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与生者

12-22 作者:一叶扁舟

抗战期间,无数百姓、战士、将帅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令高山仰止。然而由于种种时代的、政治的原因,生者却一次次对殉国者有愧!1938年底,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全国高级军事会议。会议中,各战区主官几乎都谈到自己下属官兵大多“暴尸疆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也称,我军过去最遭敌人轻视的一点,即是我们阵亡将士的忠骸,有许多不仅不能抬回安葬,而且任其遗弃阵地……这是我们最大的耻辱,我们忠勇将士为国捐躯,竟至死不得收骨,我们后死者如何对得起他们,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时至今日,经历无数次政治清理,不敢想象曾经的墓碑还有什么会原封不动,歪曲与荒谬的阴霾长期笼罩在英烈的方寸之居,受功利主义驱使的人们对忠魂持续的冷漠,在无形的“政绩”的强大过滤下,还有多少被遗忘的忠魂淹没在被倾毁的墓塔残石下、荒草废墟的掩盖中……北京西南的卢沟桥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建设,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只有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获得复兴的持续动力和正确的路径......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