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土壤滋养四有教师

03-04 作者:夏晓秋

教师文化土壤滋养四有教师

夏晓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全文见第二版)

文化是思想的土壤,如何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就需要落实到教师文化中去。因为教师文化,不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是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它既有主体特色性,又有团体合作性,既有主体能动性,又有制度规范性,是一种组织氛围、精神凝聚和价值共建。要改变一位教师,就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就要塑造正确的教师文化。

将“四有老师”的打造,落实到每个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师文化当中去,形成一种普适基因,可以植入每一个教师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深处。学校领导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倡导和培植优秀的教师文化,并以此影响老师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思想、精神信仰,就能实现“四有教师”的培养,达到我们常说的文化管理和文化育人。

教师文化塑造四有教师核心的价值追求,能够形成四有教师认同的一种精神,以此引领教职工的价值取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教师文化土壤滋养四有教师,是因为它:

一、以大道致远的经纬气象,弘扬志趣高远,树立理念信仰;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文化,又是学校的主体,它来源于校风、校训,表现为教风、学风,不但展现着教师的精神信仰、文化灵魂、教学方式、学教能力、道德操守,也潜移默化的对教师产生着影响。

好的教师文化,要传承与发扬学校的教学精神,形成凝聚人心的经纬气象,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抓住学校办学的特色,开发教师和学生良好的学习进步天赋,激扬老师的志向,带动学生的志趣,使粗糙的石块变成美丽的宝石,树立起含弘光大的理念信仰,推动教育教师的改革创新与进步。

二、以明理修身的德正表方,砥砺人文价值,模范道德情操;

教师文化所包含的教师风范,塑造了严谨教学、淡漠名利、自尊自律的模范形象,培养了教师承载万物、感恩包容、明理乐群、德正表方的襟怀,以此水滴石穿、规范道德情操,带动学生的发展,从单维度,朝着至善至美的全方位发展,砥砺人文价值。

三、以明道博见的学行天下,融通教学精神,锤炼扎实学问;

教师文化,衍伸的课程文化、教研文化和课堂文化,要求教师,要有师之有专的底气,有自己的特色,有专业的知识底蕴,有明道博见的襟怀视野,有学识高深的执教能力,有格物鼎新的教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扎实学问,使自己成为一名课程的生成者、教育的研究者、精神的陶铸者。

四、以怡真尚美的善导扬长,深邃生命欢乐,传播仁爱之心。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的,应该以厚德载物的胸怀,宽广深厚的品性来承载万物。

教师文化融通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愿景目标,是以怡真尚美的向善意识,给予师生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导向, 在上善若水中深邃生命的快乐,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清爽,砥砺生命与善美的欢乐价值,引领师生传播爱,让仁爱之心处处绽放。

综上所述,人对事物的认识,要通过人本身的感悟或内化,通过师者来垂范意会,需要教师文化来形成习惯,树立标准,打造动力系统。

“四有教师”是教师的名牌,而教师文化,作为教育内在的行为准则,是教育哲学的执行力、社会哲学的思辨力、人文哲学的凝聚力。它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砥砺进步,发现学生,砥砺生长,发现规律,砥砺创新,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公正、 民主与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滋养“四有教师”的一片茁茁沃土、是拓宽教师襟怀视野,从制度、精神、行为、思想、价值、目标上深化与发展“四有教师”的科学保障。

共 3 条文章评论
  • 欣赏美文,推荐阅读,祝元旦快乐!2015-03-04 17:06
  • 欣赏美文,推荐阅读,祝元宵节快乐!2015-03-04 17:15
  • 拜读佳作,祝元宵节快乐2015-03-05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