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书包

03-26 作者:太极

1968年初中毕业正赶上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下乡的浪潮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初中到高中六届文革期间的学子们,一股脑的被披红戴花的送到了农村,结束了学习生活。

几十年后单位规范人事档案,索要第一学历证明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毕了业,却没有毕业证,只好找当时毕业学校的班主任开了个学历证明。按说自己应该是初中毕业的了,可是实际是,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停课闹革命,到三年级毕业班复课的时候,人手一册英文版的语录本,几个月上课时就是学习“老三篇”,背诵英文版的语录。

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单位组织补习文化课,相继取得了初中和高中补习毕业证,又上了函授大学取得了大学专科函授毕业证书。取得这些毕业证虽然学得了一些初级的知识,但给人的感觉都很不实在,毕竟没有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只是一些填鸭式的普及教育,所取得的知识还没有批林批孔的时候学得的一知半解记得牢,没有在工作岗位上自学的知识来得实惠。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岗位竞争上取得优势,单位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提高职工的平均学历。但是低级的操作岗位具有初中的学历就可以应付了。而单位90%以上的岗位是操作岗位或者是事务性岗位,不需要高等学历就可胜任。仅有少部分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需要高素质的人员。

到了单位和当时一起下乡一起参加工作的高中同学一比,初中毕业的同学在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上明显的存在差距,虽然这里不可避免的还有阅历的成分。可是那些老高三的同学们,和我们的工龄一样,工资一样,岗位一样,到了退休的时候却整整的比我们少了六年的工龄。现在一谈起学历,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大家都一样上山下乡也就无所谓了。从损失上来讲,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最大,这些同学如果继续学习其建树不可估量。从收获上来讲,学习成绩差,处世老练的同学最大,因为都是在较低的起点上一同踏入社会。

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竞争,开始了择优择校学前教育。实际上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收获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考试排榜的名次,就是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金边学历,就是高薪体面的工作。说好听一点是掌握了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贡献的资本。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人们追求出人头地的愿望。不仅仅是课后班补习班的错,课后班挣的钱,是家长自愿拿出的不是哪个老师强迫你送来的,老师要是不办这个班,很多家长就会心里没底,就会反复的怂恿老师快开班吧!要不我们的孩子拿啥得高分呀!家长们就是这样心里骂老师高收费,手里却还在向老师手里塞补习费,唯恐老师不办这个补习班。这个班那个班那都是为了满足家长占有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个愿望的桥梁。孩子的学业就是家庭希望的标志。人们希望在社会上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推高了课外教育的洪流,这个愿望不消除,只是在教育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小孩子们的书包不会减轻。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就业资源上占有更高的位置,学校的课程减下来了,可是家长自己加的课程又填满了学校减下来的课时。人们不都象郑渊洁那样甘心拿自己的孩子来冒险做教育实验,也没有几个人能自己编教材,教孩子掌握并不全面的脱离高考这个独木桥的学识范围。最终还是得依靠社会的教育资源来满足更高更好的教育期望。人们的期望值那么高,孩子书包的体积哪会减得下来。那些书包里装的不是书,是上一代人对后代人的精神寄托。

文化水平是什么?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量,是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悟性。学历只是文化水平的标签,只是证明了你学过什么成绩如何。至于应用的如何另当别论。在更多的时候学历只是敲开职业大门的一块砖头,在中国的家长看来,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对孩子学习给予如此高的期望,减负的路很长很艰难阻力重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在一生中对文化的学习,学历的取得是必要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于适龄人口不平衡的时候,通过考试选择较优秀的人才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择优手段。在社会物质资源,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每一个适龄青年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教育,这应该是教育公平的最佳模式。但是教育资源本身就不平衡,受教育者的资质也不平衡,绝对的平衡根本达不到。至于入学后学的如何,那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教育公平的前提是就业的公平,是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的逐步弱化和趋同。少数人知识的专业化,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终究是个别现象但也必不可少。从社会角度讲培养新一代学子,在历史的浪潮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历尽千难万险,肩负远大的报负,不仅需要学历还需要历练,需要高远的理想才可以承担扭转乾坤的历史重任。

一般情况下人口与自然的和谐,是资源的和谐,人口一旦超出大自然的合理承载量,必将引起各种资源的短缺,引起在短缺资源领域的竞争。

在现代社会,学历的竞争只是一个资源占有不平衡的后果,也是就业资源不平衡造成的弊病。在社会的生产能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有强有力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人们没有就业压力的时候,教育资源上的竞争才会趋缓,小孩子的书包才会恢复到合理的重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