复@严雪东:过奖了,只是个人对阅读与写作的看法,文章是有生命的,赋予生命的思想就是作者本人。问好!2014-12-20 13:24
- 回复@昨夜星辰:真实的语言,身边的气息,你我都温暖!谢谢老友来看散人,同好!2014-12-20 13:25
- 回复@枫月儿:枫月儿的思想是温暖的像春光,积极向上的诗意让人恬然,静在你的诗词天地,我能感受阳光的手拂过麦苗的温度。2014-12-20 13:29
- 好文章,真性情,赞!2014-12-20 14:26
- 回复@鹿城飞侠:谢谢大侠来看散人。2014-12-20 17:08
- 《游大王洞小记》一文:古朴典雅,文笔流畅,欣赏!若能更贴近自然叙述与描写人文景观,可能更好!问好散人2014-12-20 21:40
- 细读上文,才知散人先我多年已做足了功课,怪不得语出惊人,妙语连珠,句句切中要害,功底了得,佩服,我有好教材了,祝安2014-12-21 09:37
- 好文采,学习!2014-12-21 09:56
- 回复@白山黑水:兄台过奖,散人才疏学浅。生在井天之地,目入寸光之处。素日闲暇时,读书写作拓展眼界,心得小悟,弥散陋室之冥顽,耕智慧之心田。大耳百姓,妄作书生之姿,心怀天下,可谓空腹之志。怎堪比雄鹰奋翮,一簇荒草自谑耳。2014-12-21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