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给散文网》
在过去的十几天时间里,我连续写了都是关于生命和书以及理性方面的文字,没想到读者还蛮多,给予的评价也很客观。这还真让我有些意外,原以为在目前这种大背景下,读书是一小部分人的事,然而事实却又一次证明我评判是错误的,不仅错误,而且落差相当的大,老实说,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所料不及的。
一直以来,在我的心里就有这样一种偏见,现代人已经不能和三十年前或者更早时候的人相比。那时候文革结束,时局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包括精神需要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读书之空气蔚然成风,公园、车站、码头、白天、夜晚随处可见,不夸张地讲那的确是一道优美而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当生命在有意无意间蓦然回首,发现那道曾经给人以无限遐思的风景线突然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下海和互联网。是的,下海并没有什么对与错、是与非,那也是一种生命的选择,本来就无可厚非。而互联网的出现就大不一样,它不仅颠覆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而且让人丢失了以往那种和书亲密接触的习惯。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说句心里话,不仅令人遗憾,而且非常可惜。我承认互联网的到来和推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空前的便捷,精神和获取知识的空间亦更为开阔,然而,人不能喜新厌旧、不能因噎废食,特别是拿电脑代替了阅读或者书本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至少于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在我看来,书的功能、内容到细节还有给人带去的那种墨香感觉是电脑完全无法做到的。所以,生活中的我,把互联网只当作一种可操作的工具,而不是改变我生命嗜好、兴趣的替代品。
记得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同样的话语:真正的读书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可如今有太多的人拿读书当作一种升迁或者加薪的资本,更有甚者,把读书、获取知识认作是一种炫耀,这是为我所不屑的。尤其是后者。当然我的这种不屑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起不了什么作用,也不会给他们带去任何影响,但我需要指出的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你们自己。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让生命向着精神品质靠拢,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改变人性里的恶,扬灵魂里的善、公义、公正。那才是读书的意义。人的品行、美德从哪里来,靠什么来,生活、经历、互联网?不!我以为生活中固然蕴藏许多真理,经历也能让你了解一些事实背后的真相、还有互联网也的确能让你心智得到迅速发展,然而,这只是表象或者说是帷幕,人要有思想、有眼光、有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完全取决于倾听或者追随远去大师的生命言行和留下的印痕足迹。
老实说,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它一直是我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并且养成了天天上网的习惯,但这样的习惯没有改变我多年来养成的另一种习惯,阅读。是的,我还是那句话,生命必须拿主观意识控制自己,明白自己的心情和需求,这样,无论面对什么诱惑,你依然故我生命特立独行不受牵制。面对互联网,我不仅不排斥,而且我要感谢,是它的存在,让我的心情得到释放,通过写作这个平台看见了更多的生命舞者,更多的心灵需求,《散文网》就是一方净土,生命去了那里可以诗意地栖居。那里不缺乏草地、不缺乏阳光、更不缺乏良师益友,生命遇到这样的天空,不仅可以畅想,而且可以安静地驻足辽望。
之前,博客让我两耳不闻窗外事,默默耕耘成为我生命阅读之余的一种常态,然而,两个星期来通过与散文网的接触,不仅改变了我长期以来养成的一种现代阅读的人少了的偏见,而且促使我进一步去了解更多的窗口。生活里的意外不时发生,与我更是如此,但不觉得奇怪,因为对于一个不和别人交流、足不出户、深居简出的人而言,意外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写到这里,笔者希望散文网的审核人员还是读者或者路过的,都要本着客观公正、负责的态度去评判稿件的质量,优胜劣汰历来就是如此,而不是以人情、帮派、小集团来划分。但愿我最后的一句话成为真正的偏见,如果真是这样,那是读者之幸,更是为之付出诸多辛苦编辑之幸。
- 谢谢雪玲、白雪、大奔和丫丫,你们是慧眼,懂得欣赏。问候你们!2015-01-18 23:54
- 道出了文友心声,支持!2015-01-20 10:34
- 谢谢战鹰,心声不是每个人都懂,只有灵犀可通方能明白笔者之真意!文喜曲折含蓄,我想我做到了,至少这一篇已经做到。再次问候战鹰的支持,谢谢!2015-01-20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