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走西蜀(三)迎春茶座

02-03 作者:贡嘎子

【上里 河畔茶座】

这次出门最大的奢望,就是坐在室外茶座边晒太阳边看闲书,特意带了一本沈从文,一贯空手上街的我,这次背了个小挎包,为的就是装这本书。

上里沿路河岸满是茶座,春节满街都是游人,我担心晚了找不到好座位,放下饭碗就先去河边订了12个位子,掏出沈从文便读起来。

天气阴冷,我那批亲属都不敢坐,继续逛街去了,于是12个座位就只泡了三杯茶。侄女婿太疲倦一坐下就睡着了,另一个坐了一阵,说冷得很,也逛街去了。

有好书看,我没觉得冷,何况是沈从文。

这个沈从文魔力太大,随便看几行都觉得舒服得很,这次出行只要一等人,我就会掏出书来舒服一下自己。这沈从文最厉害的是,明明此时我身在西蜀上里河畔,他却一下子把你的身心都带去了彼时的湘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于是西蜀-湘西,湘西-西蜀,此时,彼时……我便在这两西两时中,交替梦游起来……

【赵云墓】

返回大邑,绕县城不过一两公里,临时停车,担任秘书长的侄儿说:到了,就是这里。

这是一片用围墙围起来的工地,一扇铁皮大门紧闭,透过墙头,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座长满绿树的山包,门口挂着大邑县文物管理所的牌子。

晚辈们敲了几次门都无人应答,于是大家踮起脚来往里瞭望,好歹算来过。

隔墙有个不显眼的学校大门,一问,门岗说院子里有人,你敲门,会开的。

我整理了一下蓬乱的头发和不整的衣衫,“嘭-嘭-嘭”开始敲门。随着里面的应答声,门开了,待我说明来意,对方开了半扇大门。

已经寂寞了多年的赵云墓正在修缮,有新建的楼台亭阁伫立。绕过堆满建筑材料的地坝,很快就找到了大殿后山脚下的赵云墓。墓碑已被毁不知下落,将重树,墓冢依在。

提起赵子龙,个个心生敬意,这行人一一朝拜之后,还绕着圆圆的墓台转了三圈。

前不久刚在阆中观瞻了张飞墓,记得还在剑阁看过的的姜云墓和成都的武侯祠,这才觉察到,平时还真不曾留意过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就是三国时赫赫有名的蜀国领地!此刻却心生困惑:诸葛亮的赫赫战功,对蜀地的兴衰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倒是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那个都江堰流水,至今在滋润着万顷良田,让天府之国富甲一方……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别开生面的书画拍卖】

初四折返,到了成都芙蓉古城,殊不知那个记忆中传统氛围很浓的文化中心广场,已被新楼盘所取代,谢绝参观。赶紧去了附近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都新春花会在此举行。

阴冷了两天,太阳出来了,把一行人的疲劳一扫而光。属蛇的免门票,这个小小的举措又让一行人中四条蛇喜形于色。博览园的展馆规模很大,每个人却只有一个兴趣:找个露天茶座,享受初春阳光。

在如此现代的博览园里,也很快就找到了有宽大草坪和平台的露天茶座。全世界恐怕只有成都,才有这么大众化这么低消费的悠闲享受。这一次,所有人都坐下来不想走了。

茶座背后就是“百家宴”一条街,虽是新建不久,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成都。到成都一定要吃,不特意品尝成都小吃,不算到过成都。这茶座位置极度方便,可以从容地去补偿一路上吃漏了的小吃。

成都是画家的天堂,无论你是哪个层面的画家,都有人为你哪怕是小小的成就买单,成都市民有掏钱买画的雅兴。

茶座背后正好有一场新春书画拍卖会,所有游人无需任何手续就可以参与到竞买活动中来。我兴味盎然地坐了那个最优越的茶位,观赏体验这场游戏。

拍卖形式与通行的方式无异,只是无需举牌,举手就行,成交即当场付款领货。

拍品分两种,一种是零元起拍,竞叫阶梯30元左右。到我离开为止,这类拍品全部成交,成交价最低的200元左右,最高的不过六七百。部分作品,是知名画家为支持活动来点姿态,不以行情价献出的,其中有两三件山水画幅很大——挂会议室的幅面,有笔墨功底,画品不俗,到了700元以上就再无人举手,于是最后举手的,不知是有眼力还是运气,就得了。

另一类作品,画品显然比前一类高,有底价起拍,最低的一套两幅,起拍价1000元,这类作品在这种场合显得很尴尬,没有一件有人举手,全部流拍。其中有一幅书法,一展开就吸引我要走近去看细部。那细部,我很喜欢,一看就让我有了一种愉悦感,有如一杯好茶,有如春天这片阳光的让我愉悦。不同的是,这愉悦来自笔墨痕迹,来自书写者的修德而非物质刺激。难怪当今世界,会有了个说法,叫“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经写过一篇“成都之闲”,讲成都与重庆的文化差异。成都人的安逸是有传统的,这成都之闲的安逸,就是地地道道的“非 物 质 文化遗产”。

蛇年春节来蜀地安逸了三天三夜,真是安逸。安安逸逸回家,回风风火火的重庆城。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