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年画儿就过年

02-16 作者:黄龙后裔

贴上年画儿就过年

小时候过年,尽管也盼吃,盼穿。可最盼的莫过于糊墙,贴年画。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农家祭灶、大扫除的日子。

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的,过小年儿这天,我和姐姐都得起个大早,赶紧吃口早饭,包好脑袋,系紧衣领,拿起大竹笤帚,登上凳子,扫去墙壁和房梁上积攒一年的尘土,准备糊墙。

第二天早上,姐姐抱柴生火,用做饭的大锅,熬出一大盆浆糊儿。尽管白面奇缺,哪怕少吃一顿饺子,也得紧出一份儿来用作糊墙。

我把墙纸、年画都找出来,摊在炕上,待浆糊凉透了就开工。可等候的时候,如同在等火车,每分每秒都漫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糊墙纸,有多种多样。最好是窝纸,顾名思义,是糊墙的专用纸。窝纸的花样儿多半是青花白底儿,及大大的网格儿。网格儿是坐标,不易糊歪了。用窝纸糊过的房间颜色素雅,墙壁与棚顶渾为一体。效果虽好,但价格贵些。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好,很少买。印象中只用过一次,大多的年份都选择用报纸。报纸便宜,两毛多钱一斤,买上五六斤,使不了用不尽。后来我和弟弟都读中学,报纸也不用买了。我把用过的课本一页一页的拆开,拿来糊墙。课本的纸页面积较小,糊墙有些费时费力,但比报纸白些,也结实些,还省得花钱。

年画是较早前就买好的。

每年的元旦以后,只要推开供销社的房门,年画铺天盖地。那一张张被售货员编上号码的年画,像万国旗似的挂满了墙壁和房梁,任人挑选。

我喜欢年画,更愿意去买年画。可喜欢归喜欢,也不能随便买。自家的墙壁面积较小,最多能贴下七八张年画。

选年画,得先下手为强。买晚了,自认为好看的年画就买不到了。剩余的年画多半是价格稍贵的,或者是些戏剧连环画。戏曲连环画,规格是两条屏或四条屏,竖开版,张贴位置受限,且画面不够鲜亮,贴在墙上效果不好,只有那些老年人,懂得戏文,才愿意购买。

197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年画《毛主席万岁!》,也有人叫他《剪窗花》。堂姐买回来一张。画面上女孩盘坐在针线笸萝跟前,双手展示窗花。惹人喜爱,我见了更是爱不释手。

第二天,我向父亲要了两角四分钱,等不到村供销社开门儿,就赶了过去。可惜还是去晚了,年画《毛主席万岁!》卖没了。后来我又跑到八里以外的黄金供销社,才如愿以偿。

打那以后,每年的年终岁尾 ,我就得早早的把积攒了半年的旧鞋底儿、骨头棒儿、麻绳头子及碎铜烂铁啥的挎到八里以外的供销社买卖掉,顺便抢着把最好看的年画早早的买回来几张,省得去晚了,买不着。后来我长大些,秋天就到生产队里扒苞米,有时与姐姐一起编制马车上用的套包子,换些钱来,可以抢先选购自己喜欢的年画,也不必顾及年画的价格了。

也不是那一年都能贴上年画。文革初期,所有的年画都停止销售,只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及样板戏剧照,当做年画来卖。由于种类较少,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若年年重复张贴,也没有新意,让我很是苦恼。有一年,只好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及孙中山的画像贴在室内的墙上,整得跟教室似得。奶奶见了。“胡子拉碴的,怪吓人的。”

......

忙活一天,总算把墙给糊完了,年画也贴好了。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也许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

吃过晚饭,我提着煤油灯,端坐在屋中央,端详着那几张不知翻看过多少遍的年画。

夜里睡不着,眼睛看着模模糊糊的年画,就盼着天亮。那滋味,比年三十儿,穿新衣、燃红烛、点灯笼、放鞭炮;吃冻梨、煮饺子。还要高兴,还要香甜,还要着急。

孙成功 2015.01.13

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飞机总装厂

共 2 条文章评论
  • 推荐,悦读!问好作者,祝阖家欢乐,万事如意。2015-02-16 08:14
  • 难以忘记的永久记忆,一去难返。2015-02-16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