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凭什么要尊重你”

03-28 作者:茶海之心

谈“我凭什么要尊重你”

傅伯勇

一个曾经从事过新闻的女士,可能觉得自己做记者工作实在太艰难,便调出了新闻单位。至于她的长处么,我的确不知道,掰着指头数一数,可能还是数不出几样来;但是,脸蛋还是蛮不错的,至少目前的她的工作,还需要这样的脸蛋。她在一次谈话中,居然让我惊诧地冒出了一句,曰:“我凭什么要尊重你?”

“我凭什么要尊重你?”这是她的一种人生态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仅仅是限于她才有这种态度。而这种话,当然是对我说的,也是对你说的,还有可能是对天下所有的人说的。这样短短的一句话,问题可能还是不小。

这种话,如果是三岁的小孩说出来,我们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是脑瘫的人说出来,我们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偏偏不是这样的人说出来,而是一个曾经从事过新闻工作的记者说出的话,这就足见其分量,就让人不得不大跌眼镜。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就再也“大度”不起来。因为在我看来,从事记者工作,应该还是见多识广,常常也能够触类旁通、点石成金。但是该女士却是另类,另类得让人目瞪口呆。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假如是一头猪,哪怕它从北京出发,去了莫斯科、柏林、巴黎、伦敦、华盛顿、东京,镀金十年归来,它仍然终究会是一头猪。”这话我开始是不很相信的,而现在,我却深信不疑了。这话如果用在这位女士身上,可能再恰当不过。当然,我不能用在她身上,一则她毕竟还不是一头猪;二则,她即使是,为尊重起见,我怎能用在她身上呢?

一个人尊重别人,当然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其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石。记得西汉时戴圣的《礼记•曲礼上》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是一样的,尊重是相向的,相互的,别人尊重你,你就得尊重别人;就是别人不够尊重你,你也得给人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修养。如果总是希望别人尊重你,你却不尊重别人,甚至践踏他人的人格与尊严,天下可能极少有这样的买卖。要知道,哪怕面对一个罪犯,尽管他劣迹斑斑,罪恶累累,我们也得给他应有的尊重,我们没有资格叫他闭嘴,我们没有资格对他羞辱,我们也没有资格剥夺他表达意愿的权利。对罪犯尚且如此,何况对一般的人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凭什么要尊重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是一种目空一切、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生活态度。习近平说:“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行使权力时肯定应该这样,一切权力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事实上,我们在行使权利时,同样也要这样,也要“把权利关在笼子里”,要有限度地、有制约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千万“任性”不得。虽然有“天马行空”这个成语,但是那毕竟只是假想,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天马”。所以,“尊重他人”四个字,还得时时藏在心间,而万万不能藏之名山,束之高阁。

“我凭什么要尊重你?”这是什么表现?这自然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平等”,就包括“尊重”与“被尊重”,法律规定了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责无旁贷地尊重他人。中国还是一个礼仪之邦,其基本的礼仪原则在于:敬人,自律,适度,真诚。这里的“敬人”,排在了礼仪的首位,说明中国传统的礼仪也制约着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先得“敬人三分”。如果你把别人当神,别人一般也会把你当神;但是,如果你把别人当鬼,别人又怎么会把你当人呢?“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如此,别人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就要放飞和平鸽;别人施恩,我们就要回报;别人尊重我们,我们就要懂得尊重别人。

“我凭什么要尊重你?”这又是什么素质呢?这是零素质。中国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你看,幼儿园的那些小朋友,尽管很幼小,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调教下,他们都彬彬有礼,很讲文明,很讲规矩,很尊重他人。说出“我凭什么要尊重你”这话,要么是没有家长和老师的调教,要么是将家长和老师的调教已经忘到九霄云外了。一个成年人,居然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看来,她的所有的教育都是白受了。这里,我得给这位女士或者具有同样想法的朋友们指一条路,最好去幼儿园的小小班从头学起,也许,“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潜心修炼,该会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吧。

我们常常知其不可而为之,对牛弹琴,对马吹箫,总希望太阳会从西边出来。但愿这一番话,不是对牛弹琴,对马吹箫;倘若果真如此,就真是枉费苦心、明珠投暗了。

另外,一个人的好脸蛋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除了好脸蛋之外,如果没有其他,可能就不好,如果只凭好脸蛋混迹江湖,招摇过市,怕的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共 0 条文章评论